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空双室中继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27792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空双室中继阀,包括阀体、位于所述阀体中的活塞杆以及由所述活塞杆的上下运动进行控制的提升阀,所述阀体的总风入口和制动缸出口分别与所述提升阀上部的总风腔和制动缸腔连通,所述活塞杆上的活塞包括上活塞和下活塞,所述上活塞与阀体之间设有上膜板,所述下活塞与阀体之间设有下膜板,所述上膜板上方形成的压力反馈腔通过节流孔与所述制动缸腔连通,所述上膜板与下膜板之间形成的第一控制腔与所述阀体的常用预控制压力进气口连通,所述下膜板下方的第二控制腔与所述阀体的紧急预控制压力进气口连通。该中继阀性能安全可靠、灵敏度高,且制造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阀
,特别是涉及根据空气压力指令来控制列车制动缸的充、排气,以实现制动、缓解和保压功能的中继阀。
技术介绍
中继阀是铁路机车车辆电空制动控制装置中的重要气动部件,在车辆的制动过程中,首先司控器或列车控制车载装置发出列车牵引、惰行、制动等控制指令,并通过列车连线或列车网络传输指令信号,每个车辆电空制动控制装置中的电子控制部件接收到指令后根据车辆重量、电制动优先原则进行制动力计算,在计算出所需的制动缸空气压力值后,通过中继阀上安装的压力空气传感器检测当前实际制动缸空气压力值并与计算值比较,然后以电信号方式控制中继阀上安装的电磁阀,输出与计算值一致的制动缸预控先导压力值, 并把此预控先导压力空气引入中继阀的一个控制腔,由中继阀对预控先导压力作出迅速、 准确反应,通过活塞、活塞杆、提升阀等的作用将大量总风缸压力空气按预控先导压力上升速度及压力值送入制动执行机构一制动缸,实施空气制动。当列车遇到非正常事故,如列车分离、列车断电时,上述车辆电空制动控制装置中的电子控制部件不能正常工作。为确保列车停车,一般设有紧急制动电磁阀和中继阀的紧急制动控制腔,紧急制动电磁阀一旦失电,便会将总风通过限压阀引入到中继阀的紧急制动控制腔作为紧急预控先导压力值,促使中继阀动作,将大量总风缸压力空气按紧急预控先导压力上升速度及压力值送入制动执行机构一制动缸,实施紧急制动。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中继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中继阀的工作过程如下通入预控制压力Cv后,推动活塞5上移,首先关闭了通向制动缸的排气阀口(下橡胶阀面与排气阀座7密贴),然后进一步打开进气阀 (上方的橡胶阀面离开进气阀座8),使制动储风缸经接口 R进入中继阀的压力空气通过该开启的进气阀口、经接口 C充入到单元制动缸,产生制动作用。当经过节流孔6反馈到膜板活塞5上腔C的制动缸压力与活塞下腔的Cv压力相等时,进气阀口关闭。同样,当Cv压力排出时,活塞5在其上方的制动缸压力空气作用下向下移动,于是空气导向杆11的下橡胶阀面离开排气阀座7,排气阀口开启,使单元制动缸中的压力空气经开启的排气阀口、并通过导向杆中空通路及排气口 0排入大气,从而实现缓解。上述中继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列车制动的要求,但存在以下不足其一,其活塞下腔即是常用制动时预控制压力Cv进入的腔体,也是紧急制动时紧急预控制压力Cj进入的腔体,同一腔体兼具两项功能,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要保证常用制动预控制压力Cv和紧急制动预控制压力Cj不会同时充满活塞下腔,如果活塞下腔同时充入两种控制压力,势必会叠加而输出更大的制动缸压力C,从制动安全的角度来讲,这是车辆制动控制所不允许的,而上述中继阀并不能完全杜绝这种现象发生。其二,中继阀是电空制动控制装置的重要部件,作为铁路车辆电空制动的重要部件,要求其具有很好的压力跟随灵敏度,而上述中继阀的膜板ι由于受活塞5的约束,活动的灵活性较差,在活塞的运动中遇到的阻力较大,从而影响了活塞对腔室内压力变化的灵敏度,导致整体性能不够优良。其三,上述中继阀的阀体一般采用铸造工艺制成,其阀体带有封闭铸造腔,并且与各阀口为一体式结构,铸造工艺有一定难度,制造成本较高。此外,由于其需要密封的提升阀和阀座的每一部件都有约束,因此需要较高的制造工艺水平,否则极易造成漏泄。因此,如何提高中继阀的安全可靠性、灵敏度,并降低其制造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空双室中继阀。该中继阀性能安全可靠、灵敏度高,且制造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空双室中继阀,包括阀体、位于所述阀体中的活塞杆以及由所述活塞杆的上下运动进行控制的提升阀,所述活塞杆上设有活塞,所述阀体的总风入口和制动缸出口分别与所述提升阀的总风腔和制动缸腔连通,所述活塞包括上活塞和下活塞,所述上活塞与阀体之间设有上膜板,所述下活塞与阀体之间设有下膜板,所述上膜板上方形成的压力反馈腔通过节流孔与所述制动缸腔连通,所述上膜板与下膜板之间形成的第一控制腔与所述阀体的常用预控制压力进气口连通,所述下膜板下方的第二控制腔与所述阀体的紧急预控制压力进气口连通。