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片及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49537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扩散片,包含一基材、一第一扩散层以及一第二扩散层。第一扩散层设置于基材上,且第二扩散层设置于第一扩散层上。第一扩散层包含一第一表面结构,且第一表面结构具有一第一粗糙度峰数值。第二扩散层包含一第二表面结构以及一第三表面结构,其中第二表面结构与第三表面结构分别形成于第二扩散层的相对二侧,且第三表面结构与第一表面结构重合。第二表面结构具有一第二粗糙度峰数值,且第二粗糙度峰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粗糙度峰数值。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模块。

Diffusion sheet and backlight module

A diffusion sheet includes a base material, a first diffusion layer, and a second diffusion layer. The first diffusion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material, and the second diffusion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diffusion layer. The first diffusion layer comprises a first surface structure, and the first surface structure has a first roughness peak value. The second diffusion layer includes a second surface and a third surface structure,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surface structures were formed in the second diffusion layer relative to the two side, and the third surface structure and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first coincidence. The second surface structure has a second roughness peak value, and the second roughness peak value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first roughness peak value.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backligh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扩散片,特别是一种利用表面粗糙度使光线产生雾化效果的扩散 片及应用此扩散片的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薄型化、轻量化、低耗电量、无辐射污染且能与半导体工艺 技术兼容等优点,液晶显示装置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式各样的电子装置中,例如笔记型计算 机、行动电话、数字相机、个人数字助理等。液晶显示装置透过背光模块提供光线至显示面 板上,以显示画面。一般而言,背光模块通常具有一光源组合以及一光学膜片组合。光源组 合用以提供光线,而光学膜片组合则用以改善光线的光学特性。光学膜片组合所包含的光 学膜片例如为棱镜片、扩散片等。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扩散片1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扩散片10由基 材100(例如,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以及涂布于基材100上下表面的扩散层120、140 组成。现有技术于扩散层120、140中掺杂多个珠粒160(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以 使通过扩散片10的光线产生雾化效果。然而,当装设有扩散片10的背光模块或显示装置 被摇晃或振动时,扩散层120、140中的珠粒160容易脱落或刮伤基材100上下表面,或当扩 散片10运用于显示装置时,会刮伤相邻的光学片或对象,进而于显示画面出现干涉条纹现 象(mura)。此外,掺杂多个珠粒160的扩散片10也会影响显示装置的品位特性,使得使用 者的观赏舒适度降低,易从显示装置观察到由珠粒160所造成的不明图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扩散片及应用此扩散片的背光模块,以解 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一种扩散片,包含一基材、一第一扩散层以及一 第二扩散层。第一扩散层设置于基材上,且第二扩散层设置于第一扩散层上。第一扩散层 包含一第一表面结构,且第一表面结构具有一第一粗糙度峰数值(peak count value of roughness, Rpc)。第二扩散层包含一第二表面结构以及一第三表面结构,其中第二表面结 构与第三表面结构分别形成于第二扩散层的相对二侧,且第三表面结构与第一表面结构重 合。第二表面结构具有一第二粗糙度峰数值,且第二粗糙度峰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粗糙度 峰数值。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光学膜片组合 以及一光源组合。光学膜片组合包含一第一扩散片,且第一扩散片位于光学膜片组合的最 外侧。第一扩散片包含一基材、一第一扩散层以及一第二扩散层。