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螺旋片的热交换管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65203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置螺旋片的热交换管及其应用,所述内置螺旋片的热交换管包括热交换管(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交换管(1)内设置螺旋片(2),所述螺旋片(2)为螺旋状,所述螺旋片(2)在热交换管(1)内侧沿轴向呈一节或连续多节分布。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内置螺旋片的热交换管可布置于乙烯裂解炉的辐射段炉管中,也可布置于其他热交换器,如管壳式换热器中。从而实现了提高传热效率、强化传热效果、降低结焦、减少产能消耗、增长设备使用周期的目的。同时螺旋状的设计也减少了热交换管内部高速流体对管体内部的冲刷磨损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强化了传热效果。

Heat exchange tube with built-in spiral sheet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uilt-in spiral plate heat exchange tube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built-in spiral plate heat exchanger tube comprises a heat exchange tube (1),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heat exchange tube (1) arranged in a spiral plate (2), the spiral sheet (2) is helical. The spiral sheet (2) in the heat exchange tube (1) inside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one or more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section. Meanwhile, the heat exchange pipe provided with the built-in screw sheet can be arranged in the radiation section of the ethylene cracking furnace and can be arranged in other heat exchangers, such as the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Thus,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enhancing the heat transfer effect, reducing the coking capacity, reducing the capacity consumption and increasi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equipment is reali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helical design also reduces the erosion and abrasion of the high speed fluid in the heat exchange tube to the inner part of the tube, and further improves the heat transfer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管及其应用,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置螺旋片的 热交换管及其在乙烯裂解炉的强化传热炉管中的应用,属于能源化工领域。
技术介绍
乙烯裂解炉是石油化工中的重要设备,主要用于对裂解原料进行加热以实现裂解 反应。高温、短停留时间和较低的烃分压的裂解反应是提高裂解选择性和裂解深度,进而提 高乙烯、丙烯等关键化工产品收率的关键所在,故裂解反应过程需要大量的热量,使得裂解 炉是乙烯装置的能耗大户,其能耗约占装置总能耗的60%,其中燃料消耗部分在全部燃料 消耗中占90%以上。因此,采用强化传热技术,提高裂解炉传热效率是提升产量、减少能耗 的重要途径。为达到提高裂解选择性,增加传热效率,实现节能的目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 以来,许多公司推出了采用不同结构的异形管,或在圆管内外增加强化传热构件来提高炉 管传热速率的新型炉管构型。其中,Exxon公司提出将炉管内壁改成波纹状,以增大炉管比表面积,改善流体流 动状态。波纹管的使用,使炉管传热效率提高11%,原料处理量增大10 % 15 %,流体速率 提高8%,内表面积增大27. 2%,管壁温度下降20 25°C。但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焦炭很快填满波纹管的凹槽,改善的传热效果并不突出。此外还有Kellogg公司推出的将单程小直径圆形炉管改成内壁为8翅的梅花螺旋 形炉管以及Kubota推出的MERT炉管等。虽然这些改良的炉管,可以强化传热,但同时又引 入了许多其他问题,例如,结焦面积增大,流道过长导致停留时间延长,或者管体内侧被高 速气流冲刷磨损严重,或者加工铸造比较困难。为达到提高裂解选择性并解决前述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主要存在以下相关专 利。申请(专利)号200910080846. X带扭曲片的换热器。该专利公开了 一种带有扭曲片的换热器,在热交换管中设置有扭曲片,改变热交换管中流体流动形式,提 高了传热效率,延长了设备使用周期。