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明元专利>正文

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460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含有下述组合物及其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黄荆子4%-30%  黄芩4%-30%  知母4%-25%  天花粉4%-25%    款冬花4%-25%  紫菀2%-25%  苦杏仁2%-25%  葶苈子2%-25%。(*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一种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中成药,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风温肺热证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呼吸道疾病,常见于各种肺炎、支气管炎、肺脓肿和风热感冒等病。临床常出现发热、咳嗽、气喘、肺部病变等症状。给病人身心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目前医界对于此类疾病多采用西药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钠、亚胺培南、头孢呋辛、红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这些药物在病人出现严重感染时进行大剂量控制病情有一定优势,但由于细菌耐药性使这些抗生素的有效剂量越来越大,因而毒副作用也随之增大,费用也十分昂贵,我国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远远高于30%的国际平均水平。如果抗生素长期大剂量滥用,将会使其敏感细菌较快地产生耐药性,从而使抗生素的疗效下降、使用寿命提前缩短,从而使死于这些敏感细菌的人大大增加。因此抗生素只适合在病情较重时使用以控制病情,本专利技术药物在早期治疗和配合抗生素特别是在病情稳定后的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属中医风温肺热证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炎发作、肺脓肿和风热感冒等引起的咳嗽、发热、气喘和肺部病变等症。从多方面和机体整体进行治疗。药理作用具有一定的抑制病原微生物作用,全方有较强的解热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止咳化痰平喘作用,扩张支气管作用。见效快,疗效高,安全可靠,费用低。本专利技术之处方来源于民间祖传密方。在民间一直用于肺炎、支气管炎、细菌病毒性感冒、肺脓肿的治疗已有100年历史。在缺医少药的农村为广大民众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显示出很好的疗效。该方有较强的创新性和独到之处,处方药味不多,只有8味,无堆积之感,无怪、偏、难的药味。与现有的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完全无类同之处。方中黄荆子这一味药为民间用药材,来源于马鞭草科植物黄荆Vitexnegundo L.的果实,药源很丰富。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药物药剂的一种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基于中医学之温病对外感风热(或夹湿邪)袭肺、,痰热瘀毒阻肺所致之风温肺热证的机理认识,从传统中草药中筛选出了一组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生津止咳的天然药物组合物而成。陈平伯《外感温病篇》“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常为风热挟湿为患,人体发病的关键,取决于机体抗病邪的能力,内经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人体寒温失调,起居失常,饮食不节,正气、津液受损,卫外能力下降,风热病邪,乘虚侵入机体,导致本病发生。治疗多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主,生津止咳为辅。本专利技术药物是由含有下列组合药物的组合物制成的(用量为重量比)黄荆子4%-30% 黄芩4%-30% 知母4%-25%天花粉4%-25%款冬花4%-25% 紫菀2%-25% 苦杏仁2%-25% 葶苈子2%-25%制备本专利技术药物的配方优选为重量(份)配比范围是黄荆子10%-20% 黄芩10%-20% 知母8%-18% 天花粉8%-18%款冬花8%-18% 紫菀6%-16% 苦杏仁6%-16% 葶苈子6%-16%本专利技术方中君药黄荆子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平喘,是民间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修复肺泡细胞功能作用,对痰、咳、喘均有效,故为君药之一;;另一君药黄芩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气分热,退实热,清上焦之热,尤长于清肺热的第一要药;天花粉清热生津,主治热病伤津、肺热燥咳之症,与黄芩相须为用;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温热病肺热咳嗽、阴虚燥咳,助黄芩、黄荆子二君药清热,助天花粉生津,肺为娇脏,使清热泻火而不留燥,故天花粉、知母共为臣药;佐以杏仁止咳平喘;佐以紫菀化痰止咳;佐以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与紫菀相须为用;葶苈子泻肺平喘。四佐药共助黄荆子止咳化痰平喘。诸药合力,共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生津止咳平喘之效;对肺炎、支气管炎、细菌病毒性感冒、肺脓肿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药理作用有具有一定的抑制病原微生物作用,全方有较强的解热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消炎作用,止咳化痰平喘作用,扩张支气管作用。本专利技术药物可按照常规方法制成各种剂型。其中优选颗粒剂、合剂(含口服液)。颗粒剂制备方法将黄荆子全量制成细粉(过80目筛),余药按照制备颗粒剂的煎煮方法,提取浓缩成浸膏,与黄荆子药粉混合,加入糖粉(浸膏∶糖粉=1∶0.15)混合均匀,制成混悬性颗粒剂。本专利技术药物标本兼治,可较快地降低体温,消除咳嗽和咳痰,止喘、消炎。服用方便,病人易接收,副作用小,费用低,见效快。下面从动物药效学试验研究本专利技术的有效性和药理作用。本专利技术制成的浸膏动物试验研究1抗细菌作用1.1体外抗菌试验 1.1.1实验材料药物本专利技术浸膏粉,棕色粉末,每克相当于2.789g生药,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制剂教研室代为制备。批号021001。试验时称取20克本专利技术浸膏,加至55.8ml融化的50℃M-H琼脂培养基混匀后,即成100mg/ml浓度,再取出40ml该药液用于试验。即从40ml中吸出20ml含药培养基倾倒平皿,余下的20ml含药培养基中再添加20ml无药培养基稀释,混匀后再吸出20ml倾倒平皿,依次类推,即以此二倍稀释法制备含有本专利技术浸膏终浓度(以生药量计)为1000mg/ml、500、250、125、62.5、31.2、15.6、8、42、1、0.5、0.25、0.125、0.06、0.03mg/ml的一系列含药平皿待用。红霉素规格0.2g/片,批号65835061,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试验时用无菌水溶解配制,终浓度为128、64、32、16、8、4、2、1、0.5、0.25、0.125、0.06、0.03、0.015、0.008μg/ml的系列含药平皿待用。细菌临床分离菌株试验所用菌株均为2000.1~2002.4从成都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附二院收集的临床致细菌,并经常规检验方法重新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肺炎链球炎26株、甲型溶血性链球菌10株、乙型溶血性链球菌10株、克氏肺炎杆菌10株、大肠杆菌10株、卡它球菌10株(。标准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杆菌ATCC25922、肺炎链球炎NCTC10662为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保存菌株。培养基M-H培养基水解酪蛋白17.5g、牛肉粉5g、可溶性淀粉1.5g,加蒸馏水1000ml,pH7.2。固体培养基中加15g琼脂粉。用于革兰氏阳性、阴性需氧菌。1.1.2实验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本专利技术浸膏的最低抑菌浓度。用多点接种仪将细菌接种于含不同药物浓度的琼脂平皿表面上,每点含菌量约为105CFU/ml,37℃孵育18~20小时观察结果,以无细菌生长平皿培养基中所含药物的最低浓度过药物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1.1.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见表1。表1本专利技术浸膏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细菌(株)本专利技术浸膏(mg/ml) 红霉素(μg/ml)MICRange 0.05-60.5 0.06-128金黄色葡萄球菌(26)MIC5015.632MIC9062.564MICRange 0.06-60.5 0.5--64肺炎链球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铭陈明元
申请(专利权)人:陈明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