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循环联动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20205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剂循环联动水循环系统,其包括三重管状的中间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由具有同心轴且直径互不相同的三个管来形成三个独立的流路。从而,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通过上述中间热交换器能够实现三种流体同时进行热交换,并且选择性地改变上述中间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容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与制冷剂循环联动来执行热水供应及制冷制热功能的水循环系统的 室内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室内制冷制热是通过利用制冷剂循环的空调机来实现的,热水供应是通过 另外具备加热源的锅炉来实现的。更详细地说,上述空调机包括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和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机。上述 室外机包括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用于制冷剂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制冷 剂膨胀的减压装置,上述室内机包括用于制冷剂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此 时,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内热交换器中任一个作为冷凝器来发挥作用,另一个作为蒸发 器来发挥作用,上述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及室内热交换器执行制冷剂循环。另外,上述锅炉利用油、气体或电等来产生热量,并对水进行加热来执行热水供应 或地板供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剂循环联动水循环系统,其包括三重管形状的中间热交换 器,该热交换器由具有三个同心轴且直径互不相同的三个管来形成三个独立的流路。根据 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循环联动水循环系统的实施例包括第一制冷剂循环部,其中流动有用于 制冷剂循环并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的第一制冷剂;第二制冷剂循环部,其中流动有用于制 冷剂循环并与上述第一制冷剂的热交换的第二制冷剂;水循环部,其中流动有用于室内的 制冷制热或供热水中至少一种的水;以及热交换器,其为了上述第一制冷剂、第二制冷剂及 水之间的热交换,而由具有同心轴且直径互不相同的三个管来形成上述第一制冷剂、第二 制冷剂及水独立地流动的三个流路。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上述中间热交换器实现三 种流体同时进行热交换,且能够选择性地改变上述中间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容量。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循环联动水循环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构成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循环联动水循环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进行一级压缩 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循环联动水循环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进行二级压缩 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循环联动水循环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混合进行一级 与二级压缩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循环联动水循环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中间热交换 器的构成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循环联动水循环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中间热交换 器的形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可具体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的详细说明中,将参照指出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 优选实施例的方法的附图。上述实施例被充分详细记述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实施本专利技术, 因此,其应当被理解为可使用其它实施例,并在不超出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 其进行逻辑结构的、机械的、电气的及化学的变更。为了避免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的 细节,将省去对于本
属于公知的某些信息。以下进行的详细说明并非旨在限定本 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将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进行确定。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循环联动水循环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构成图。如图1所示,制冷剂循环联动水循环系统S包括第一制冷剂循环部,其中流动有 用于制冷剂循环并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进行第一制冷剂;第二制冷剂循环部,其中流动有 用于制冷剂循环并与上述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第二制冷剂;水循环部,其中流动有用 于室内的制冷制热或供热水中至少一种的水。此时,上述制冷剂循环通过反复执行上述制 冷剂的压缩-冷凝-膨胀-蒸发过程来传递热量。此外,上述制冷剂循环联系的水循环系统S包括室外机1,其设置有实现上述第 一制冷剂及室外空间之间的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13 ;中继器2,其将上述室外机1转接于 上述水循环部,并包括实现上述第二制冷剂及水的热交换的水制冷剂热交换器23。详细地说,上述第一制冷剂循环部包括上述室外热交换器13 ;压缩上述第一制 冷剂的第一压缩机11 ;膨胀上述第一制冷剂的第一膨胀部14 ;转换上述第一制冷剂的流动 方向的第一流动转换部12 ;实现上述第一制冷剂与第二制冷剂的热交换的中间热交换器 25 ;上述第一制冷剂流动的第一制冷剂配管15。即,上述第一制冷剂依次循环于上述第一 压缩机11、上述室外热交换器13及上述中间热交换器25中任一个、与上述第一膨胀部14、 上述室外热交换器13及中间热交换器25中其余一个,来执行制冷剂循环。而且,通过上述 第一流动转换部12,上述第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能够由上述中间热交换器25通过上述第 一膨胀部14后转换为流入到上述室外热交换器13的方向或其反方向。而且,上述第二制冷剂循环部包括上述中间热交换器25 ;压缩上述第二制冷剂 的第二压缩机21 ;膨胀上述第二制冷剂的第二膨胀部M ;转换上述第二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的第二流动转换部22 ;上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23 ;上述第二制冷剂流动的第二制冷剂配管 26。即,上述第二制冷剂依次循环于上述第二压缩机21、上述中间热交换器25及上述水制 冷剂热交换器23中任一个、与上述第二膨胀部M、上述中间热交换器25及上述水制冷剂热 交换器23中其余一个,来执行制冷剂循环。而且,通过上述第二流动转换部22,上述第二制 冷剂的流动方向能够由上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23通过上述第二膨胀部M后转换为流入到 上述中间热交换器25的方向或其反方向。此时,上述中间热交换器25同时通过上述第一制冷剂、第二制冷剂及水,一方面 属于上述第一制冷剂循环部,另一方面也属于第二制冷剂循环部。此外,上述中间热交换器 25中形成有上述第一制冷剂、第二制冷剂及水分别独立地流动的三个流路251、252、253。由此,上述中间热交换器25中,第一制冷剂、第二制冷剂及水同时进行热交换。即,上述中 间热交换器25从功能方面发挥实现制冷剂及水之间的热交换的水制冷剂热交换器的作用。从另一方面,上述中间热交换器25为实现第一制冷剂与水之间的热交换的第一 水制冷剂热交换器,上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23为实现第二制冷剂与水之间的热交换的第 二水制冷剂热交换器。此外,上述室外热交换器13、第一压缩机11、第一膨胀部14及第一流动转换部12 设置在上述室外机1上。在上述室外机1以制冷模式运转时,上述室外热交换器13执行冷 凝器功能,并在以制热模式运转时,执行蒸发器的功能。另外,上述中间热交换器25、水制冷剂热交换器23、第二压缩机21、第二流动转换 部设置在上述中继器2上。上述中继器2上设置有上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23 ;流动开关 (flow switch) 32,其设置在从上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23出口侧延伸的水配管61上,并检 测水的流动;膨胀罐33,其在从上述流动开关32向水的流动方向离开的某处被分支;集水 箱34,其插入到从上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23的出口侧延长的上述水配管61的端部,且在内 部具有辅助加热器35 ;水泵36,其设置于上述集水箱34的出口侧61的某处。更详细地说,上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23为沿上述制冷剂循环闭回路流动的制冷 剂与沿上述水配管61流动的水进行热交换的装置,例如可适用板状热交换器。上述水制冷 剂热交换器23的内部形成上述制冷剂和水独立地流动来进行热交换的至少两个流路231、 232。而且,上述膨胀罐33发挥通过上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23而加热的水的体积膨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剂循环联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制冷剂循环部,其中流动有用于制冷剂循环并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第一制冷剂;第二制冷剂循环部,其中流动有用于制冷剂循环并与上述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第二制冷剂;水循环部,其中流动有用于室内制冷制热与供热水中至少一种的水;以及热交换器,其为了上述第一制冷剂、第二制冷剂与水之间的热交换,而由具有同心轴且直径互不相同的三个管来形成上述第一制冷剂、第二制冷剂及水独立地流动的三个流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亨锡宋在宣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