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缓/控释氮肥高效精准施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02942 阅读:3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麦缓/控释氮肥高效精准施肥方法,选用控释期为3~4个月的缓/控释氮肥,缓/控释氮肥的施肥深度为11~16厘米,缓/控释氮肥与小麦种子的水平距离为0~9厘米;所述0厘米是指在小麦种子的正下方;所述缓/控释氮肥的施肥量折合成纯养分氮素每亩6~14公斤,在小麦播种时全部一次性施用。利用本方法进行施肥,缓/控释氮肥利用率提高、用量减少,增加小麦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控释氮肥施用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缓/控释氮肥在冬小麦上的施用方法,属于控释肥应用

技术介绍
小麦种植的氮肥施用方法一般采用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基肥是在小麦播种前施用,常用的方法是旋地前撒于土壤表面后旋耕;追肥是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施用,多数采用浇水前撒施,也可在小麦行间开沟施用。CN101803514A(CN200910254609. 0)提供了一种旱地冬小麦垄覆沟播栽培与施肥技术,在小麦播前整地施基肥,施氮(纯氮)120-150公斤/公顷,磷(P205)90-120公斤/ 公顷,钾(K20)60-75公斤/公顷;整地施肥完成后起垄,在垄上覆白色塑料薄膜;两垄间距即沟宽预留30-35cm;在沟内播种小麦,在小麦生长的全生育期内,不揭膜,保持土壤表面条带状薄膜覆盖;在春季土壤开始解冻、小麦开始返青前,于小麦行间开沟追施氮肥30-45 公斤/公顷,追肥后及时进行耙耱。最近几年,我国缓/控释肥料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发展迅猛,虽然发展时间比较短,但技术研发取得较快进展,众多工艺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生产成本比国外同类产品大幅降低,加上作物专用控释肥的不断研制成功更使控释肥的成本进一步下降,肥效提高,控释肥应用于大田作物已经成为现实,并深受农民欢迎。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作物,缓/控释氮肥具有不“烧”种子,不淋洗损失,养分利用率高等优势,还可以利用机械将小麦播种、施肥一次性完成,节约劳动成本。CN101182260A(CN200710114006. 1)公开了一种“硫磺、树脂包膜小麦专用控释肥及其制造方法”,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将5%、6%和7%热塑性树脂包膜尿素、硫磺包膜尿素与氯化钾复合肥、氯化钾、磷酸二铵和硫酸锌进行精确复配,形成小麦专用配方控释肥。 201010136254. 8公开了一种同步营养小麦专用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利用回收废旧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制备的双层包膜尿素、双层包膜硝酸钾、双层包膜磷酸二铵与氯化钾复合肥、硫酸锌进行复配,制得的小麦专用控释肥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与小麦吸收同步,适用于机械施用、且对种子无危害。与控释肥制备技术相比,其施肥方法研究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控释肥肥效的发挥。在缓/控释肥料中,缓/控释氮肥是主体。与普通速效氮肥相比,缓/控释氮肥肥效的发挥与施肥方法关系更为密切,肥效提高的潜力也更大。首先,所选缓/控释氮肥的控释期是缓/控释氮肥合理施用的关键。控释期过短,养分释放太快,小麦后期容易缺肥早衰,影响产量;控释期过长,在小麦生长季节肥料养分释放不完全,不仅利用率降低,还会影响小麦生长,降低产量。其次,施肥深度是影响缓/控释氮肥肥效的又一个因素。缓/控释氮肥在土壤中释放养分需要水分条件,在小麦正常生长的土壤含水量范围内,不同的土层深度含水量不同,缓/控释氮肥的养分释放速率也不同。再者,速效氮肥在土壤中溶解快, 距离种子或根系太近容易产生肥害,而缓/控释氮肥则克服了这一不足,因此施肥时可以离种子近些,但距离多少才能发挥最好效果也是提高缓/控释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方面。 目前,在缓/控释氮肥应用方面急需一种合理、高效的施肥方法,以提高缓/控释氮肥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促进控释肥特别是缓/控释氮肥的健康发展。遗憾的是还未见这方面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精准、高效的小麦缓/控释氮肥施肥方法, 以促进提高缓/控释氮肥在小麦上的利用效率,增加小麦产量。