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双空叠合结构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61839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工程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双空叠合组合构件,其由若干根圆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作为劲性骨架先承担结构的初期施工荷载,再在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外围绑扎钢筋、安装内钢管并叠浇混凝土组合而成的箱型截面构件。该双空叠合组合构件,解决了大型公共建筑、大跨桥梁中混凝土自重过大以及施工时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问题。此外由于采用双空心的结构形式从而大幅提高了结构的抗剪和抗震性能。此外该结构中的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还可以承担结构的初期施工荷载,内钢管还可以作为混凝土施工时的内模板,从而即便于施工,又可以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

A new type of double hollow composite structural members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 especially relates to a novel double air laminated composite member, which consists of a plurality of circular concrete hollow sandwich steel tube as the skeleton first assume the initial construction load of the structure, then the box section member in steel, hollow sandwich steel tube concrete steel tube and peripheral binding installation stack composed of concrete the. The double hollow composite component solves the problems of excessive deadweight of concrete and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 during construction of large public buildings and large span bridges. In addition, the shear resistance and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are greatly improved due to the use of double hollow structures. In addition, hollow sandwich steel tube concrete in the structure, but also can take the initial construction load structure, the inner tube can also be used as a template in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construction, and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horten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双空叠合结构构件
技术介绍
大跨结构的梁或柱需要很大的截面抗弯刚度来抵抗风荷载、地震荷载等水平荷 载,如果一味地扩大截面尺寸来提高刚度,混凝土自重就有可能将梁或柱压溃;此外,大体 积混凝土中徐变,收缩以及在水泥水化阶段的水化热问题均较突出,将对结构产生诸多不 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大型公共建筑、大跨桥梁中混凝土构件自重过大以及施工时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双空叠合结构构件。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采用圆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加强钢筋混凝土内钢管箱型截面。若干根作为劲性 骨架先承担结构的初期施工荷载的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 ;绑扎在所述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 外围的钢筋,包括纵向钢筋、拉结筋和箍筋;安装在所述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圈定范围内的 内钢管;叠浇在内钢管与外边界圈定的范围内的外包混凝土。所述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的数量为4-10根。所述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的数量为6根或8根。所述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的横截面为圆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用8根或6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加强钢筋混凝土内钢管箱型截面,可以在保证 截面刚度的情况下,显著地减少混凝土的用量,减轻构件自重;构件中的中空夹层钢管混凝 土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构件的抗剪和抗震性能,而且可以承担结构的初期施工荷载,从而即 便于施工,又可以缩短工期;钢筋混凝土箱型截面中的内钢管不仅可以提高构件的抗剪和 抗震性能,而且还可以作为混凝土施工时的内模板,方便施工。另外,和传统的大截面中空 夹层钢管混凝土结构相比,外包钢筋混凝土可以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中的钢管起到保护 作用,防止钢管在野外环境的腐蚀,减少维修费用,提高结构的使用年限;而且可以减少用 钢量。可能的应用领域各类大型公共建筑、桥梁工程结构中。 附图说明图1为8根圆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加强钢筋混凝土内钢管箱型截面的双空叠合 构件,可以应用于结构中的柱等受压构件;图2为6根圆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加强钢筋混凝土内钢管箱型截面的双空叠合 构件,可以应用于结构中的梁等受弯构件;图中标号1-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2-内钢管,3-外包混凝土,4-纵向钢筋,5-拉结筋,6_箍 筋。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双空叠合结构构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 明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或图2所示先设置4-10根(优选为8根或6根)圆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 1作为劲性骨架承担结构的初期施工荷载,再在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 1外围绑扎钢筋(包括 纵向钢筋4、拉结筋5和箍筋6)、安装内钢管2和外模板,并在内钢管2和外模板圈定的外 边界间的范围内叠浇外包混凝土 3,组成箱型截面构件,保证不同材料之间能够协调工作。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 1中的内外层圆钢管以及内钢管6采用焊接钢管、无缝钢管、 冷弯钢管或其他方式形成的结构用钢管。加工过程中保证内钢管和截面的几何形心重合。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1和外包混凝土 3中的混凝土可以采用高强混凝土或自密实混凝土等 建筑材料,同时要严格控制骨料规格,确保混凝土能够均勻、密实地灌注。权利要求1.新型双空叠合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该构件包括若干根作为劲性骨架先承担结构的初期施工荷载的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1); 绑扎在所述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⑴外围的钢筋,包括纵向钢筋(4)、拉结筋(5)和箍 筋(6);安装在所述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1)圈定范围内的内钢管(2); 叠浇在内钢管(2)与外边界圈定的范围内的外包混凝土(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空叠合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夹层钢管混 凝土 (1)的数量为4-10根。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双空叠合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夹层钢管混 凝土(1)的数量为6根或8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空叠合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夹层钢管混 凝土(1)的横截面为圆形。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双空叠合组合构件,其由若干根圆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作为劲性骨架先承担结构的初期施工荷载,再在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外围绑扎钢筋、安装内钢管并叠浇混凝土组合而成的箱型截面构件。该双空叠合组合构件,解决了大型公共建筑、大跨桥梁中混凝土自重过大以及施工时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问题。此外由于采用双空心的结构形式从而大幅提高了结构的抗剪和抗震性能。此外该结构中的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还可以承担结构的初期施工荷载,内钢管还可以作为混凝土施工时的内模板,从而即便于施工,又可以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文档编号E01D19/00GK102134891SQ20111004283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2日专利技术者于清, 李永进 申请人:清华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双空叠合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该构件包括:若干根作为劲性骨架先承担结构的初期施工荷载的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1);绑扎在所述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1)外围的钢筋,包括纵向钢筋(4)、拉结筋(5)和箍筋(6);安装在所述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1)圈定范围内的内钢管(2);叠浇在内钢管(2)与外边界圈定的范围内的外包混凝土(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清李永进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