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50537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液晶显示器包括多条栅极线沿列方向空间排列;多条数据线沿垂直该列的行方向空间排列;多个像素以矩阵方式空间排列。像素界定于相邻两条栅极线及相邻两条数据线之间,包括第一子像素电极;第二子像素电极;第一晶体管,具有栅极,电性耦接栅极线,源极和漏极电性耦接第一子像素电极;第二晶体管,具有栅极电性耦接栅极线,源极电性耦接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漏极电性耦接第二子像素电极;第三晶体管,具有栅极电性耦接栅极线,源极电性耦接两相邻数据线中的一个,漏极电性耦接第一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的源极。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grid lines arrang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column direction; a plurality of data lines are arranged in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row direction of the column; a plurality of pixels are arranged in a matrix manner.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pixels on adjacent grid lines and two data lines, including the first pixel electrode; second pixel electrode; the first transistor has a gate that is electrically coupled to the gate line, a source electrode and a drain electrode electrically coupled to the first pixel electrode; a second transistor having a gate electrically coupled gate line source is electrically coupled to the source of the first transistor, the drain electrode is coupled to the second pixel electrode; a third transistor having a gat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gate line, a source is electrically coupled to a two adjacent data line, a drain is electrically coupled to the first transistor and the second transistor sou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且特别关于一种减少功耗并提升性能的液晶显示器 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设备包括一液晶面板,由液晶胞与像素组件形成,该像素组件与相对 应的液晶胞结合且具有一液晶电容器以及一储存电容器;一薄膜晶体管,电性耦接至该液 晶电容器及储存电容器。这些像素组件以矩阵方式排列,具有大量像素列与像素行。典型 地,栅极信号依序提供给像素列用于依序逐列打开该像素组件。当提供给一像素列一栅极 信号,用以打开该像素列的像素组件的相应薄膜晶体管时,该像素列的源极信号(也就是 影像信号)亦同时提供至所述像素行,以便为该像素列的对应的液晶电容器以及储存电容 器充电,从而校正与该像素列相关的对应液晶胞的方位,以便控制其光线传输。对所有像素 列重复上述过程,则所有的像素组件均被提供了影像信号的对应源极信号,从而可显示该 影像信号。众所周知,当该液晶层上有一个足够高伏特的电压存在较长时间时,液晶分子的 光学传输特性会发生变化。该种变化可能是永久性的,导致该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质量发生 可不逆转的退化。为了阻止所述液晶分子的退化,液晶显示器通常通过交替改变供给该液 晶胞的电压极性的技术予以驱动。这些技术可包括转换方案(inversion schemes),如帧 转换(frame inversion)、列转换(row inversion)、行转换(column inversion)及点转换 (dot inversion)。典型地,尽管采取转换方案,显示较高质量的影像仍会因为频繁的极性 转换而产生更大功率消耗。所述液晶显示设备,尤其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设备,会消耗大量 功率。为达成减少公知的液晶显示器的功率消耗所采取的方法,例如像素的半源驱动结 构,如图7(b)-图7(e)所示,公开一种采用HSD2的方法。图7 (a)分别绘示了依序提供给 该液晶显示器的栅极线G1与(;2的栅极信号gl与g2的波形。图7(b)-图7(f)绘示由两 条栅极线Gl与G2以及两条数据线Dl与D2所界定的子像素Pl与P2相应的充电及保持 (holding)过程。对于此种方法,在时间顺序(状态)t0,tl,...,以及t4,子像素P2有两 次馈通(feed-through),但子像素Pl仅有一次馈通。相对地,充电至该子像素Pl与P2的 电压值也不同。这种子像素Pl与P2上不均勻的电压则导致幕拉效应(mura effect),即显 示影像饱和度上的缺陷。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本领域中尚未出现的,可解决上述不足与缺陷的液晶显示 器以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该液晶显示器包 括多条栅极线{GJ , η = 1,2,...,N,N为正整数,沿一列(row)方向空间排列;多条数据线{DJ , m = 1,2,...,M,M为正整数,穿过该多条栅极线{GJ沿垂直该列方向的行(column) 方向空间排列;以及多个像素{Pn,m},以矩阵方式空间排列。