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闭型三开关调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108958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常闭型三开关调光装置,适用于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利用光源开关控制旋钮来调整控制常闭型开关及其调变电压的输出,依据旋转操作时间来调整照明装置的光源持续变亮或持续变暗,以及利用电源开关控制钮按压操作使常闭型开关电源为开启/关闭状态;由此可有效满足使用者对于亮度调变的需求,进而解决公知发光二极管灯具无法稳定调整光源而发生光源闪烁的缺失。(*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调光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利用常闭型三开关控制照明装置的 光源状态的

技术介绍
目前室内的灯具照明,在不同的使用状况下需要有调整不同的照明亮度,例如外 出时或睡眠时会将灯具的照明亮度调整至较弱的亮度,以保持室内的照明不会完全黑暗无 法清楚看见。惟,市面上的各式照明灯具,绝大多数无法进行调整照明亮度,只能做开和关 的切换,因此无法因应各种环境或场合的需求。为满足使用者各种照明亮度的调整需求,已有光源的调光装置,请一并参阅图1 及图2,调光装置10包含开关元件102及触发电路104,开关元件102为第一端点Tl、第二 端点T2及控制端点G的三端双向可控的开关元件,其中第一端点Tl及控制端点G分别连接 于白炽灯泡106及触发电路104而第二端点T2用以接收输入电源Vin的电能,且由触发电 路104控制开关元件102导通的相位或时间,以控制传送到白炽灯泡106的电量大小。触 发电路104具有电阻R、可变电阻Rvar、电容C及双向触发二极管DB1,其中电阻R、可变电 阻Rvar、电容C相互串接以构成充电回路,且串接的电路两端分别连接开关元件102的第 二端点T2及白炽灯泡106,而触发二极管D的一端连接于控制端点G,另一端则连接于电容 C。输入电源Vin对充电回路中的电容C充电,当电容C的电压值充电到双向触发二极管D 的导通电压值时,双向触发二极管D会导通并传送触发信号到开关元件102的控制端点G, 以触发开关元件102导通,因此,由调整电阻R的电组值大小可以调整开关元件102的导通 相位或时间,其中触发电路104为调整钮,利用旋转钮作向左或向右旋转动作,以控制传送 白炽灯泡106的电量大小。其中调整钮两侧分别标示有渐进式调亮指示区(如设于调整钮 的右侧,且具有微亮、中亮、超亮等指示区)及渐进式调暗指示区(如设于调整钮的左侧,且 具有微暗、中暗、超暗等指示区),因此白炽灯泡106的发光亮度由调整钮的旋转幅度越大 而越亮或越暗,也就是说,调整钮所旋转停留的亮/暗指示区为控制传送白炽灯泡106的电 量大小。然而,近年来由于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的突破,使发光二极管具有高色彩饱和度、 寿命长、高亮度、耗电少等优点,因而发光二极管已逐渐取代传统的白炽灯泡。但是发光二 极管的驱动电路与白炽灯泡的纯电阻性不同,并非纯电阻性的运作特性,换言之,发光二极 管的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之间具有相位差,且输入电流波形与输入电压波形差异很大,若 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与调光电路一起使用,而接受调光电路调整过且导通相位或随时间变 化的调光电源时,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与调光电路会不正常运作,尤其调整发光二极管为 低亮度时,更容易发生发光二极管闪烁情况,因此让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照明亮度调整受到 影响,致使无法准确的调整明暗变化。有鉴于此,本技术遂针对上述公知技术的缺失,提出一种常闭型三开关调光 装置,以有效克服上述的该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常闭型三开关调光装置,其利用开关控制钮的 旋转停留时间而调整照明装置的光源持续变亮或持续变暗,可达到光源的微调目的、光源 稳定性节能以及节能的优点。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常闭型三开关调光装置,其具有指示灯,便于 夜间寻找调光装置的位置。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常闭型三开关调光装置,由按压及旋转不同功 能的开关控制钮设计,让使用者能快速辨识不同功能性的操作,可有效防护使用者触压情 况。