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中的下承式挂篮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75408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施工中的下承式挂篮及其应用,其特征是下承式挂篮具有两片主桁架,为倒梯形桁架结构,其上弦杆的尾部与箱梁翼缘板的底面之间设置上弦杆顶撑千斤顶;在上弦杆的中部与后上横梁之间设置后上吊杆;上弦杆的前端与前上横梁连接;在下弦杆的中部与后下横梁之间设置后下吊杆;在前上横梁与前下横梁之间以前吊杆连接;平行设置的各底篮纵梁固定连接在所述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之间;挂篮底模固定设置在底篮纵梁上,挂篮侧模位于两片主桁架的内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善了挂篮走形方式,能将已经完成绑扎的钢筋骨架整体吊入底模平台空间中直接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缩短工期。

Lower through type hanging basket for bridge constru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deck hanging basket and its applic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through type has two main truss hanging basket, inverted trapezoidal truss structure, between end of the top chord and box girder flang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op chord of jack; between the beams in the top chord in and after setting on the front end of the top chord and hanger; before the beam is connec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bottom chord and lower bea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rear hanger; between the front beam and the front lower beam before the boom connection; each stringer bottom basket arranged in parallel and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lower beam and post the lower beam; the basket bottom die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the basket basket inside the longitudinal, lateral mode is located at two main truss.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basket shape, can be directly applied to the concrete pouring work will have finished overall banding steel skeleton hanging into the bottom mold platform space,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施工中的挂篮结构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在桥梁施工中,挂篮是用于有通行要求且地基条件较差的大跨度混凝土桥悬臂现 浇的一种装置。目前常用的挂篮结构包括上承式三角挂篮、菱形挂篮、弓弦式挂篮以及混合式挂 篮等等,这些已有形式的挂篮均设置在梁体的顶部。各种挂篮的混凝土浇筑状态和挂篮行 走状态所受力模式相似,为保证挂篮施工过程中稳定性,在已浇筑梁体上必须预埋精轧螺 纹钢作为后锚或是加载平衡重。挂蓝走行时必须设置反拉支座、下滑道和下滑道锚固钢筋, 其中,反拉支座通过下滑道和下滑道锚固钢筋将拉力传递给已浇筑的梁体,下滑道锚固钢 筋密布于所有箱梁节段的滑道上。底模平台和外模吊挂在外滑梁上走行,外滑梁的长度必 须超过两个浇筑节段。这种传统的上承式挂篮在施工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施工时需要预埋较多数量的精轧螺纹钢,这些预埋件埋于箱梁中无法回收,造 成材料浪费;2、下滑道锚固钢筋的预埋精度要求较高,而滑道的再利用率极低;3、反拉支座的设置较为复杂,不经济;4、梁体顶部的空间受到上承式挂篮主桁架结构的限制,使得梁体钢筋骨架只能按 照传统的方法在底模平台上现场进绑扎,操作难度大,影响工期;5、上承式挂篮移动缓慢,走形过程中必须通过反拉支座反复配合完成,费时又费 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改善挂篮走形方 式、并能将已经完成绑扎的钢筋骨架整体吊入底模平台空间中直接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以缩短工期的桥梁施工中的下承式挂篮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桥梁施工中的下承式挂篮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两片倒梯形主桁架,由上弦杆、下弦杆、连接在上弦杆和下弦杆之间的竖杆向 及斜杆构成;在所述上弦杆的尾部与已浇筑梁段箱梁翼缘板的底面之间设置上弦杆顶撑千 斤顶,并设置一对以所述已浇筑梁段箱梁翼缘板的底面为支撑面的行走轮;在所述上弦杆 的中部与后上横梁之间设置后上吊杆;所述上弦杆的前端与前上横梁连接;在所述下弦杆 的中部与后下横梁之间设置后下吊杆;在所述前上横梁与前下横梁之间以前吊杆连接;在所述后上横梁与已浇筑梁段的顶面之间设置垫块;平行设置的各底篮纵梁固定连接在所述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之间;挂篮底模固定 设置在底篮纵梁上,挂篮侧模位于所述主桁架的内侧。