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模组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64945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包括一壳体、一导光板、至少一光学膜片、一液晶面板与一光条。壳体包括一具有一承载面的底板与一连接底板的框壁。导光板配置在承载面上,并具有一出光面与一入光侧面。框壁围绕导光板。光学膜片配置在出光面的上方。液晶面板配置在光学膜片的上方。光条包括一第一电路板与至少一装设在第一电路板上的发光组件。发光组件位在入光侧面的对面。位在液晶面板与出光面之间的第一电路板局部遮盖出光面。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an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light guide plate, at least an optical film, a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a light strip. The shell comprises a frame with a loading surface and a bottom plate and a connecting bottom plate. The light guide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load bearing surface and has a smooth surface and an optical side. The frame wall surrounds the light guide plate. The optical diaphragm is disposed above the smooth surface. The LCD panel is positioned above the optical diaphragm. The light strip includes a first circuit board and at least one light emitting assembly mounted on the first circuit board. The light emitting assembly is positioned opposite to the side of the light inlet. The first circuit board between the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the light emitting surface partially covers the smooth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组装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模组 (Liquid Crystal Module, LCM)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有些液晶显示器所采用的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具有一导光板 (light guide plate),其中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以及一连接出光面的入光侧面,而光源配 置在入光侧面的对面。当光源发出光线时,光线会先入射至入光侧面,之后从出光面出射。 然而,这种使用导光板的液晶显示器有时会出现漏光的情形。详细而言,当光源发出光线 时,很多光线会从出光面靠近入光侧面处出射,造成画面亮度不均,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画 面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模组,其能减少漏光出现的机会。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晶模组,包括一壳体、一导光板、至少一光学膜片、一液晶面板 以及一光条。壳体包括一底板以及一框壁。底板具有一承载面,而框壁连接底板,并凸出于 承载面。导光板配置在承载面上,并具有一出光面、一底面以及一连接在出光面与底面之间 的入光侧面。底面位在承载面的对面,而框壁围绕导光板。光学膜片配置在出光面的上方。 液晶面板配置在光学膜片的上方。光条包括一第一电路板与至少一发光组件。发光组件装 设在第一电路板上,并且位在入光侧面的对面,以及位在第一电路板与承载面之间。第一电 路板位在液晶面板与出光面之间,并且局部遮盖出光面。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液晶模组还包括一反光片。反光片配置在承载面与底 面之间,而发光组件位在第一电路板与反光片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路板为一软式电路板。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发光组件为侧视型发光二极管。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路板位在光学膜片与出光面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液晶模组还包括一第二电路板、一软排线以及一电连 接器。第二电路板具有一装设面。软排线连接在第二电路板与液晶面板之间。电连接器装 设在装设面上,其中第一电路板具有一连接端,而连接端与电连接器结合及电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路板包括一延伸部与一主体部。延伸部具有连 接端,并配置在装设面上。主体部连接延伸部,而发光组件装设在主体部上。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框壁还具有一开口。开口位在入光侧面的对面,且延伸 部穿过开口,并位在壳体外。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路板还包括一拉柄部。拉柄部连接延伸部,而延 伸部位在拉柄部与装设面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拉柄部的形状为片状,且拉柄部枢接延伸部。