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角冲击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91832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角冲击工具,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部的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沿纵长轴X延伸的传动杆、沿垂直于X轴的Y轴延伸的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靠近主轴并设置于机身上部的机身整体长度的2/3位置以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开关组件靠近主轴并设置于机身上部的机身整体长度的2/3位置以内使开关组件所处位置的壳体在基本垂直于握持轴向的径向上的尺寸更小,更节约机身内空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冲击工具,尤其是一种便携式角冲击工具
技术介绍
随着冲击工具,例如冲击螺丝批、冲击扳手、冲击钻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便携 性和动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整机尺寸是评价便携性是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冲击 螺丝批为例,目前市面上普通冲击螺丝批的电机输出轴和主轴基本上布置在一条直线上, 使得冲击螺丝批的机身较长,尤其是在空间相对狭小的区域内使用时不便于使用者操作, 甚至无法操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市场上现有两种角冲击螺丝批,将传动机构做成相互垂 直的两个部分以缩短机身长度。第一种角冲击螺丝批,如图1所示,工作头122较小,角冲 击螺丝批的电机输出轴和工作输出轴垂直的设计,减少了空间,但是这种角冲击螺丝批的 冲击结构位于机身下部靠近电机的位置,其冲击能量通过下一级传动装置传递给工作输出 轴的过程中存在大量能量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紧凑,冲击传 动效率更高的角冲击工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角冲击工具,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 部的电机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沿纵长轴X延伸的传动杆、沿垂直于X轴的Y轴延伸的 主轴,其特征在于开关组件靠近主轴并设置于机身上部的机身整体长度的2/3位置以内。前述的便携式角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开关组件设置于机身上部的壳体长度的 1/2位置以内。前述的便携式角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开关组件设置于机身上部、主轴中心线Y 轴至壳体底部的长度的1/2以内的位置。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开关组件靠近主轴并设置于机身上部的机身整体长度的2/3位置 以内使开关组件在握持轴向上的直径更小,更节约机身内空间。同时开关组件的排布令开 关主体更靠近工作头,从而使主要的握持位位于机身的上1/2,更靠近工作头,使使用者在 操作时更有控制感,也令机器在工作时更为平稳。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角冲击螺丝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首选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角冲击工具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便携式角冲击工具的整机部分剖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便携式角冲击工具的冲击组件以及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传动机构绕电机输出轴沿顺时针旋转90°时的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的传动机构绕电机输出轴沿逆时针旋转90°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便携式角冲击工具的壳体部分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便携式角冲击工具的开关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技术便携式角冲击工具的开关组件爆炸图。 