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从肥料控释期长短、施肥深度、肥料离种子的距离、肥料用量、施肥时间等方面综合考量,提供一种缓/控释氮肥在小麦种植上的精准施肥方法,并进行了大田试验, 结果表明,利用本方法进行施肥,缓/控释氮肥利用率明显提高,小麦产量增加。术语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缓/控释氮肥是指符合我国缓控释肥行业标准(HG/T3931-2007,2007 年10月1日实施)的缓/控释氮肥。所述缓/控释氮肥的控释期是指按照我国缓控释肥行业标准(HG/T3931-2007, 2007年10月1日实施)中的检测方法所取得的控释期。所述施肥深度是指肥料离土壤表面的距离。小麦种子深度一般是离土壤表面3 5厘米。专利技术详述一种小麦缓/控释氮肥的施肥方法,选用控释期为3 4个月缓/控释氮肥;在小麦播种时全部一次性施用;缓/控释氮肥的施肥深度为11 16厘米;缓/控释氮肥与小麦种子的水平距离为0 9厘米;所述0厘米是指在小麦种子的正下方。所述缓/控释氮肥的施肥量折合成纯养分氮素每亩6 14公斤。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小麦缓/控释氮肥的施肥方法,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缓/控释氮肥的控释期为3 3. 5个月;施肥量折合纯养分氮素为每亩10 12公斤。所述缓/控释氮肥的施肥深度为12 15厘米;缓/控释氮肥离小麦种子的水平距离为0 3厘米。所述缓/控释氮肥在小麦播种时利用播种机全部一次性施用。播种机为现有常规农用设备。本专利技术所述缓/控释氮肥可以是任何一种适于小麦施用的市购缓/控释氮肥。本专利技术优选的缓/控释氮肥是下列之一硫磺包膜尿素、硫磺底涂层加石蜡包膜尿素、硫磺底涂层加高分子聚合物包膜尿素、热塑性树脂包膜尿素、热固性树脂包膜尿素。根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缓/控释氮肥含氮量30-45wt%。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缓/控释氮肥是下列之一含氮量30-38wt%缓/控释氮肥为硫磺包膜尿素,其中硫磺包膜占核芯肥尿素的质量比20-25% ;或硫磺底涂层加高分子聚合物双包膜尿素,其中硫磺包膜占核芯肥尿素的质量比18-22%,高分子聚合物包膜占核芯肥尿素的质量比1. 5-2. 5% ;含氮量38-45wt%缓/控释氮肥是热塑性树脂包膜尿素,热塑性树脂包膜占核芯肥尿素的质量比4-6%。以上缓/控释氮肥均可通过市场购得,也可按现有技术制备,如按 CN1246265C (200410024050. X)制备硫磺底涂层加高分子聚合物双包膜尿素,并按其中硫底涂层的制作方法制备硫磺包膜尿素、按CN1257136(^200410035783. 3)制备热塑性树脂包膜尿素。本专利技术的优良效果如下(1)提高缓/控释氮肥养分利用效率缓/控释氮肥养分利用效率与施肥方法关系密切。原因之一,缓/控释氮肥主要是由有机物或无机物包膜制备的,肥料的氮素在土壤中的释放是靠膜层上的微孔实现的, 影响微孔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水分和温度,土层的不同深度其水分含量和温度不同。其次,肥料的控释期是影响肥料利用效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再者,肥料施用位置影响养分与小麦接触的程度,进而影响对养分的吸收。本专利技术方法精准施肥明显提高了缓/控释氮肥利用效率。(2)增加小麦产量缓/控释氮肥的合理施用不仅能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也能为小麦提供适宜的氮素营养,促进小麦生长。本专利技术小麦缓/控释氮肥高效施肥方法优化了氮肥的控释期、施肥深度、肥料离小麦根系的距离等,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同时,明显的提高了小麦产量。 (3)节约缓/控释氮肥资源受生产技术的限制,我国的缓/控释氮肥生产量占氮肥总施用量的比例不高,缓/ 控释氮肥资源有限。本专利技术小麦缓/控释氮肥高效施肥方法,提高了缓/控释氮肥利用效率,使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4)促进控释肥健康发展目前农民对肥料的要求是效果好且施用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麦缓/控释氮肥的施肥方法,选用控释期为3~4个月缓/控释氮肥,在小麦播种时全部一次性施用;缓/控释氮肥的施肥深度为11~16厘米,缓/控释氮肥与小麦种子的水平距离为0~9厘米;所述0厘米是指在小麦种子的正下方;所述缓/控释氮肥的施肥量折合成纯养分氮素每亩6~14公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力于淑芳张玉凤刘苹董亮魏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