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液晶面板具有一显示面以及一背面。背面相对于显示 面,而光学膜片位在背面的对面。电连接器裸露在显示面旁。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电路板为一硬式电路板。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液晶模组的组装方法。首先,提供一壳体,而壳体包括一底板以 及一框壁,其中底板具有一承载面,而框壁连接底板,并凸出于承载面。接着,在承载面上置 放一导光板,其中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底面以及一连接在出光面与底面之间的入光侧 面。底面位在承载面的对面,而框壁围绕导光板。在承载面上置放导光板之后,在壳体内置 放一光条,其中光条包括一第一电路板与至少一发光组件。发光组件装设在第一电路板上, 并且位在入光侧面的对面,以及位在第一电路板与承载面之间。第一电路板局部遮盖出光 面。在出光面的上方置放至少一光学膜片。之后,在光学膜片的上方置放一液晶面板,其中 第一电路板位在液晶面板与出光面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光学膜片是在壳体内置放光条之后而置放。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软排线电性连接在一第二电路板与液晶面板之间。第二 电路板具有一装设面,而一电连接器装设在装设面上。在置放液晶面板之后,还包括将第一 电路板的一连接端与电连接器结合及电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路板包括一延伸部与一主体部。延伸部具有连 接端,而主体部连接延伸部。发光组件装设在主体部上。将连接端与电连接器结合及电性 连接的方法包括,将连接端插入电连接器中,其中延伸部置放在装设面上。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框壁还具有一开口,而开口位在入光侧面的对面。在壳 体内置放光条的方法还包括,将延伸部穿过开口,以使延伸部位在壳体外。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在置放导光板以前,还包括在承载面上置放一反光片。由于光条的第一电路板局部遮盖导光板的出光面,因而能遮挡原本要从出光面靠 近入光侧面处出射的多条光线。如此,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模组能减少漏光出现的机会。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 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晶模组在剖面之后的立体示意图。图2A至图2C是图1中液晶模组的组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晶模组在剖面之后的立体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 例的液晶模组100可以用来制作成液晶电视或液晶计算机屏幕,或者是应用于手机、笔记 型计算机(laptop)以及个人数字助理器(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等电子装置 (electronic device),例如液晶模组100可以用来作为上述电子装置的屏幕。液晶模组100包括一壳体110、一导光板120、至少一片光学膜片130、一液晶面板 140以及一光条150。虽然图1中的液晶模组100包括多片光学膜片130,但在其它实施例 中,液晶模组100所包括的光学膜片130的数量可以仅为一片。导光板120配置在壳体110 内,其中光条150配置在导光板120旁,而这些光学膜片130与液晶面板140皆配置在导光板120上方。壳体110包括一底板112与一框壁114,且可为金属壳或塑料壳,即构成壳体110 的材料可为金属或塑料。底板112具有一承载面112a,而框壁114连接底板112,并凸出于 承载面11加。导光板120配置在承载面11 上,而框壁114围绕导光板120,所以导光板 120配置在壳体110内。另外,端视液晶模组100所应用的电子装置的种类,壳体110也可以是电子装置所 采用的壳体。举例而言,当液晶模组100用来作为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时,壳体110可以是 笔记型计算机的前盖,而此前盖例如是一般笔记型计算机组装厂所称的A件。所以,壳体 110可以是液晶模组100与电子装置二者所共享的组件。导光板120具有一出光面122、一底面124以及一连接在出光面122与底面IM之 间的入光侧面126,其中底面IM相对于出光面122,且底面IM位在承载面11 的对面。 光学膜片130皆配置在出光面122的上方,而液晶面板140配置在光学膜片130的上方,所 以光学膜片130皆位在液晶面板140与导光板120之间。液晶面板140具有一显示面142 与一背面144,而背面144相对于显示面142,其中这些光学膜片130可位在背面144的对光条150配置在入光侧面126的对面,并且包括一第一电路板152与至少一个发 光组件154,其中第一电路板152例如是软式电路板(flexible circuit board),而发光组 件巧4例如是侧视型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巧4装设在第一电路板152上,并位在入光侧 面126的对面,因而能对入光侧面1 发出光线。当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包括一底板以及一框壁,其中该底板具有一承载面,而该框壁连接该底板,并凸出于该承载面;一导光板,配置在该承载面上,并具有一出光面、一底面以及一连接在该出光面与该底面之间的入光侧面,其中该底面位在该承载面的对面,而该框壁围绕该导光板;至少一光学膜片,配置在该出光面的上方;一液晶面板,配置在该光学膜片的上方;以及一光条,包括一第一电路板与至少一发光组件,该发光组件装设在该第一电路板上,并且位在该入光侧面的对面,以及位在该第一电路板与该承载面之间,其中该第一电路板位在该液晶面板与该出光面之间,并且局部遮盖该出光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煦黄一庭陈世昌
申请(专利权)人: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