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0393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三十六味消渴胶囊,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目前常用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常常是以加大β细胞的工作量来满足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以降低血糖为主要目的,以刺激β细胞加大分泌量来实现对糖尿病的治疗。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三十六味中药组成,既能全面治疗糖尿病的各种症候,又能恢复胰脏的正常并能阻止并发症发生。本发明专利技术经临床验证120例,总有效率为85.8%。(*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由三十六味中药组成的治疗糖尿病的药剂。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比较难治愈的病。目前常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这样几类磺胺脲类、双胍类、中西药合剂和中药降糖类。上述这几类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它们常常是以加大剩余细胞,主要是β细胞的工作量来满足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以降低血糖为主要目的,以刺激β细胞加大分泌量来完成,这就有两方面的不合理性,①是导致β细胞在刺激下日渐衰退,于是就会逐渐增加用药量来满足降糖的需求,最后这种刺激不起作用了,于是就需要注射胰岛素,这就使β细胞的功能日渐变弱直至不起作用;②是单纯刺激β细胞的方法,主要是以降糖为目的,而忽略了糖尿病是三大代谢紊乱的事实,因而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却不能阻止并发症的发生。这就是目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所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加以研究,寻找一种更理想的药物是本专利技术致力于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制备一种既能全面治疗糖尿病的各种症侯,又能恢复胰脏的正常并能阻止并发症发生的药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这样的措施三十六味消渴胶囊,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西洋参 0.8-1.2份玄参 1.6-2.4份天冬 1.6-2.4石斛1.6-2.4份麦冬 1.6-2.4份红参 0.8-1.2份黄芪 3.2-4.8份五味子 0.8-1.2份枸杞子 2.4-3.6份玉竹 1.6-2.4份生地0.8-1.2份熟地 0.8-1.2份制首乌 1.6-2.4份阿胶1.6-2.4份白芍 1.6-2.4份黄精 1.6-2.4份龙眼肉 1.6-2.4份白术 1.6-2.4份苍术 1.6-2.4份炒苡仁 1.6-2.4份山药 2.4-3.6份山茱萸 1.6-2.4份牛膝0.8-1.2份狗脊 1.6-2.4份黄连 0.8-1.2份黄柏1.6-2.4份地骨皮 2.4-3.6份白薇 0.8-1.2份夏枯草 0.8-1.2份蒺藜 1.6-2.4份天花粉 2.4-3.6份葛根0.8-1.2份青黛 0.08-0.2份蛤壳 0.7-1.2份丹参1.6-2.4份泽兰 0.8-1.2份上述药物除西洋参、红参、阿胶、苡仁、蛤壳、青黛外,其余三十味药加水加热提取,提取液浓缩后加入乙醇进行酒沉,再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后再浓缩至50-60℃时检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40的稠膏备用。取上述六味药分别粉碎备用。将上述稠膏与红参粉、阿胶粉、苡仁粉、蛤壳粉、青黛等五味药粉混合均匀并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备用。再将西洋参粉和干膏粉及适量辅料混合均匀并干燥后装入胶囊即可。上述干膏粉和西洋参粉混合均匀后还可与适量辅料混合均匀制粒,即可制得颗粒剂。上述干膏粉和西洋参粉混合均匀后还可与适量辅料混合均匀制粒压片,即可制得片剂。采取上述措施的本专利技术,能够滋养、修复受损胰腺、恢复胰腺外分泌腺分泌脂肪酶、胰蛋白酶的正常功能,恢复胰岛α细胞、β细胞、γ细胞正常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的能力,从而促使糖、脂肪、蛋白质三大代谢功能的平衡。可治疗与糖尿病有关的心、眼、肾、血管及神经的并发症状,恢复血糖自然平衡。经临床验证证实本专利技术具有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之功效,可用于气阴两虚证之消渴病(糖尿病),治疗后患者体倦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等症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等检查均有明显改善(P<0.01)。临床验证120例,总有效率为85.8%/。与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本专利技术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述。