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72819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药瓶,由瓶体、瓶盖组成,瓶体的上端固接内盖,内壁带有与瓶体一体的均匀分布隔板形成一围绕瓶心的腔室置放螺栓,隔板间形成的扇形腔室配合叶轮上叶片;螺栓牌纹连接内盖及间隙配合叶轮上的光孔,其下端用限位螺母连接叶轮,内盖开有与叶轮上叶片相对应的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取药是旋转螺纹使药粒先后从内盖孔一粒粒被叶片推出,可以达到按需取药,不污染其它药粒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药瓶
技术介绍
目前普通药瓶取药时,均是打开瓶盖倒药,不易掌握出药粒数,尤其是球状粒药, 往往把过多地药粒倒出来,定量服药后,剩余的药粒还要放回瓶内,从无菌方面讲,患者用 手接触后的药粒易被污染,再放回瓶内又易污染瓶内的药,很不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按需取药的药瓶。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由瓶体、瓶盖组成,瓶体的上端固 接内盖,内壁带有与瓶体一体的均勻分布隔板形成一围绕瓶心的腔室置放螺栓,隔板间形 成的扇形腔室配合叶轮上叶片;螺栓牌纹连接内盖及间隙配合叶轮上的光孔,其下端用限 位螺母连接叶轮,内盖开有与叶轮上叶片相对应的孔。上述药瓶瓶盖的凸台插入螺杆的孔处。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取药是旋转螺纹使药粒先后从内 盖孔一粒粒被叶片推出,可以达到按需取药,不污染其它药粒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主示图;图2,本技术的剖示图;图3,本技术的A-A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对照图1、图2、图3可知,本技术由瓶体4、瓶盖1组成,瓶体4的上端固接内 盖2,内壁带有与瓶体4 一体的均勻颁布隔板7形成一围绕瓶心的腔室置放螺栓3,隔板7 间形成的扇形腔室配合叶轮5上叶片,叶轮5上的叶片为平面。此扇形室用于盛装叶片上 药粒;螺栓3螺纹连接内盖2及间隔配合叶轮5上的光孔,其下端用限位螺母6连接叶轮5, 内盖2开有与叶轮5上叶片相对应的孔。瓶盖1的凸台插入螺栓3的上端孔处。实际使用时,拔掉瓶盖1,用手旋拧螺栓3带动叶轮5转动,由于叶轮5与螺栓3光 孔间隙配合,使叶轮5不能随螺栓3旋转,只能上、下运动,用手旋拧螺栓3带动叶轮5向上 运动,先后由叶片从内盖2孔处推出药粒,按需要取走药粒后,反方向旋转螺栓3使药回到 原处,压上瓶盖1,取药完毕。权利要求一种药瓶,由瓶体(4)、瓶盖(1)组成,其特征是瓶体(4)的上端固接内盖(2),内壁带有与瓶体(4)一体的均匀颁布隔板(7)形成一围绕瓶心的腔室置放螺栓(3),隔板(7)间形成的扇形腔室配合叶轮(5)上叶片,螺栓(3)螺纹连接内盖(2)及间隔配合叶轮(5)上的光孔,其下端用限位螺母(6)连接叶轮(5),内盖(2)开有与叶轮(5)上叶片相对应的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药瓶,由瓶体、瓶盖组成,瓶体的上端固接内盖,内壁带有与瓶体一体的均匀分布隔板形成一围绕瓶心的腔室置放螺栓,隔板间形成的扇形腔室配合叶轮上叶片;螺栓牌纹连接内盖及间隙配合叶轮上的光孔,其下端用限位螺母连接叶轮,内盖开有与叶轮上叶片相对应的孔。本技术由于取药是旋转螺纹使药粒先后从内盖孔一粒粒被叶片推出,可以达到按需取药,不污染其它药粒的目的。文档编号B65D83/04GK201684162SQ20102017728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8日专利技术者俞伟, 周海滨, 张新明 申请人: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药瓶,由瓶体(4)、瓶盖(1)组成,其特征是瓶体(4)的上端固接内盖(2),内壁带有与瓶体(4)一体的均匀颁布隔板(7)形成一围绕瓶心的腔室置放螺栓(3),隔板(7)间形成的扇形腔室配合叶轮(5)上叶片,螺栓(3)螺纹连接内盖(2)及间隔配合叶轮(5)上的光孔,其下端用限位螺母(6)连接叶轮(5),内盖(2)开有与叶轮(5)上叶片相对应的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滨俞伟张新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