每个像素Pn, m均界定于相邻两条栅极线Gn及Gn+1,以及相邻两条数据线Dm及Dm+1 之间,且包括第一子像素电极;第二子像素电极;第一晶体管,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该 栅极线Gn+1,一源极以及一漏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一子像素电极;第二晶体管,具有一栅极,电 性耦接至该栅极线Gn,一源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以及一漏极电性耦接至该 第二子像素电极;及第三晶体管,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该栅极线Gn+2,一源极电性耦接至 该两相邻数据线Dm及Dm+1中的一者,以及一漏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一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的 源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像素Pn, m的第三晶体管的源极,当η为一正奇整数时,电 性耦接至该数据线Dm ;或当η为一正偶整数时,电性耦接至该数据线Dm+1。此外,液 晶显示器还包括一个栅极驱动器,用于产生多个栅极信号,分别提供给该 多条栅极线{Gn},其中所述多个栅极信号设定为按照预定顺序打开与该多条栅极线{Gn}连 接的晶体管;以及一数据驱动器,用于产生多个数据信号,分别提供给该多条数据线{Dm}, 其中所述多个数据信号设定为使得任何两个相邻的数据信号具有相反的极性。所述栅极信 号每个均有其波形。该波形具有第一期间F1的第一伏特电压V1,第二期间Γ2的第二伏特 电压V2,第三期间Γ3的第三伏特电压V3,第四期间Γ4的第四伏特电压V4,第五期间「5的 第五伏特电压V5,其中第(j+Ι)期间Γ μ紧随第j期间Γ」之后,j = 1,2,3,4,力=V3 = V5 > V2 = V4, Γ2 = Γ/2,Γ3 = (r「t)/2,Γ4 = t,Γ5 = Γ3,及 >> t。在本专利技术 的一实施例中,每个栅极信号的波形之间以Γ工为间隔依序移位。在一实施例中,该液晶显示器更包括至少一个通用电极,与每个像素Pn,m的第一与 第二子像素电极相关而形成。在一实施例中,每个像素Pn,m更包括第一液晶电容器、第二液晶电容器、第一储存 电容器以及第二储存电容器。该第一液晶电容器以及该第一储存电容器平行地电性耦接于 该第一子像素电极以及该至少一个通用电极之间。该第二液晶电容器以及该第二储存电容 器平行地电性耦接于该第二子像素电极以及该至少一个通用电极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每个像素Pn,m的第一子像素电极,第一晶体管,第一液晶电容器以 及第一储存电容器界定该像素Pn,m的第一子像素pn,m(1)。每个像素Pn,m的第二子像素电极, 第二晶体管,第二液晶电容器以及第二储存电容器界定该像素Pn,m的第二子像素Pn,m⑵。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提供一液晶显示器,其包括多条栅极线{GJ,η = 1,2,...,N,,N为正整数,沿一 列方向空间排列;多条数据线{Dm},m= 1,2,...,M,M为正整数,穿过该多条栅极线{Gn}沿 垂直该列方向的行方向空间排列;以及多个像素{Pn,m},以矩阵方式空间排列。每个像素Pn, m均界定于相邻两条栅极线Gn及Gn+1,以及相邻两条数据线Dm及Dm+1 之间,且包括第一子像素电极;第二子像素电极;第一晶体管,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该 栅极线Gn+1,一源极以及一漏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一子像素电极;第二晶体管,具有一栅极,电 性耦接至该栅极线Gn,一源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以及一漏极电性耦接至该 第二子像素电极;及第三晶体管,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该栅极线Gn+2,一源极电性耦接至 该两相邻数据线Dm及Dm+1中的一个,以及一漏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一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的 源极。在一实施例中,该像素Pn, m的第三晶体管的源极电性耦接至该数据线Dm。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像素Pn,m的第三晶体管的源极,当η为一正奇整数时,电性耦接至该数据线Dm ;或 当η为一正偶整数时,电性耦接至该数据线Dm+1。该方法还包括将多个栅极信号分别提供给该多条栅极线{Gn},以及将多个数据信 号分别提供给该多条数据线{DJ的步骤,其中所述多个栅极信号设定为按照预定顺序打开 与该多条栅极线{GJ连接的晶体管,所述多个数据信号设定为使得任何两个相邻的数据信 号具有相反的极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栅极线{G↓[n]},n=1,2,...,N,其中N为大于0的整数,沿一列的方向空间排列;多条数据线{D↓[m]},m=1,2,...,M,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穿过该多条栅极线{G↓[n]},该多条数据线沿垂直该列方向的行方向空间排列;以及多个像素{P↓[n,m]},以矩阵方式空间排列,每个像素P↓[n,m]均界定于相邻两条栅极线G↓[n]及G↓[n+1],以及相邻两条数据线D↓[m]及D↓[m+1]之间,且包括:第一子像素电极;第二子像素电极;第一晶体管,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该栅极线G↓[n+1],一源极,以及一漏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一子像素电极;第二晶体管,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该栅极线G↓[n],一源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以及一漏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二子像素电极;及第三晶体管,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该栅极线G↓[n+2],一源极电性耦接至该两相邻数据线D↓[m]及D↓[m+1]中的一者,以及一漏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一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的源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育铮李国贤吕昭良郭峻廷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