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纵轴流脱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150749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纵轴流脱粒装置,其中间输送槽上端与纵置式脱粒滚筒前端之间增设有与脱粒室连接成一体的喂料室,喂料室内安装有横置喂料滚筒,中间输送槽上端与喂料室进口相衔接,喂料室出口底面通过过渡板与凹筛板相连接,并将二次复脱输送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脱粒室左侧前部、位于过渡板上方。经上述改进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增设了喂料滚筒而大大加强了对脱粒滚筒喂料的速度和抛撒力度,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纵轴流脱粒室入口容易堵塞的弊病;同时,由于将二次复脱输送装置的输出端从传统的清选筛上方改接到与凹筛板前端连接的脱粒滚筒喂料过渡板上方,从而大大减轻了清选筛的物料处理强度,因而减少了清选物料的损失。(*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一种脱粒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其结构一般具有脱粒室,脱粒室内由上而下 安装有脱粒滚筒、凹板筛、清选筛,清选筛底部的脱粒室空间为清选室,清选室前端部安装 有风扇,清选室的空间分别由V形板构成前主料仓与后次料仓,前主料仓下安装有连接至 收割机粮仓的输送搅龙,后次料仓下安装有二次水平输送搅龙,二次水平输送搅龙的出口 端连接有二次复脱滚筒,二次复脱滚筒的径向侧连接有二次升运输送搅龙。二次水平输送 搅龙与二次复脱滚筒及二次升运输送搅龙构成一体化的二次复脱输送装置,其二次升运输 送搅龙的出口端连接至脱粒室右侧且对着凹板筛与清选筛之间的空间,从而使落在后次料 仓内的谷物再次经清选筛清选。上述结构的脱粒装置根据其脱粒滚筒的安置方向分为横 轴流式和纵轴流式,即脱粒滚筒水平横置于脱粒室内、其轴线与收割机前进方向成90度的 为横轴流式,而脱粒滚筒水平纵置于脱粒室内、其轴线与收割机前进方向相平行的为纵轴 流式。纵轴流式脱粒装置是目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配置较为新颖的脱粒装置,其主要优点 是重心布置合理,并由于脱粒滚筒较长而转速较低,因而脱粒破碎率低和谷物夹带损失少。 而存在的缺点之一是谷物清选损失较传统的横轴流脱粒装置大,原因是由于水平纵置脱粒 滚筒结构的脱粒室比水平横置脱粒滚筒结构的脱粒室宽度窄,而脱粒室长度因安装位置的 限制基本上相同,因而纵轴流式脱粒装置的清选筛面积比横轴流式脱粒装置的清选筛面积 小,当清选物料量一定时,其清选损失也就相应比横轴流式脱粒装置高;存在的缺点之二是 作物喂入方向与脱粒滚筒的旋转方向成90度,不如水平横置结构的流畅,再加上挂接在脱 粒室前的中间输送槽内的输送滚筒线速度不够即抛撒力不够,不足以使脱粒滚筒充分抓取 禾杆,为弥补这一缺陷,现有纵置脱粒滚筒的喂入段均设计成锥形且带搅龙叶片,但效果仍 不够理想,即当收割高杆作物特别是倒伏、茎秆有病作物的特殊情况时,还是会发生脱粒滚 筒喂入口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更加优越可靠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纵轴流脱 粒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包括安装于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底盘上的脱粒室, 由上而下安装于脱粒室内的纵置式脱粒滚筒、凹板筛、清选筛,安装于脱粒室内前部、位于 清选筛下端部的风扇,位于脱粒室后部、清选筛底部的清选室次料仓及二次复脱输送装置 和位于割台与纵置式脱粒滚筒之间的中间输送槽,所述中间输送槽上端与纵置式脱粒滚筒 前端之间设有与脱粒室连接成一体的喂料室,喂料室内安装有横置喂料滚筒,中间输送槽 上端与喂料室进口相衔接,喂料室出口底面通过过渡板与凹筛板相连接,所述二次复脱输 送装置的二次升运输送搅龙输出端连接于脱粒室左侧前部、位于过渡板上方。所述脱粒室内的纵置式脱粒滚筒为设有3 6根齿杆的开式齿杆滚筒。所述喂料室内的横置喂料滚筒是开式齿杆滚筒或开式叶片滚筒。所述开式齿杆喂料滚筒的齿杆为3 6根,或开式叶片喂料滚筒的叶片为2 4 片。所述开式齿杆喂料滚筒的齿杆或开式叶片喂料滚筒的叶片与其滚筒中心轴线呈 α夹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二次复脱输送装置的二次升运输送搅龙输出端 从传统的清选筛上方改接到与凹板筛前端连接的脱粒滚筒喂料过渡板上方,且为与纵置式 脱粒滚筒旋转方向一致由右侧改为左侧,不但大大减轻了清选筛的物料处理强度,从而减 少了清选物料的损失,还避免了输出口堵塞的隐患;在脱粒室进口增设了高速旋转的横置 喂料滚筒,大大加强了对脱粒滚筒喂料的速度和抛撒力度,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全喂入联合 收割机纵轴流脱粒室入口容易堵塞的弊病;同时,喂料滚筒的齿杆或叶片与滚筒轴线设计 一定的夹角,纠正了因中间输送槽安装位置偏于割台右侧而造成的输送料不均勻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纵置式脱粒滚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开式齿杆喂料滚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开式叶片喂料滚筒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底盘16上安装有脱粒室11,脱粒室11的脱粒滚筒前端部与收 割机割台1之间连接有中间输送槽2。