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双J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39792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儿童双J管,包括肾盂端弹性圈、输尿管部和膀胱端弹性圈,所述的输尿管部的长度为9~12cm。由于该双J管的结构和普通的双J管一样,具有肾盂端弹性圈、输尿管部和膀胱端弹性圈,可以一端卷曲固定在肾盂内,另一端卷曲固定在膀胱内,由于具有卷曲的端部,两端不会从肾盂或是膀胱内滑出,起到导尿的作用。再者,由于整个输尿管部的长度在9~12cm,尺寸小于普通的双J管,更加接近儿童的腹部尺寸,更适合儿童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门适用于医用的管、联接管、耦合管、阀、分流接管或类似物。
技术介绍
双J管又称双猪尾管,因两端卷曲,每端形似猪尾而得名。由于其支架和内弓丨流作 用,能解除输尿管炎症、水肿造成的暂时性梗阻,防止术后伤口漏尿和输尿管狭窄。同时,集 合系统不与外界直接相通,可避免肾造瘘所引起的出血、感染;因无外引流管的限制和不适 感,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有利术后康复。一般的双J管术后到一定时间需要回当时的手术 医院在膀胱镜下拔出!目前的双J管为统一尺寸,针对成人的体形设计。对于儿童来说,现有的双J管的 长度过长、卷曲的两端体积过大,不适合其使用。目前的应对措施是将双J管的一端剪掉, 减小整体的长度。但是,由于剪切后的端部无法形成卷曲,使用时容易脱落,造成很多不便。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适用儿童使用的双J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双J管,该双J管具有较小的尺寸,适合儿童 使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双J管,包括肾盂端弹性 圈、输尿管部和膀胱端弹性圈,所述的输尿管部的长度为9 12c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由于该双J管的结构和普通的双J管一样,具有肾盂端弹性 圈、输尿管部和膀胱端弹性圈,可以一端卷曲固定在肾盂内,另一端卷曲固定在膀胱内,由 于具有卷曲的端部,两端不会从肾盂或是膀胱内滑出,起到导尿的作用。再者,由于整个输 尿管部的长度在9 12cm,尺寸小于普通的双J管,更加接近儿童的腹部尺寸,更适合儿童 使用。进一步,为了更好地防止双J管从肾盂或是膀胱内滑出,所述的输尿管部上设置 有螺旋型外凸条纹。在输尿管部上设置了螺旋型外凸纹,可以增加相互间的摩擦力,起到固 定的作用。进一步,为了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使用,所述的输尿管部的长度为9cm和12cm。 这样可以为不同的儿童患者选择不同尺寸的儿童双J管。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儿童双J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儿童双J管,其外形结构以及材质和普通的双J管大体上相同,包括肾盂端弹性圈1、输尿管部2和膀胱端弹性圈3三个部分。为了适合儿童使用,特别地输 尿管部的长度为9 12cm,其中,最佳为9cm和12cm两种。这样,缩短后的儿童双J管就可 适合于儿童的身体使用了。当然,作为优化考虑,为了进一步地防止滑脱,输尿管部有螺旋 型外凸条纹,可以增加摩擦力达到防脱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例如弹性圈1和3 的尺寸以及输尿管部2的尺寸等。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 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权利要求1.一种儿童双J管,包括肾盂端弹性圈、输尿管部和膀胱端弹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输尿管部的长度为9 12c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双J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尿管部上设置有螺旋型外凸 条纹。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儿童双J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尿管部的长度为9cm。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儿童双J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尿管部的长度为12cm。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儿童双J管,包括肾盂端弹性圈、输尿管部和膀胱端弹性圈,所述的输尿管部的长度为9~12cm。由于该双J管的结构和普通的双J管一样,具有肾盂端弹性圈、输尿管部和膀胱端弹性圈,可以一端卷曲固定在肾盂内,另一端卷曲固定在膀胱内,由于具有卷曲的端部,两端不会从肾盂或是膀胱内滑出,起到导尿的作用。再者,由于整个输尿管部的长度在9~12cm,尺寸小于普通的双J管,更加接近儿童的腹部尺寸,更适合儿童使用。文档编号A61M39/00GK201930382SQ20112002909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7日专利技术者卢根生, 吴小军, 李雪梅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双J管,包括肾盂端弹性圈、输尿管部和膀胱端弹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尿管部的长度为9~12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军卢根生李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