图中各标记名称为1-电机2_传动杆3_输出轴4_主轴5-电池&电池包壳体 7-开細牛 8-小齿轮9"第一側牛 1第二側牛U-弹簧 16-钢珠 20'-衬块 25-连接支架12-衬套13-冲击块 14-锤砧 IF电机输出轴17+C β板18-挡圈垫片油封 第一轴承21-第^1第三轴承 23-开口 24-电量指示灯 26-电机轴承 27-电机齿轮31-第一齿轮箱壳32-第二齿轮箱壳33-齿轮箱支座 71-调速器72-0N/0FF开关73-空心圆柱 74-开M体 75-拨槽4676-调速拨钮 91-齿轮盘77-开关弹簧 100-壳体101-第一壳体主体 101'-第二壳体主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2-7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首选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角冲击工具,包括壳体 100、电池5、固定置于壳体100内上部空间的传动机构、以及固定置于壳体100内中部空间 的电机1。本技术的开关组件靠近主轴并设置于机身整体长度的2/3位置以内。优先的 开关组件设置于壳体100长度的1/2以内,或设置于主轴4的中心线Y轴至壳体100底部 的长度的1/2以内。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整机全长为26. 2cm则开关组件的位置为距主轴 中心以下的15. 3cm以内,即机身整体长度的2/3以内。更优先的,开关组件的位置为距主 轴中心以下的10. 9cm以内,即机身整体长度的1/2以内。该角冲击工具的壳体100包含壳体主体100'和电池包壳体6。壳体主体100' 为两瓣式设计,包含两个可以对合的第一壳体主体101和第二壳体主体101',第一壳体主 体101和第二壳体主体101'对合后,其内表面形成可容纳内部构件的空间。电池5的一 部分设在电池包壳体6中,构成电池包。电池包可拆卸连接于壳体主体100',当二者连接 时,电池5露出电池包壳体6的部分位于壳体主体100'中,即电池5位于壳体100内的下 部空间,电机1位于传动机构和电池之间,且电池包壳体6和壳体主体100'相接处的外表 面平滑过渡,保证壳体100外形的一致性和整体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壳体还可以有其他构 造和结构,电池5也可以做成固定在壳体内部的内置式。传动机构包括沿纵长轴X延伸的传动杆2、沿垂直于X轴的Y轴延伸的主轴4、冲 击组件、以及输出轴3。传动杆2的顶端设有第一传动件9,底端设有小齿轮8。电机1具有 电机输出轴15,电机输出轴15上有电机齿轮15'和小齿轮8啮合,所述电机齿轮15'及电4机轴承26位于电机输出轴15上,电机1底部设置有连接支架25。电机齿轮15'可以直接 形成于电机输出轴15上,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齿轮安装在电机输出轴15上。传动杆2通 过第二轴承21、第三轴承22及垫片与小齿轮8结合。主轴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件10, 另一端设置有冲击块13,冲击回复装置被设置在冲击块13和第二传动件10之间,第二传 动件10的一侧设有第一轴承20。冲击块13和主轴4之间通过钢珠16和槽结合的冲击连 接装置连接。首选地,该冲击回复装置是一个压缩弹簧11套装在主轴4上,在其他实施方 式中,冲击回复装置还可以是其他合适类型的弹簧、磁性装置等,其安装位置也不限于套装 在主轴上。第一传动件9和第二传动件10首选都是斜齿轮。第二传动件10的齿数比第一 传动件9的齿数多,第二传动件10的直径比第一传动件9的直径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也可以是蜗轮蜗杆、或者锥齿轮与锥齿轮的传动组合。冲击块13 和主轴4具有共同的中心轴线Y。冲击块13的远离弹簧11的那一侧设有锤砧14,锤砧14 和输出轴3相连,输出轴3的输出端设有衬套12。冲击组件包含冲击回复装置、冲击块13、锤砧14。首选地,冲击组件和主轴4共中 心轴线Y。传动杆2上的第一传动件9与主轴4上的第二传动件10在远离冲击块13的一 侧啮合,有效利用了角冲击工具在冲击块13该侧的空间,使结构更紧凑,减小了机器尺寸。 传动杆2将电机1输出的旋转运动,经传动杆2顶端的第一传动件9传递给主轴4上的第 二传动件10,使旋转运动方向由绕传动杆2所在的X轴方向旋转,转换为绕沿主轴4所在的 Y轴方向旋转,主轴4和冲击块13之间的冲击连接装置使主轴4驱动冲击块在绕Y轴旋转 的同时产生沿Y轴的轴向冲击,并最终将旋转冲击提供至输出轴3。通过这种设置,冲击组 件的冲击能量直接传递到输出轴3上,使角冲击工具的冲击扭力更大、工作效率更高。锤砧14沿Y轴向上通过衬块20'、挡圈18卡在输出轴3上实现和输出轴3的连 接,。衬块20'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角冲击工具,包括壳体(100)、置于壳体内部的电机(1)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沿纵长轴X延伸的传动杆(2)、沿垂直于X轴的Y轴延伸的主轴(4),其特征在于:开关组件靠近主轴(4)并设置于机身上部的机身整体长度的2/3位置以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伟王小勇赵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