但该专利所采用的扭曲片对改变热交换管中流体流 动形式的效果不甚明显,并不能充分延缓热交换管内的结焦趋势,并且在制造扭曲片的过 程中扭曲误差较大,亦容易影响其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螺旋片的热交换管,以 克服传统乙烯裂解炉管传热效率低、易结焦、管壁被高速流体冲刷严重、加工铸造困难等缺 陷,在热交换管内部制造一节或多节螺旋片,从而强化传热。所述内置螺旋片的热交换管性 能稳定可靠,寿命长,可提高传热效率,减少结焦,降低能耗,延长乙烯裂解炉的使用周期, 降低投资。同时,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目的是将这种内置螺旋片的热交换管应用于热交换器中,例如管壳式换热器,提高热交换器的管内传热系数,从而提高热交换器的总传热系数。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置螺旋片的热交换管,包括热 交换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交换管内设置螺旋片,所述螺旋片为螺旋状,所述螺旋片在 热交换管内侧沿轴向呈一节或连续多节分布。本专利技术在热交换管内设置螺旋片的目的在于改变热交换管内流体的流动状态,使 流体进入热交换管后沿螺旋流道运动,进而强化传热效果,缓解管壁的结焦趋势,起到抗结 焦的作用。更优选地,所述螺旋片的轴向厚度接近于热交换管管壁厚度且小于热交换管管壁 厚度。从而保证较好的传热效果,又不至于因管内气流速度过高而损坏螺旋片。更优选地,所述螺旋片的径向宽度的取值范围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螺旋片的轴向厚 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热交换管的内半径。目的在于根据对传热效果和压降要求的恰当选 择所述螺旋片的径向宽度的取值,加强靠近热交换管内壁壁面流体的旋转流动和径向扰 动,进而强化传热效果。更优选地,所述螺旋片沿热交换管轴向的边缘与热交换管内壁相切。目的在于最 大限度地减薄边界层,增加传热系数,强化传热效果。更优选地,所述螺旋片焊接于热交换管内或与热交换管整体铸造在一起。目的在 于使螺旋片沿热交换管轴向的边缘与热交换管内壁充分相切,实现螺旋片沿热交换管轴向 的边缘与热交换管内壁的无缝接合,进一步确保传热效果。更优选地,所述螺旋片的节距与所述热交换管的内直径的比值范围为0. 5 10。 目的在于根据对传热效果的要求恰当选择所述螺旋片的节距与所述热交换管的内直径的 比值,调和热交换管内部流体的旋转流动程度和螺旋片对流体产生的流动阻力之间的关 系,进而强化传热效果。更优选地,所述螺旋片的螺旋方向为沿所述热交换管轴向左旋或沿所述热交换管 轴向右旋。目的在于通过改变热交换管内部流体的流动状态从而达到强化传热效果的目 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内置螺旋片的热交换管可布置于乙烯裂解炉的辐射段炉管中, 同时也可布置于热交换器中,例如管壳式换热器。所述辐射段炉管或热交换器如管壳式换 热器内部至少包含一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置螺旋片的热交换管。从而达到提高传热效率,降低 结焦,减少能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内置螺旋片的热交换管,所述螺旋片可以只有一段,也可以是 沿轴向间距分散的多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内置螺旋片的热交换管,通过在热交换管中设置螺旋片,从而 实现了提高传热效率、强化传热效果、降低结焦、减少产能消耗、增长设备使用周期的目的。 同时螺旋状的设计也减少了热交换管内部高速流体对管体内部的冲刷磨损现象的发生,进 一步强化了传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内置螺旋片的热交换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螺旋片的径向宽度的取值为热交换管的内半径时的螺旋片结构示意图3为螺旋片的径向宽度的取值大于螺旋片的轴向厚度且小于热交换管的内半 径时的螺旋片结构示意图;图4为内置单段多节螺旋片的热交换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内置多段螺旋片的热交换管结构示意图;图6为内置螺旋片的热交换管在乙烯裂解炉内的布置示例图;图7为内置螺旋片的热交换管在管壳式换热器内的布置示例图。图1中,1、热交换管2、螺旋片。具体实施例方式关键技术原理根据ft~andtl的边界层理论,当流体沿着固体壁面流动时,靠近壁面会形成极薄 的一层流体,该层流体流动速度较慢,附在管壁面且不易滑脱,这样便在管内壁形成了一个 流动边界层。在管内中心区,热量通过对流方式传到湍流中心,从而传热效果好;而前述流 体形成的流动边界层虽然很薄,但是传热阻力很大。因此,热交换管传热的最大阻力在于内 壁的流动边界层,如果能够减少流动边界层的传热阻力,将大大增加热交换管的传热效率。 为达到强化传热效果的目的,在热交换管内部设置螺旋片,可以改变管内流体的流动状态, 使流动状态由活塞流变为旋转流,并引起二次流,促进径向混合,一方面在离心力影响下使 中心区流体与边界层流体充分混合,形成温度均勻速度变化明显的核心区,降低壁温;另一 方面径向流动扰动壁面附近的低速区,减薄边界层,克服传热阻力,从而强化了传热过程。 同时,径向流动对管壁形成强烈的冲刷,使表面不易结焦,即使结焦,结焦层的厚度也会随 管壁温度下降而变薄,从而延长了设备使用周期。实施例下面给出内置螺旋片的热交换管的结构参数取值范围、不同取值范围所产生的不 同影响。内置螺旋片热交换管的结构示意图和相关尺寸参数如图1所示。其中D是热交换 管1的内直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螺旋片2,其外边缘必须始终与管内壁接触,因此螺旋片2 外边缘螺旋轨迹方向始终与管内壁相切,螺旋线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螺旋片的热交换管,包括热交换管(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交换管(1)内设置螺旋片(2),所述螺旋片(2)为螺旋状,所述螺旋片(2)在热交换管(1)内侧沿轴向呈一节或连续多节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志宇王学生黄志荣蒋晓东李培宁代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