应用下承式挂篮进行连续梁结构施工的方法的特点是按如下过程进行a、在场外进行除了后上横梁和后上吊杆之外的下承式挂篮的所有构件的拼装,完 成拼装之后吊装至连续梁“0”号块位置处,与另行独立吊装就位的后上横梁在上弦杆的中 部进行栓接,在上弦杆与后上横梁之间安装后上吊杆;b、分别调节后上吊杆、后下吊杆和前吊杆的长度,使下承式挂篮的处于连续梁“1” 号块位置处,完成下承式挂篮的调整;C、将在场外完成绑扎的连续梁“1”号块钢筋骨架整体吊装就位在已完成调整的下 承式挂篮中,将吊入的连续梁“ 1”号块钢筋骨架与连续梁“0”号块端部的钢筋进行连接,在 挂篮底模上通过碗扣支架支撑内模,完成挂篮内的模板的设置;d、在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等强张拉压浆之后,通过调节前吊杆、后下吊杆 和后上吊杆进行脱模;脱模后拆除后上吊杆,调节上弦杆顶撑千斤顶使行走轮支撑在已浇 筑梁段箱梁翼缘板的底面上,将设置在后上横梁与已浇筑梁段的顶面之间的垫块更换为可 行走的万向轮;e、通过导链葫芦牵引后上横梁,使挂篮移动到连续梁下一节段,将所述万向轮重 新更换为垫块,调节上弦杆顶撑千斤顶使行走轮重新脱离对已浇筑梁段箱梁翼缘板的底面 的支撑,安装后上吊杆; f、重复所述步骤b_f直至完成连续梁结构的施工。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善挂篮的走形方式可以将已经完成绑扎的钢筋骨架整体吊入底 模平台空间中,直接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大大缩短了现场施工周期。2、本专利技术选择了更为合理的受力方式,挂篮各工作阶段受力明确、结构简单、重复 利用率提高,大大减省了预埋钢筋材料和预设工序。3、本专利技术利用下承式挂篮的上部空间,提供整体钢筋骨架吊装就位的空间,其方 法简单可靠,已浇筑的箱梁混凝土节段为梁体钢筋骨架的绑扎提供了空间,利用钢筋骨架 绑扎与混凝土施工和挂篮行走的同步性,缩短施工工期。4、本专利技术根据下承式挂篮移动模式,挂篮走形更加稳定,走形状态不再成为制约 挂篮安全的主要因素,同时也缩短了挂篮行走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下承式挂篮正面面;图2为本专利技术下承式挂篮侧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下承式挂篮平面图;图中标号1上弦杆、2下弦杆、3后上横梁、4后上吊杆、5前上横梁、6后下横梁、7 后下吊杆、8前下横梁、9前吊杆、10底篮纵梁、11挂篮底模、12挂篮侧模、13垫块、14已浇筑 梁段、15已浇筑梁段箱梁翼缘板、16行走轮。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下承式挂篮的结构形式为本实施例中的桥梁施工中的下承式挂篮具有两片倒梯形主桁架,由上弦杆1、下弦杆2、连接在上弦杆1和下弦杆2之间的竖杆向及斜杆构成;在上弦杆1的尾部与已浇筑梁 段箱梁翼缘板15的底面之间设置上弦杆顶撑千斤顶,并设置一对以箱梁翼缘板的底面为 支撑面的行走轮16 ;在上弦杆1的中部与后上横梁3之间设置后上吊杆4 ;上弦杆1的前端 与前上横梁5连接;在下弦杆2的中部与后下横梁6之间设置后下吊杆7 ;在前上横梁5与 前下横梁8之间以前吊杆9连接;在后上横梁3与已浇筑梁段14的顶面之间设置垫块13 ;平行设置的各底篮纵梁10固定连接在前下横梁8和后下横梁6之间;挂篮底模11 固定设置在底篮纵梁10上,挂篮侧模12位于主桁架的内侧。具体实施中,为了调整各吊杆的长度,可以将各吊杆设置为螺杆,分别在对应的位 置上设置千斤顶,用千斤顶调整螺杆的吊装长度。施工过程1、在场外进行除了后上横梁3和后上吊杆4之外的下承式挂篮的所有构件的拼 装,完成拼装之后吊装至连续梁“0”号块位置处,与另行独立吊装就位的后上横梁3在上弦 杆1的中部进行栓接,在上弦杆1与后上横梁3之间安装后上吊杆4 ;2、分别调节后上吊杆4、后下吊杆7和前吊杆9的长度,使下承式挂篮的处于连续 梁“1”号块位置处,完成下承式挂篮的调整;3、将在场外完成绑扎的连续梁“1”号块钢筋骨架整体吊装就位在已完成调整的下 承式挂篮中,将吊入的连续梁“ 1”号块钢筋骨架与连续梁“0”号块端部的钢筋进行连接,在 挂篮底模11上通过碗扣支架支撑内模,完成挂篮内的模板的设置;钢筋骨架可以在已浇筑 的梁段14上进行绑扎;4、在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等强张拉压浆之后,通过调节前吊杆9、后下吊 杆7和后上吊杆4进行脱模;脱模后拆除后上吊杆4,调节上弦杆顶撑千斤顶使行走轮16支 撑在已浇筑梁段箱梁翼缘板15的底面上,将设置在后上横梁3与连续梁“0”号块的顶面之 间的垫块13更换为可行走的万向轮;连续梁“0”号块即为已浇筑梁段14 ;5、通过导链葫芦牵引后上横梁3,使挂篮移动到连续梁下一节段,将万向轮重新更 换为垫块13,调节上弦杆顶撑千斤顶使行走轮16重新脱离对已浇筑梁段箱梁翼缘板15的 底面的支撑,安装后上吊杆4;6、重复步骤2-6直至完成连续梁结构的施工。权利要求1.一种桥梁施工中的下承式挂篮,其特征是具有两片倒梯形主桁架,由上弦杆(1)、下弦杆(2)、连接在上弦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梁施工中的下承式挂篮,其特征是:  具有两片倒梯形主桁架,由上弦杆(1)、下弦杆(2)、连接在上弦杆(1)和下弦杆(2)之间的竖杆向及斜杆构成;在所述上弦杆(1)的尾部与已浇筑梁段箱梁翼缘板(15)的底面之间设置上弦杆顶撑千斤顶,并设置一对以所述已浇筑梁段箱梁翼缘板(15)的底面为支撑面的行走轮(16);在所述上弦杆(1)的中部与后上横梁(3)之间设置后上吊杆(4);所述上弦杆(1)的前端与前上横梁(5)连接;在所述下弦杆(2)的中部与后下横梁(6)之间设置后下吊杆(7);在所述前上横梁(5)与前下横梁(8)之间以前吊杆(9)连接;  在所述后上横梁(3)与已浇筑梁段(14)的顶面之间设置垫块(13);  平行设置的各底篮纵梁(10)固定连接在所述前下横梁(8)和后下横梁(6)之间;挂篮底模(11)固定设置在底篮纵梁(10)上,挂篮侧模(12)位于所述主桁架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超张宏斌李彬李波杨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