脱粒室11内由上而下安装有其轴线与收割机前进 方向相平行的纵置式脱粒滚筒7,凹板筛8,清选筛10,脱粒室上口部设有顶盖9,脱粒室11 内前部、位于清选筛10底部安装有风扇15,位于清选筛10底部的脱粒室空间分别由V形 板构成前主料仓13与后次料仓12。前主料仓13内的饱满精料通过输送搅龙14输送至收 割机粮仓;二次复脱输送装置6是由安装于后次料仓12下的二次水平输送搅龙、与之相连 的小型复脱滚筒及二次升运输送搅龙组成的,二次升运输送搅龙的输出端连接于脱粒室11 左侧前部、位于与凹筛板8前端连接的脱粒滚筒喂料过渡板5上方,从而将后次料仓12内 的次料输送到脱粒滚筒7、凹板筛8,再经清选筛10进行再次清选。下端与收割机割台1相 连接的中间输送槽2,其上端与脱粒室的纵置式脱粒滚筒7前端之间增设有喂料室3,喂料 室3与脱粒室11焊接成一体,中间输送槽2上端挂接在喂料室3喂入口两侧的轴承座17 上,喂料室3出口底面通过过渡板5与凹筛板8相连接,脱粒室11内安装有横置喂料滚筒 4。所述脱粒室内的纵置式脱粒滚筒为设有3 6根齿杆73的开式齿杆滚筒,齿杆73均布 在滚筒中心轴71的辐板72周缘上。所述喂料室3内的横置喂料滚筒4是开式齿杆喂料滚 筒或开式叶片喂料滚筒,开式齿杆喂料滚筒的齿杆43设为3 6根,均布在滚筒中心轴41 的辐板42周缘上;或开式叶片喂料滚筒的叶片46设为2 4片,各叶片一端直接焊接在滚筒的中心轴45上;齿杆或叶片与滚筒中心轴线呈a夹角,最佳a为3 15°。横置喂料 滚筒4的较佳线速度为10 16米/秒。权利要求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纵轴流脱粒装置,包括安装于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底盘(16)上的脱粒室(11),由上而下安装于脱粒室(11)内的纵置式脱粒滚筒(7)、凹板筛(8)、清选筛(10),安装于脱粒室(11)内前部、位于清选筛(10)底部的风扇(15),位于脱粒室(11)后部、清选筛(10)底部的清选室次料仓(12)及二次复脱输送装置(6)和位于割台(1)与纵置式脱粒滚筒(7)之间的中间输送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输送槽(2)上端与纵置式脱粒滚筒(7)前端之间设有与脱粒室(11)连接成一体的喂料室(3),喂料室(3)内安装有横置喂料滚筒(4),中间输送槽(2)上端与喂料室(3)进口相衔接,喂料室(3)出口底面通过过渡板(5)与凹筛板(5)相连接,所述二次复脱输送装置(6)的输出端连接于脱粒室(11)左侧前部、位于过渡板(5)上方。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纵轴流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喂料 室(3)内的横置喂料滚筒(4)是开式齿杆滚筒或开式叶片滚筒。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纵轴流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式 齿杆喂料滚筒的齿杆(43)为3 6根,或开式叶片喂料滚筒的叶片(46)为2 4片。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纵轴流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式 齿杆喂料滚筒的齿杆(43)或开式叶片喂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纵轴流脱粒装置,包括安装于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底盘(16)上的脱粒室(11),由上而下安装于脱粒室(11)内的纵置式脱粒滚筒(7)、凹板筛(8)、清选筛(10),安装于脱粒室(11)内前部、位于清选筛(10)底部的风扇(15),位于脱粒室(11)后部、清选筛(10)底部的清选室次料仓(12)及二次复脱输送装置(6)和位于割台(1)与纵置式脱粒滚筒(7)之间的中间输送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输送槽(2)上端与纵置式脱粒滚筒(7)前端之间设有与脱粒室(11)连接成一体的喂料室(3),喂料室(3)内安装有横置喂料滚筒(4),中间输送槽(2)上端与喂料室(3)进口相衔接,喂料室(3)出口底面通过过渡板(5)与凹筛板(5)相连接,所述二次复脱输送装置(6)的输出端连接于脱粒室(11)左侧前部、位于过渡板(5)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奋飞邵尔青李国良章沈浩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星光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