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09630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散热板、背板以及弹性夹具。其中,光源设置于散热板上,散热板设置于背板上。散热板上设有第一开孔,背板上设有第二开孔,第二开孔与第一开孔重叠设置。弹性夹具穿过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夹持散热板与背板的相互远离的两侧面,以将散热板固定于背板上。通过以上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可实现散热板的快速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液晶显示装置凭借轻薄、省电、低辐射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电脑显示器、电视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等各种电子产品。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因此需要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装置提供照明。在现有背光模组中,由于光源的发热量较大,通常需要将光源固定于散热板(例如,铝挤型散热板)上,以利用散热板对光源发出的热量进行散热。然而,在现有技术中, 往往采用螺丝固定方式将散热板固定到背光模组的背板上,而这种固定方式的装配工时较长,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效率。此外,螺丝固定方式的压力面积相对较小,导致散热板上的压力不均勻,进而在散热板与背板之间形成不同热阻的散热通道,导致背光模组的温度不均勻。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解决现有背光模组中散热板与背板的装配工时过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解决现有背光模组中散热板与背板的装配工时过长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散热板、背板以及弹性夹具。其中,光源设置于散热板上,散热板设置于背板上,散热板上设有第一开孔,背板上设有第二开孔,第二开孔与第一开孔重叠设置,弹性夹具穿过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夹持散热板与背板的相互远离的两侧面,以将散热板固定于背板上。其中,弹性夹具由一线材弯折而成,弹性夹具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部支撑于散热板的上侧面上;两个第一连接部,两个第一连接部分别连接第一夹持部的一端,且在垂直散热板的上侧面的方向上延伸并穿过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两个第二夹持部,两个第二夹持部设置于两个第一连接部的两侧,并分别与背板的下侧面抵接;两个第二连接部,两个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一第一连接部与一第二夹持部,两个第二连接部朝向第一夹持部弯折,以使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在垂直散热板的上侧面的方向上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一连接部的延伸距离。其中,第一夹持部为弧形结构,第二夹持部为π形结构。其中,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位于由两个第一连接部所在平面划分的两个空间中的同一个空间内。其中,散热板进一步设置有连接第一开孔与散热板的边缘的第一滑槽,背板进一步设置有第三开孔以及连接第二开孔与第三开孔的第二滑槽,第三开孔设置成允许第一夹持部穿过第三开孔,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重叠设置,以允许在第一夹持部穿过第三开孔后,第一连接部经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动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内。其中,两个第一连接部的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宽度, 散热板的边缘设置有倒V形开口,第一滑槽连接第一开孔和倒V形开口,倒V形开口用于导引两个第一连接部进入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其中,散热板的上侧面包括第一上侧面、相对第一上侧面凸起的第二上侧面以及连接第一上侧面和第二上侧面的连接面,第一夹持部支撑于第二上侧面上。其中,连接面为一斜面。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弹性夹具,多个弹性夹具由线材一体弯折而成。其中,散热板包括第一板体以及垂直于第一板体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设置于背板上,第一开孔设置于第一板体上,光源设置于第二板体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可利用设置于散热板和背板上的开孔中的弹性夹具夹持散热板和背板的相互远离的两侧面,进而将散热板固定在背板上的指定位置,使之能够实现散热板的快速装配。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状态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组装过程的一立体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组装过程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第二实施例的弹性夹具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第二实施例的弹性夹具的正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见图1和图2,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状态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包括光源11、散热板12、背板13以及弹性夹具14。其中, 散热板12上设置有第一开孔121,背板13上设置有第二开孔131。在组装状态下,光源11设置于散热板12上,散热板12设置于背板13上。第二开孔131与第一开孔121重叠设置。弹性夹具14穿过第一开孔121和第二开孔131,夹持散热板12与背板13的相互远离的两侧面,进而将散热板12固定于背板13上。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1为包括多个LED的LED灯条,散热板12为L形的铝挤散热板,且具体包括第一板体122以及垂直于第一板体122的第二板体123。其中,第一板体122设置于背板13上, 第一开孔121形成于第一板体122中,光源11设置于第二板体123上。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出其他形状的散热板或者采用其他种类的光源,本专利技术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定。如图2所示,弹性夹具14包括第一夹持部141、两个第二夹持部142、两个第一连接部143以及两个第二连接部144。第一夹持部141支撑于散热板12的上侧面上,并具体支撑于第一板体122的上侧面上。两个第一连接部143分别连接第一夹持部141的一端, 且在垂直散热板12的上侧面的方向上延伸并穿过第一开孔121和第二开孔131。两个第二夹持部142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连接部143的两侧,并分别与背板13的下侧面抵接。两个第二连接部144分别连接一第一连接部143与一第二夹持部142,两个第二连接部144朝向第一夹持部141弯折,以使第一夹持部141与第二夹持部142在垂直散热板12的上侧面的方向上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一连接部143的延伸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夹具14可由一线材弯折而成,而这种成型方法具有制造简单、方便且成本低廉的优点。进一步,在自然状态下,第一夹持部141与第二夹持部142在垂直散热板12上侧面的方向上的距离设置为小于第一开孔121和第二开孔131处的散热板12和背板13的厚度之和,以使得在第一夹持部141与第二夹持部142分别支撑于散热板12的上侧面与背板 13的下侧面时,第一连接部143和第二连接部144为第一夹持部141和第二夹持部142提供有效的弹性回复力,进而使得第一夹持部141和第二夹持部142牢固地夹持散热板12与背板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41为弧形结构,第二夹持部142为Π形结构,且第一夹持部141和第二夹持部142优选位于由两个第一连接部143所在平面划分的两个空间中的同一个空间内。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保证弹性夹具14能够提供有效的夹持力,并具有较大的压力面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方式仅为本专利技术众多实施方式中之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一夹持部141和第二夹持部142设置为其他形状或者将第一夹持部141和第二夹持部142设置于由两个第一连接部143所在平面划分的两个空间中的不同空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出能够穿过第一开孔 121和第二开孔131后夹持散热板12与背板13的相互远离的两侧面的其他弹性夹具来代替上述弹性夹具14,本专利技术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定。请继续参见图1,为了便于弹性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散热板,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散热板上,所述散热板上设有第一开孔;背板,所述散热板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背板上设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一开孔重叠设置;弹性夹具,所述弹性夹具穿过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夹持所述散热板与所述背板的相互远离的两侧面,以将所述散热板固定于所述背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