优选地,所述上膜板和下膜板的外边缘分别由所述阀体固定压紧密封,而内边缘处于自由可移动状态。优选地,所述上膜板和下膜板的内边缘分别嵌套于所述上活塞和下活塞的环形沟槽中。优选地,所述膜板具体为平板膜,其外边缘和内边缘在横截面上呈圆形。优选地,所述上活塞和下活塞为台阶式活塞,其上台阶直径大于下台阶,所述上台阶与下台阶之间设有所述环形沟槽。优选地,所述上活塞和下活塞的大径面积相等。优选地,所述阀体包括依次叠置并通过螺栓连接的上阀体、中阀体和下阀盖,所述上膜板的外边缘由所述上阀体和中阀体相配合的台阶面固定压紧密封,所述下膜板的外边缘由所述中阀体和下阀盖相配合的台阶面固定压紧密封。优选地,所述下活塞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减轻活塞自重并利于压力空气充入的环形腔。优选地,所述常用预控制压力进气口的气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以及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进气口与所述阀体的总风入口相连通、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控制腔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控制腔连通、出气口与外界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控制腔连通。优选地,所述提升阀压坐在固定于所述阀体中的阀座上,并与所述阀体中的阀盖通过橡胶圈进行配合密封,其与所述阀盖、阀座构成封闭的腔室为总风腔,所述阀座下部与所述制动缸出口连通的腔室为制动缸腔。本专利技术采用双膜板结构形成两个控制腔,其中一个控制腔为常作用控制腔,另一个控制腔为备用紧急控制腔,备用紧急控制腔在一般正常得电空制系统中压力为零,当系统出现严重故障常作用控制失效时,才有压力空气进入备用紧急控制腔,实施备用紧急制动,任何一个控制腔的预控压力都会激发中继阀动作,两个控制腔都有预控压力时,会按照取大原则动作而不会出现压力叠加现象,也就是说在第一控制腔和第二控制腔同时充入预控制压力时机构仅选择较大的预控压力,既保证了正常制动也不会造成输出的制动压力过大,具有很好的压力跟随灵敏度和压力稳定性,且输出压力与预控压力偏差小、无漏泄、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膜板和下膜板的外边缘固定、内边缘处于自由状态。这种结构不但减少了固定膜板的零件,而且使膜板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减少了活塞的运动中造成的阻力,从而增强了活塞对腔室内压力变化的灵敏度,在整体上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包括依次叠置并通过螺栓连接的上阀体、中阀体和下阀盖。如此,可以将阀体至少分成三大部分分别单独加工制造,由于各部分的结构得到了简化,因此可采用机加工技术来代替铸造工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造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且相对于铸造工艺来讲,机加工技术的精确度更高,易于实现准确配合,可有效防止漏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中继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电空双室中继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提升阀与阀座解除密封,同时与活塞杆进行密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所示提升阀同时与阀座和活塞杆进行密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中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空双室中继阀,包括阀体、位于所述阀体中的活塞杆以及由所述活塞杆的上下运动进行控制的提升阀,所述活塞杆上设有活塞,所述阀体的总风入口和制动缸出口分别与所述提升阀的总风腔和制动缸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包括上活塞和下活塞,所述上活压力进气口连通。塞与阀体之间设有上膜板,所述下活塞与阀体之间设有下膜板,所述上膜板上方形成的压力反馈腔通过节流孔与所述制动缸腔连通,所述上膜板与下膜板之间形成的第一控制腔与所述阀体的常用预控制压力进气口连通,所述下膜板下方的第二控制腔与所述阀体的紧急预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兴河童毅张礼春陈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南车时代机车车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