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常闭型三开关调光装置,其将第一常闭型 开关、第二常闭型开关及第三常闭型开关设置于一壳体的容置空间内,并分别与一控制电 路板电性连接;一光源开关控制旋钮凸设壳体上,分别连接并控制第二常闭型开关或第三 常闭型开关;一电源开关控制钮凸设光源开关控制旋钮上,连接并控制第一常闭型开关。由 旋转操作光源开关控制旋钮以分别产生第二常闭型开关或第三常闭型开关对应的信号,或 按压操作电源开关控制钮以产生第一常闭型开关的信号,而控制电路板接收第一常闭型开 关产生的开启/关闭信号、第二常闭型开关产生的亮度调整信号及第三常闭型开关产生的 暗度调整信号,用以控制一照明装置的光源状态。一种常闭型三开关调光装置,包括一壳体;一第一常闭型开关,设于该壳体内, 产生一开启/关闭信号;一第二常闭型开关,设于该壳体内,产生一亮度调整信号广第三 常闭型开关,设于该壳体内,产生一暗度调整信号;一光源开关控制旋钮,凸设该壳体上,分 别连接并控制该第二常闭型开关或该第三常闭型开关运作以产生对应的信号;一电源开关 控制钮,凸设该光源开关控制旋钮上,连接并控制该第一常闭型开关运作以产生对应的信 号;及一控制电路板,设于该壳体内,电性连接该第一常闭型开关、该第二常闭型开关及该 第三常闭型开关,并接收该开启/关闭信号、该明亮度调整信号及该明暗度调整信号以控 制一照明装置的光源状态。本技术可由旋转光源开关控制旋钮调整光源状态及按压开关控制钮控制电 源的启/闭,由不同功能的开关控制钮设计,让使用者能快速辨识不同功能性的操作,可有 效防护使用者触压情况。更进一步而言,本技术利用光源开关控制旋钮的旋转停留时 间而调整照明装置的光源持续变亮或持续变暗,可达到光源的微调目的、光源稳定性节能 以及节能的优点。底下由具体实施例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 其所达成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先前技术的调光器示意图;图2为先前技术的调光电路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板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部分立体组合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常闭型三开关连接控制电路板的电路图;图8为本技术的切换光源开启/关闭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调整光源亮度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调整光源暗度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调光装置;102开关元件;104触发电路;106白炽灯泡;11壳体;12第一常闭型 开关;122第一开关接脚;124第二开关接脚;14第二常闭型开关;142第三开关接;144第 四开关接脚;16第三常闭型开关;162第五开关接脚;164第六开关接脚;18光源开关控制 旋钮;182调整部;184第四开孔;19电源开关控制钮;20控制电路板;22第一框体;222卡 块;24第二框体;242卡槽;244第一开孔;246第一榫口 ;26安装板;262第二榫口 ;264第 二开孔;251第一开关接脚开孔;252第二开关接脚开孔;253第三开关接脚开孔;254第四 开关接脚开孔;255第五开关接脚开孔;256第六开关接脚开孔;28固定板;281凸榫;282 槽孔;283第三开孔;284第一卡止部;285第二卡止部;286第三卡止部;287第四卡止部; 30容置空间;32第一弹性元件;34杆体;342第二弹性元件;36指示灯;38常闭型开关模 组;40发光二极管灯具。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分解 图。于图2中,调光装置包含壳体11、第一常闭型开关12、第二常闭型开关14、第三常闭型 开关16、光源开关控制旋钮18、电源开关控制钮19及控制电路板20。第一常闭型开关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常闭型三开关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  一第一常闭型开关,设于该壳体内,产生一开启/关闭信号;  一第二常闭型开关,设于该壳体内,产生一亮度调整信号;  一第三常闭型开关,设于该壳体内,产生一暗度调整信号;一光源开关控制旋钮,凸设该壳体上,分别连接并控制该第二常闭型开关或该第三常闭型开关运作以产生对应的信号;  一电源开关控制钮,凸设该光源开关控制旋钮上,连接并控制该第一常闭型开关运作以产生对应的信号;及  一控制电路板,设于该壳体内,电性连接该第一常闭型开关、该第二常闭型开关及该第三常闭型开关,并接收该开启或关闭信号、该明亮度调整信号及该明暗度调整信号以控制一照明装置的光源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城
申请(专利权)人:浩阳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