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55335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以多根高导光率的光源条并排而组成板状或栅状的结构体;诸光源条的两端设有发光源(LED),使该发光源所打出的光线能在光源条上形成均匀的光柱,以构成背光的主光源;另在该主光源的侧边设有多组辅助光源以构成完整的背光板设计,该辅助光源以红色及绿色以一定比例和光源条相搭配,可以不同的色光达到良好的色彩饱和度(Ra),此一设计能节省发光二极管的数目,且提高色彩饱和度及光亮的均匀度,在制程上更为简单,大幅节省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Multi direction lighting backlight board

A multi direction lighting backlight, light source with a plurality of high side by side light guide plate or the rate and the composition of grid structure; both ends of the light source is provided with a light source (LED), which made the light source can form a uniform beam in the light source, the main source of light a backlight; a plurality of auxiliary light source in the other side of the main light source to form a complete design of the backlight board, the auxiliary light source with red and green light in a certain proportion and the collocation, different colors can achieve good color saturation (Ra), this design can save the number of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improve the color saturation and brightness uniformity,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is simple, cost sav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尤指一种应用于荧幕背光模块的背光光源设计。
技术介绍
“背光”是一种照明的形式被用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 LCD)的显示上;它们被用来增加在低光源环境中的照明度和电脑显示器、液晶荧幕上的亮 度,而背光板则是设于LCD的后方,除了提供光线之外,并将原本不甚均勻的光源转成提供 均勻光线的板体;由于受到科技的进步及流行趋势的影响,LCD朝着大尺寸来发展,故背光 模块也必须朝着大尺寸化的技术突破,才能追上科技潮流的脚步。一般背光板的型式大致分为侧光式结构及直下型结构;请参看图6所示,为因应 大尺寸LCD的需求而制出的背光板示意图,主要在背光板体50的四个侧面各设有一组的强 力发光源60,使得该背光板体50具有足够的光线,但它的缺点在于使用四组的发光源成 本较贵,若减少其中的相对两侧的发光源60时,将会使得背光板体50在中央区域明显暗 淡;为节省成本,则又有如图7所示的背光板结构,主要是仅在板体70的两侧各设有一组发 光源80以节省成本,但为了弥补中央区域的光线不足等缺点,特别在板体70上设有多个密 集的凸点71且愈在中央区域愈密,因此光线会被聚集在中央而改善亮度不均勻的问题,但 是此种结构改良却又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缺点,就是大尺寸的背光板体70本来就是被制成 很薄,如今又要在其上增设许多疏密不同的凸点71,故在成型时较为精密,且很容易因收缩 而变形或破裂,使得制作成本反而大幅提高,制程技术提高增加人工及机械的成本,是其缺 点ο直下型结构的背光板,如图8所示,主要是在背光板体50上密布设有许多嵌接槽 51,在该每一嵌接槽51上各设有一发光二极管52,据此而构成密集点状光源的背光板结 构,惟该密集设置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52的设计,除了零件材料(即LED)增加,焊接困难 度高,故制造及维修成本一直高居不下,且密集的发光二极管52大量集中在一起又产生了 散热的问题不易解决,是目前大尺寸的背光板面临技术上的瓶颈,无法再予突破。另一种直下型背光板是以极细的灯管为光源,同样也是因为细长的质脆而薄的灯 管制作不易,同时容易破裂而使成本高居不下,仍是没有解决当前的技术瓶颈。因此,侧光式的背光板结构虽在小尺寸时较为省工、省材,但大尺寸时则有制造不 易及光线不均勻的问题;而直下型结构背光板虽光线较均勻且较强,但成本较高,又有散热 问题,同样是一项极待克服的课题。