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傅礼铭专利>正文

一种叠套式空腔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58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叠套式空腔构件,其包括有一外空腔构件和设置于外空腔构件中的内空腔构件,外空腔构件包括有下底板、侧壁板及上顶板,三者连结而形成具有空腔的多面体结构,内空腔构件包括有内下底板、多个内侧壁板及内上顶板,三者连结而形成具有空腔的多面体结构,内下底板与下底板连结,内上顶板与上顶板连结。内空腔构件起到支撑外空腔构件的上顶板的作用,增加了叠套式空腔构件的整体强度和刚度,由于内空腔构件的设置,在浇筑叠套式空腔构件,特别是浇筑大尺寸叠套式空腔构件时,无需增加下底板、侧壁板及上顶板的厚度,可降低整个空腔构件的自身重量,进而可降低钢筋砼空心楼板的重量。(*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套式空腔构件
本技术属于钢筋砼空心楼板
,尤其是指一种空心楼板用空腔 构件。
技术介绍
与普通梁板、密肋楼板、无粘结预应力平板等结构体系相比,钢筋砼空心 楼板具有跨度大、自重轻、抗震性强、隔音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其还可大幅度 减少楼板的配筋量、降低砼的使用量、缩短工期等而降低建筑的总体造价,故 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建筑中,而作为结构件之一的空腔构件,其在钢筋 砼空心楼板中所起的作用极为关键。在传统的钢筋砼空心楼板中,空腔构件作 为一种填充模壳而埋设于钢筋砼中间,其并未作为楼板的一种承载构件,且在 空腔构件的下方和上方需分别浇筑底层钢筋砼和面层钢筋砼。而随着技术的进 一步发展,人们研发出新型的钢筋砼空心楼板,在此类型的空心楼板中,只在 空腔构件之间浇筑钢筋砼,而空腔构件的上下方无需浇筑钢筋砼,空腔构件作 为空心楼板的承载构件,其上顶板和下底板均构成空心楼板的面层的一部分,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6年7月5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0410077594.2的专利 申请文献、于2005年2月23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0410023253.7的专利申请文 献,均描述了上述结构的钢筋砼空心楼板。现有的用于上述钢筋砼空心楼板的 空腔构件,其包括有下底板、侧壁板及上顶板,三者连结而形成具有空腔的多 面体结构,由于空腔构件的上顶板作为空心楼板的承栽构件,需具备足够的刚 度与强度以承受诸如重力等之类的外力,当空腔构件的长宽尺寸较大时,为了 保证空腔构件的刚度与强度,均需加大下底板、侧壁板及上顶板的厚度,而由 于加大了下底板、侧壁板及上顶板的厚度,空腔构件自身的重量增大,进而增 大所构建的钢筋砼空心楼板的自重,另一方面,制成空腔构件所需的砼用量也 随着增加,不利用于产品成本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常见空腔构件所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自重轻、 可制成较大长宽尺寸的叠套式空腔构件。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叠套式空腔构件,包括有一外空腔构件和^i殳置于所述外空腔构件中的内空腔构件,所述外空腔构件 包括有下底板、侧壁板及上顶板,三者连结而形成具有空腔的多面体结构,所 述内空腔构件包括有内下底板、多个内侧壁板及内上顶板,三者连结而形成具 有空腔的多面体结构,所述内下底板与所述下底板连结,所述内上顶板与所述 上顶板连结。上述叠套式空腔构件中,所迷内下底板的长、宽与所述下底板的长、宽的比例处于1/4~1/2之间,所述内上顶板的长、宽与所述上顶板的长、宽的比例处于1/4~ 1/2之间。上述叠套式空腔构件中,所述内空腔构件设置于所述外空腔构件的中心处。 上述叠套式空腔构件中,所述内侧壁板垂直于所述内下底板而设置。 上述叠套式空腔构件中,所述下底板和上顶板为其中设置有增强物的水泥砂浆板或砼板。上述叠套式空腔构件中,所迷上顶板和下底板均为钢筋砼板,所设置的钢 筋水平伸出于空腔构件之外。上述叠套式空腔构件中,所迷内侧壁板为其中设置增强物的砼板或水泥砂 浆板,所述增强物延伸出所述内侧壁板而分别埋设于所述下底板、上顶板之中。