第一扩散层设置于基材 上,且第二扩散层设置于第一扩散层上。第一扩散层包含一第一表面结构,且第一表面结构 具有一第一粗糙度峰数值。第二扩散层包含一第二表面结构以及一第三表面结构,其中第 二表面结构与第三表面结构分别形成于第二扩散层的相对二侧,且第三表面结构与第一表面结构重合。第二表面结构具有一第二粗糙度峰数值,且第二粗糙度峰数值大于或等于第 一粗糙度峰数值。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于不同的扩散层分别形成具有不同或相同的粗糙 度峰数值的表面结构,以使通过扩散片的光线产生雾化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扩散片不需于 扩散层中掺杂珠粒,进而避免珠粒脱落或刮伤基材表面等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扩散片的示意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图3为图2中的第一扩散片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第一扩散片的爆炸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3、3,背光模块30光学膜片组合100、3000 基材160 珠粒302第一棱镜片306第二扩散片322反射片3 、3 反射板3004第二扩散层S2第二表面结构10扩散片 32、32,光源组合 120、140扩散层 300第一扩散片 304第二棱镜片 320导光板 324,328 光源 3002第一扩散层 Sl第一表面结构 S3第三表面结构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阅图2,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3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背 光模块3包含一光学膜片组合30以及一光源组合32,其中光学膜片组合30设置于光源组 合32上。背光模块3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中。光学膜片组合30包含一第一扩散片300、一 第一棱镜片302、一第二棱镜片304以及一第二扩散片306。第一棱镜片302设置于第一扩 散片300下,第二棱镜片304设置于第一棱镜片302下,且第二扩散片306设置于第二棱镜 片304下。换言之,第一扩散片300位于光学膜片组合30的最外侧。于此实施例中,背光模块3为一侧光式背光模块。因此,光源组合32包含一导光板 320、一反射片322、一光源324以及一反射板326。导光板320设置于光学膜片组合30的 第二扩散片306下,反射片322设置于导光板320下,光源3M设置于导光板320的一侧, 且反射板3 设置于光源3M周围。于实际应用中,光源3M可为冷阴极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1 卿,CCFL)或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 需说明的是,侧光 式背光模块的作用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请参阅图3以及图4,图3为图2中的第一扩散片300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 第一扩散片300的爆炸图。如图3与图4所示,第一扩散片300包含一基材3000、一第一 扩散层3002以及一第二扩散层3004。基材3000可由任何可使光线透过的透明材料制成。 举例而言,基材3000可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但不以此为限。第一扩散层3002设 置于基材3000上,且第二扩散层3004设置于第一扩散层3002上。第一扩散层3002包含一第一表面结构Si,且第一表面结构Sl具有一第一粗糙度 峰数值Rpc_l。第二扩散层3004包含一第二表面结构S2以及一第三表面结构S3,其中第 二表面结构S2与第三表面结构S3分别形成于第二扩散层3004的相对二侧。当第二扩散 层3004设置于第一扩散层3002上时,第二扩散层3004的第三表面结构S3与第一扩散层 3002的第一表面结构Sl重合,换言之,第一表面结构Sl与第三表面结构S3为形状互补,使 得第一表面结构Sl可与第三表面结构S3相互贴合。第二表面结构S2具有一第二粗糙度 峰数值Rpc_2。需说明的是,粗糙度峰数值(peak count value of roughness, Rpc)定义 为单位距离内的波峰数。由于粗糙度峰数值Rpc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于此实施例中,第一表面结构Si、第二表面结构S2以及第三表面结构S3均为不规 则表面结构,换言之,第一表面结构Si、第二表面结构S2以及第三表面结构S3在宽度、高度 或结构具有非周期性分布。此外,第二表面结构S2的第二粗糙度峰数值Rpc_2大于或等于 第一表面结构Sl的第一粗糙度峰数值Rpc_l (亦即Rpc_2彡Rpc_l)。由于第三表面结构 S3与第一表面结构Sl重合,因此第三表面结构S3的粗糙度峰数值与第一表面结构Sl的粗 糙度峰数值相同。当光线通过具有粗糙度的表面会进行扩散作用以分散光线,得到雾化效果,因此, 当光线通过具有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扩散片,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材;一第一扩散层,设置于该基材上,该第一扩散层包含一第一表面结构,该第一表面结构具有一第一粗糙度峰数值;以及一第二扩散层,设置于该第一扩散层上,该第二扩散层包含一第二表面结构以及一第三表面结构,该第二表面结构与该第三表面结构分别形成于该第二扩散层的相对二侧,该第三表面结构与该第一表面结构重合,该第二表面结构具有一第二粗糙度峰数值,该第二粗糙度峰数值大于或等于该第一粗糙度峰数值。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铭谌思廷蔡怡均蔡政旻赖明升黄任伟庄淑婷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