实施例1处方西洋参 16克玄参 32克天冬 32克石斛 32克麦冬 32克红参须 16克黄芪 64克五味子 16克枸杞子 48克玉竹 32克生地 16克熟地 16克制首乌 32克阿胶 32克白芍 32克黄精 32克龙眼肉 32克白术 32克苍术 32克炒苡仁 32克山药 48克山茱萸 3克 牛膝 16克狗脊 32克黄连 16克黄柏 32克地骨皮 48克白薇 16克夏枯草 16克蒺藜 32克天花粉 48克葛根 16克青黛 0.16克蛤壳 14克丹参 32克泽兰 1.6克制备方法上述药物除西洋参、红参、阿胶、苡仁、蛤壳、青黛外,其余三十味药加水加热提取,提取液浓缩至50-60℃时热测,相对密度为1.15-1.20时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75%,进行酒沉,静置15-30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后再浓缩至50-60℃时热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40的稠膏备用。取上述西洋参等六味药分别粉碎至过120目筛以上的细粉备用。将上述稠膏与红参粉、阿胶粉、苡仁粉、蛤壳粉、青黛等五味药粉混合均匀并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备用。再将西洋参粉和干膏粉及适量辅料混合均匀并干燥后装入胶囊即可。胶囊装量为0.45-0.50克,相当于生药量1.2-1.3克,服用量为每天12粒,分三次服。实施例2处方西洋参 24克玄参 72克天冬 72克石斛 72克麦冬 72克红参须 24克黄芪 96克五味子 24克枸杞子 72克玉竹 72克生地 24克熟地 24克制首乌 72克阿胶 72克白芍 72克黄精 72克龙眼肉 72克白术 72克苍术 72克炒苡仁 72克山药 72克山茱萸 72克牛膝 24克狗脊 72克黄连 24克黄柏 72克地骨皮 72克白薇 24克夏枯草 24克蒺藜 44克天花粉 72克葛根 24克青黛 2.4克蛤壳 24克丹参 72克泽兰 24克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处方西洋参 22克玄参 44克天冬 44克石斛 44克麦冬 44克红参须 22克黄芪 88克五味子 22克枸杞子 66克玉竹 44克生地 22克熟地 22克制首乌 44克阿胶 44克白芍 44克黄精 44克龙眼肉 44克白术 44克苍术 44克炒苡仁 44克山药 66克山茱萸 44克牛膝 22克狗脊 44克黄连 22克黄柏 36克地骨皮 56克白薇 16克夏枯草 22克蒺藜 44克天花粉 66克葛根 22克青黛 2.2克蛤壳 20克丹参 44克泽兰 22克制备方法上述药物除西洋参、红参、阿胶、苡仁、蛤壳、青黛外,其余三十味药加水加热提取,提取液浓缩至50-60℃时热测,相对密度为1.15-1.20时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75%,进行酒沉,静置15-30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后再浓缩至50-60℃时热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40的稠膏备用。取上述西洋参等六味药分别粉碎至过120目筛以上的细粉备用。将上述稠膏与红参粉、阿胶粉、苡仁粉、蛤壳粉、青黛等五味药粉混合均匀并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备用。再将西洋参粉和干膏粉及适量辅料混合均匀制粒并干燥后包装即得颗粒剂,每袋装量为5-15克,相当于生药量2.0-3.0克,服用量为每天3-6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三十六味消渴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囊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 西洋参 0.8-1.2份 玄参 1.6-2.4份 天冬 1.6-2.4份 石斛 1.6-2.4份 麦冬 1.6-2.4份 红参须 0.8-1.2份 黄芪 3.2-4.8份 五味子 0.8-1.2份 枸杞子 2.4-3.6份 玉竹 1.6-2.4份 生地 0.8-1.2份 熟地 0.8-1.2份 制首乌 1.6-2.4份 阿胶 1.6-2.4份 白芍 1.6-2.4份 黄精 1.6-2.4份 龙眼肉 1.6-2.4份 白术 1.6-2.4份 苍术 1.6-2.4份 炒苡仁 1.6-2.4份 山药 2.4-3.6份 山茱萸 1.6-2.4份 牛膝 0.8-1.2份 狗脊 1.6-2.4份 黄连 0.8-1.2份 黄柏 1.6-2.4份 地骨皮 2.4-3.6份 白薇 0.8-1.2份 夏枯草 0.8-1.2份 蒺藜 1.6-2.4份 天花粉 2.4-3.6份 葛根 0.8-1.2份 青黛 0.08-0.2份 蛤壳 0.7-1.2份 丹参 1.6-2.4份 泽兰 0.8-1.2份 上述药物除西洋参、红参、阿胶、苡仁、蛤壳、青黛外,其余三十味药加水加热提取,提取液浓缩后加入乙醇进行酒沉,再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后再浓缩至50-60℃时检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40的稠膏备用;取上述六味药分别粉碎备用;将上述稠膏与红参粉、阿胶粉、苡仁粉、蛤壳粉、青黛等五味药粉混合均匀并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备用;再将西洋参粉和干膏粉及适量辅料混合均匀并干燥后装入胶囊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今墨
申请(专利权)人:北海凯运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