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连接器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27596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一种同轴电连接器的结构,属于电子类,其主要由介电质壳体及外壳本体组成,其中外壳本体呈弧形,而后依照此外壳本体做为基础,利用射出成形的方式形成一介电质壳体,而此介电质壳体收容有一环状空间、且于其预定壁面形成两个固定区段,让固定区段能依照外壳本体做弧形固定,另于介电质壳体底部设有介电质底座,而介电质壳体内另设有一导体,其导体由介电质底座加以固定,而导体上的导体接脚则由介电质底座向外侧延伸,外壳本体通过介电质壳体的包覆,提高整体外壳的真圆度,并减少金属部表面于产品生产时发生刮伤的情况,以提升产品优良率及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类,特别涉及一种同轴电连接器的结构,尤指一种主要应用 于携带型的电子产品上的同轴电连接器的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携带型的电子产品,如行动电话、PDA、笔记本电脑等产品 为更符合携带的方便性,均逐渐走上轻薄短小的发展方向,而产品中的相关电子零件缩小 化亦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以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同轴电连接器为例,其由一插座及一插头所组成,插座底 部安装于笔记本电脑的主机板上,而插头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插座及天线上,通过同轴线来 达到讯号的传输与接收。在已有的同轴电连接器中见台湾专利1251969及M256616,如附 图1与附图2所示,此同轴电连接器1的金属外壳10由冲压的方式,将平板状的料带包覆 成一圆环状而成。但是,此种方式在制作上较不易保持金属外壳的真圆度,不仅影响其信 号的传输,同时在后续制作时,亦因其真圆度不佳而容易造成表面的刮伤,以致影响产品外 观、优良率及使用寿命,且外壳向外延伸仅有单一接脚,在稳定性上较为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电连接器的结构,解决已有同轴电连接器在 制作上因不宜保持金属外壳的真圆度所产生的一些后续问题,以及金属外壳稳定性的问 题。一种同轴电连接器的结构,包括二外壳本体,各外壳本体于一端延伸有焊接脚 及;一介电质壳体,该介电质壳体依照该外壳本体设有一环状空间、且于该介电质壳 体的预定壁面形成两个与该外壳本体相结合的固定区段。其中包括一与该介电质壳体连接、且位于该环状空间中央位置处的导体;其中该导体延伸有供对外导电的导体接脚;其中该介电质壳体于底端延伸一形成复数定位凹槽的介质底座;其中各焊接脚于该凹槽相连接;其中该导体接脚于该凹槽相连接;其中各焊接脚延伸一供各外壳本体相连接的连接部;其中该介电质壳体为圆形;其中该外壳本体呈弧形。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外壳本体通过介电质壳体的包覆,提高了整体外壳的真圆度,并减少金属部表 面于产品生产时发生刮伤的情况,以提高产品优良率及使用寿命。2、和已有同轴电连接器的导电接脚相比,本技术有三组向外延伸的导电接3脚,且均位于同一平面上,此种型式将有助生产时模具加工的便利性,同时,减少导电接脚 与料带接触部的接触面积,使切断加工时不易伤及成品。附图说明图1为已有同轴电连接器外壳结构示意图。图2为已有同轴电连接器插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同轴电连接器外壳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同轴电连接器插座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同轴电连接器插座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3至附图5所示,为本技术外壳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同轴电连接器插座 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同轴电连接器插座结构的立体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 新型的同轴电连接器2主要由介电质壳体23及外壳本体22组成,其中外壳本体22呈弧 形,而后依照此外壳本体22做为基础,利用射出成形的方式形成一介电质壳体23,而此介 电质壳体23设有一环状空间231、且于其预定壁面形成两个固定区段232,让固定区段232 能依照外壳本体22做弧形固定,而外壳本体22 —端延伸有供各外壳本体22相连接的连接 部222的焊接脚221,此外,于介电质壳体23底部设有介电质底座24,且介电质底座24上 形成复数定位凹槽240,利用此定位凹槽240能让导体21上的导体接脚211固定,而外壳本 体22上的焊接脚221亦可通过定位凹槽240达到固定目的,通过上述结构,由于介电质壳 体23呈正圆形,因此呈弧形的各外壳本体22可通过介电质壳体23的包覆,提高整体外壳 的真圆度,并减少金属部表面于产品生产时发生刮伤的情况,以提高产品良率及使用寿命。于上述图示中可明显看出本技术延伸出介电质底座24的接脚有三处,且焊 接脚221及导体接脚211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可使在模具制作上更为便利。权利要求一种同轴电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二外壳本体,各外壳本体于一端延伸有焊接脚及;一介电质壳体,该介电质壳体依照该外壳本体设有一环状空间、且于该介电质壳体的预定壁面形成两个与该外壳本体相结合的固定区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一与该介电质 壳体连接、且位于该环状空间中央位置处的导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电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体延伸有供对 外导电的导体接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介电质壳体于底 端延伸一形成复数定位凹槽的介质底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焊接脚于该凹槽 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电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体接脚于该凹 槽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焊接脚延伸一供 各外壳本体相连接的连接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介电质壳体为圆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壳本体呈弧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有关一种同轴电连接器的结构,属于电子类,其主要由介电质壳体及外壳本体组成,其中外壳本体呈弧形,而后依照此外壳本体做为基础,利用射出成形的方式形成一介电质壳体,而此介电质壳体收容有一环状空间、且于其预定壁面形成两个固定区段,让固定区段能依照外壳本体做弧形固定,另于介电质壳体底部设有介电质底座,而介电质壳体内另设有一导体,其导体由介电质底座加以固定,而导体上的导体接脚则由介电质底座向外侧延伸,外壳本体通过介电质壳体的包覆,提高整体外壳的真圆度,并减少金属部表面于产品生产时发生刮伤的情况,以提升产品优良率及使用寿命。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1663320SQ20102015839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1日专利技术者李业兴, 洪俊豪 申请人:千如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电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二外壳本体,各外壳本体于一端延伸有焊接脚及;一介电质壳体,该介电质壳体依照该外壳本体设有一环状空间、且于该介电质壳体的预定壁面形成两个与该外壳本体相结合的固定区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业兴洪俊豪
申请(专利权)人:千如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