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毛友昌专利>正文

慢肝解郁丸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2147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慢肝解郁丸及制备方法,该药是在现有胶囊的基础上的剂型工艺改革,具有工艺合理,生产简便,释药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刺激性小、分剂量准确、服用、携带方便等优点,能更好地保留其有效成分,并全面提高了质量控制标准,丰富了用药品种,进一步满足和保障了人们的用药需求。该药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功能,用于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症见肝区胀痛,胸闷不舒,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者疗效显著。是临床受欢迎和安全、稳定、有效的药品,是现代制药企业的理想产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该专利技术涉及中成药丸剂的制作工艺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丸剂是一种传统剂型,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制药机构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新型制丸机的问世以及新的辅料的广泛应用,为中药丸剂这一古老的剂型焕发出了青春活力,它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丸剂“黑、大、粗”传统偏见,使之生产出来的丸剂具有释药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刺激性小、分剂量准确、服用、携带方便等优点,根据我国有关药品法规,改变剂型作为一种新药研究,慢肝解郁丸的原有剂型是慢肝解郁胶囊,且已列入我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三册。原剂型的工艺技术特点是处方中当归等七味药粉碎成细粉,白芍等六味加水煎煮,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浸膏,与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装胶囊而成。该胶囊中的一些挥发性成分,在生产贮藏过程中易损失而影响疗效。该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低,且剂型单一,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用药需求。基于此我们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对该产品工艺作必要改进,形成新的制剂,同时提高和完善质量标准来保证产品的监控质量,提高疗效,造福百姓。这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遗产,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更好地满足医疗需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1.包括如下步骤1.1慢肝解郁丸的处方组成当归91-140g 白芍123-185g三棱30-45g柴胡91-140g 茯苓91-140g 白术60-90g甘草60-90g 薄荷60-90g 丹参255-383g麦芽408-612g香橼204-306g川楝子60-90g 延胡索102-153g辅料适量,共制成1000g。其最佳期配方量当归108-124g白芍144-164g三棱35-40g柴胡108-124g茯苓108-124g白术70-80g甘草70-80g 薄荷70-80g 丹参297-340g麦芽476-544g香橼238-272g川楝子60-68g延胡索119-136g 辅料适量,共制成1000g。1.2慢肝解郁丸制备工艺工艺一 将13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取当归、柴胡、薄荷、三棱、茯苓、丹参、延胡索粉碎成细粉;白芍等六味药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1-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当归等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工艺二 将13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取当归、柴胡、薄荷、三棱、茯苓、丹参、延胡索粉碎成细粉;白芍等六味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1-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当归等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1.3通过工艺一、二所制得的丸为慢肝解郁丸。工艺中所得的丸可包薄膜衣,薄膜衣材料采用胃溶型薄膜衣预混剂(欧巴代)、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一种/多种混合使用。工艺中所用的辅料可以是蔗糖、乳糖、淀粉、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淀粉钠、阿斯帕坦、交联聚维酮、聚维酮K30等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工艺中所得的丸的粒径为0.5-6mm,最佳粒径为1.5-4mm。工艺中所得的丸可直接使用或装入空胶囊中使用。工艺中丸干燥可采用真空干燥、流化床干燥、冷冻干燥等。工艺中白芍等六味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一般粉碎成过5-30目的粗粉/切成饮片,最佳粉碎成过10-20目的粗粉。工艺中当归等七味粉碎成细粉,可以常规粉碎成过80-160目的细粉,最佳超微粉碎成200-300目的细粉。工艺中加水煎煮的条件为煎煮2-3次,第一次加水量为药量的6-12倍量,第二次为药量的4-10倍量,每次1-4小时;最佳为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量为药量的10倍量,煎煮3小时,第二次为药量的8倍量,煎煮2小时。工艺中提取物的干燥采用减压干燥或喷雾干燥,减压干燥温度控制在50-90℃,最好为60℃;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00-200℃,出风温度为50-150℃;喷雾干燥为将浓缩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2-1.25(60℃)的浓缩液,最佳相对密度为1.08-1.10(60℃),进风温度为140-160℃,出风温度为80-100℃。工艺中稠膏的相对密度为1.10-1.40(80℃),最佳相对密度为1.21-1.30(80℃)。工艺中浓缩采用减压浓缩、薄膜浓缩或真空薄膜浓缩。工艺中滤过也可采用常规滤过,离心,超滤,加澄清剂后滤过、离心,加澄清剂后滤过再超滤的方法。2.本品质量标准控制主要是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三个方面。本品是在慢肝解郁胶囊的基础上剂型和工艺改进而成,在鉴别上原剂型标准只有一个丹参的薄层鉴别予以保留,现增加了白术、延胡索、柴胡、白芍的薄层鉴别;在检查上增加了重金属限量不得过百万分之十,砷盐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在含量测定上对白芍进行了定量。该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其优越性在于生产工艺更趋完善合理,质量标准大大提高,使产品有科学的定性定量控制方法,使产品的质量和疗效有了保障。具体实施例方式该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案是将13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取当归、柴胡、薄荷、三棱、茯苓、丹参、延胡索粉碎成细粉;白芍等六味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0(60℃),喷雾干燥制成干膏粉,与当归等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包衣,即得。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1)将当归、白芍、三棱、柴胡、茯苓、白术、甘草、薄荷、丹参、麦芽、香橼、川楝子、延胡索十三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取当归、柴胡、薄荷、三棱、茯苓、丹参、延胡索粉碎成细粉;白芍等六味药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1-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当归等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2)将当归、白芍、三棱、柴胡、茯苓、白术、甘草、薄荷、丹参、麦芽、香橼、川楝子、延胡索十三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取当归、柴胡、薄荷、三棱、茯苓、丹参、延胡索粉碎成细粉;白芍等六味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1-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当归等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得的丸可包薄膜衣,薄膜衣材料采用胃溶型薄膜衣预混剂(欧巴代)、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一种/多种混合使用;所用的辅料可以是蔗糖、乳糖、淀粉、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淀粉钠、阿斯帕坦、交联聚维酮、聚维酮K30一种/多种混合使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得的丸的粒径为0.5-6mm,最佳粒径为1.5-4mm;丸干燥可采用真空干燥、流化床干燥、冷冻干燥;所得的丸可直接使用/装入空胶囊中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白芍等六味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一般粉碎成过5-30目的粗粉/切成饮片,最佳粉碎成过10-20目的粗粉;当归等七味粉碎成细粉,可以常规粉碎成过80-160目的细粉,最佳超微粉碎成200-300目的细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加水煎煮的条件为煎煮2-3次,第一次加水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慢肝解郁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将当归、白芍、三棱、柴胡、茯苓、白术、甘草、薄荷、丹参、麦芽、香橼、川楝子、延胡索十三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取当归、柴胡、薄荷、三棱、茯苓、丹参、延胡索粉碎成细粉;白芍等六 味药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1-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当归等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2)将当归、白芍、三棱、柴胡、茯苓、白术、甘草、薄荷、丹参、麦芽、香橼、川楝子、延胡索十三 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取当归、柴胡、薄荷、三棱、茯苓、丹参、延胡索粉碎成细粉;白芍等六味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1-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当归等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友昌毛小敏
申请(专利权)人:毛友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