上述叠套式空腔构件中,所迷内下底板和内上顶板为其中设置有增强物的 水泥砂浆板或砼板,所述内下底板所设置的增强物延伸出所述内下底板之外而 埋设于所迷下底板之中,所述内上顶板所设置的增强物延伸出所述内上顶板之 外而埋设于所述上顶板之中。上述叠套式空腔构件中,至少一側壁板的外侧面设置为斜面。上述叠套式空腔构件中,所述上顶板的上表面或者所述下底板的下表面凹 入形成有至少一容置槽。相比于常见的空腔构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内空腔构件起到支 撑外空腔构件的上顶板的作用,增加了叠套式空腔构件的整体强度和刚度,由 于内空腔构件的设置,在浇筑叠套式空腔构件,特别是浇筑大尺寸叠套式空腔 构件时,无需增加下底板、侧壁板及上顶板的厚度,可降低整个空腔构件的自 身重量,进而可降低钢筋砼空心楼板的重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图l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附图说明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所公开的叠套式空腔构件包括有外空腔 构件10及i殳置于该外空腔构件10内部的内空腔构件20,其中,外空腔构件IO 包括有下底板IOO、多个侧壁板110及上顶板120,三者连结而形成具有空腔的 多面体结构;内空腔构件20包括有内下底板200、多个内侧壁板210及内上顶 板220,三者连结而形成具有空腔的多面体结构;内下底板200与下底板100连 结,内上顶板220与上顶板120连结,从而使内空腔构件20支撑外空腔构件10。内空腔构件20起到支撑外空腔构件10的上顶板120的作用,增加了叠套 式空腔构件的整体强度和刚度,由于内空腔构件的设置,在浇筑叠套式空腔构 件,特别是浇筑大尺寸叠套式空腔构件时,无需增加下底板100、多个侧壁板 110及上顶板120的厚度,可降低整个空腔构件的自身重量,进而可降低钢筋砼 空心楼板的重量。内空腔构件20的尺寸过大或过小,或者设置位置不佳,均难以起到良好的 支撑作用,理想地,内空腔构件20设置于外空腔构件10的中心处,内下底板 200的长、宽与下底板100的长、宽的比例处于1/4~1/2之间,内上顶板220 的长、宽与上顶板120的长、宽的比例处于1/4~ 1/2之间。为了提高内空腔构件20的支撑效果,内侧壁板210垂直于内下底板200而 设置。由于外空腔构件10的下底板100、上顶板120均作为钢筋砼空心楼板的结 构板,特别是对于其中的上顶板120,其构成楼板面的一部分,必须具备足够的 刚度与强度以承受重力等外力作用,故,理想地,下底板100和上顶板120均 为采用钢筋加混凝土制备的钢筋砼板。下底板100和上顶板120也可采用其中 设置有增强物的水泥砂浆板或砼板,而可采用的增强物包括有钢筋、钢丝网、 纤维网、纤维丝或纤维束等。外空腔构件10的侧壁板IIO可为砼板、水泥砂浆板、工程塑料板、金属板、 木板或木夹板,当为砼板或水泥砂浆板时,可在其中设置钢筋、钢丝网、纤维 网、纤维丝或纤维束等增强物,以提高外空腔构件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内下底板200和内上顶板220可采用其中设置有增强物202的水泥砂浆板 或砼板,而可采用的增强物包括有钢筋、钢丝网、纤维网、纤维丝或纤维束等。 更进一步地,内下底板200所设置的增强物202延伸出内下底板200之外而埋 设于下底板100之中,内上顶板220所设置的增强物202延伸出内上顶板220 之外而埋设于上顶板120之中,可增强内空腔构件20与外空腔构件的结合度。内空腔构件20的内侧壁板210可为砼板、水泥妙、浆^反、工程塑料板、金属 板、木板或木夹板,当为砼板或水泥砂浆板时,可在其中设置增强物212,可采 用的增强物包括有钢筋、钢丝网、纤维网、纤维丝或纤维束等,以提高内空腔 构件的整体强度和刚度。更进一步地,所设置的增强物212延伸出内侧壁板210 而分别埋设于下底板100、上顶板120之中。下底板100和上顶板120其中所设置的钢筋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叠套式空腔构件,包括有一外空腔构件,所述外空腔构件包括有下底板、侧壁板及上顶板,三者连结而形成具有空腔的多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空腔构件的内部设置有一内空腔构件,所述内空腔构件包括有内下底板、多个内侧壁板及内上顶板,三者连结而形成具有空腔的多面体结构,所述内下底板与所述下底板连结,所述内上顶板与所述上顶板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礼铭
申请(专利权)人:傅礼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