再则,目前发出白光的发光二极管,多半采用蓝色光的发光二极管,再用磷光剂把 部份或全部光转化成一或多种其他颜色的光(波长较长的光),当所有光混合起来后,看起 来便像白光;(例如以蓝色光的发光二极管加上黄色荧光粉所制成的白光),但该“白光” 并非真实的白光,只是让人体眼中看起来就像白色光而已,这种“替代性的白色光”仍非最 佳白光的色泽,且使用蓝光发光二极管与磷光剂在转化过程中,有部份能量化成热能,造成 能量损耗;但若以蓝、红、绿三色混光形成较佳的白光,可是其色彩饱和度(Ra)会衰减约30%,故若能解决上述所有问题的背光板,将是业界的一大突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以多根高导光率的光源条并排而组成板状或栅状的结构 体;诸光源条的两端设有发光源(LED),使该发光源所打出的光线能在光源条上形成均勻 的光柱,以构成背光的主光源;另在该主光源的侧边设有多组辅助光源以构成完整的背光 板设计,该辅助光源以红色及绿色以一定比例和光源条相搭配,可以不同的色光达到良好 的色彩饱和度(Ra),此一设计能节省发发光二极管的数目,且提高色彩饱和度及光亮的均 勻度,在制程上更为简单,大幅节省成本。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上述的高导光率的光源条内部刻部有导光槽,且该 导光槽在光源条的中央段较密,可使两端的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均勻的分布在光源条 上,使光线更为均勻提供更为优质的均勻混光效果。一种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至少包含有多根光源条,该光源条为软质的高导光管 体,中央设有一通孔,另在诸光源条的管体两端分别各设有一发光源,该发光源至少由一颗 发光二极管及一控制电路板所构成;多个辅助光源,设置于多根光源条的两相对侧端,且该 辅助光源由多颗发光二极管构成一单元组,所构成的组合式发光源,且该发光二极管中具 有绿光及红光。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1.本技术以多根高导光材质塑成的光源条构成主光源,又以两端侧的辅助 光源作为辅助,尤其以三颗发光二极管为一单元组,形成一组合式发光源,并以”绿(G)-红 (R)-红(R) ”或”红(R)-红(R)-绿(G) ”的模式朝向中央的光源条投射,而光源条的发光 二极管为白光,如此光线混合后能得到色彩饱和度(Ra)佳且光线充足的白光,为本实用新 型的主要优点。2.本技术的光源条内部刻部有导光槽,且该导光槽在光源条的中央段较密, 可使两端的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均勻的分布在光源条上,使光线更为均勻,为本实用新 型的另一优点。3.本技术相较于常用的侧光式背光板,较四面都具发光源的设计更为节省零 件成本,对于二面式的大尺寸薄板体,在制造上更为方便,且不良率降低,故使零件的制造 及组装均更为方便,同时,以光线混合的方式得到一色彩饱和度佳的白光,为本技术的 又一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端部的辅助光源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纵剖的光源分布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光源棒的结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光源棒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公知侧光型背光板的平面示意图;图7为公知改良侧光型背光板的平面示意图;图8为公知直下型背光板的平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背光板;20光源条;21管体;210通孔;211导光槽;22发光源;220电路板;221 发光二极管;30反光板;31偏光板;40辅助光源;41发光源;411发光二极管;412发光二极 管;413发光二极管;50板体;51嵌接槽;52发光二极管;60发光源;70板体;71凸点;80 发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审查员能清楚了解本技术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的背光板10,主要由多根高导光率的光源条20并排 而组成栅状体,成为主要发光源,以及以侧边多组辅助光源40完成较佳的混光而成,不但 具有较佳的均勻光线,同时以三色光达到良好的色彩饱和度(Ra),为本技术的特色。请配合参看图1、4、5所示,本技术的背光板10主要包含有多根光源条20,该光源条20不同于一般的灯管,为一软质的高导光管体21,中央 设有一通孔210,并于管体21的内壁刻设有连续的螺旋状导光槽211,该导光槽211可以是 一条(如图5所示)或多条(因等效取代故图中未予赘示),惟在设计上也可设成具有疏密 的不同,例如该导光槽211以中央较密而两端较疏呈渐进式的分布为最好的实施例;另在 诸光源条20的管体21两端分别各设有一发光源22,该发光源22包含有至少一颗发光二极 管221及一控制电路板220,其中该发光二极管221可依实际状况加以增减,本案图式仅以 一颗作为说明,且该发光二极管221可采用各种照明用的规格,不需要特别限定,包括表 面粘着(SMT)式及具一般具两焊接脚的发光二极管221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多根光源条,所述光源条为软质的高导光管体,中央设有一通孔,另在所述光源条的管体两端分别各设有一发光源,所述发光源至少由一颗发光二极管及一控制电路板所构成;多个辅助光源,设置于所述多根光源条的两相对侧端,且所述辅助光源是由多颗发光二极管构成一单元组,所构成的组合式发光源,且所述发光二极管中具有绿光及红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源庄英德
申请(专利权)人:承镁源数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