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61221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特征是:包括管体、连接座、外延管接头和外延管,管体包括主腔和侧腔,主腔和侧腔通过连接座分别与外延管连通并形成液体通路;外延管上分别装有用于控制主腔、侧腔液体的输入与停止的止血扣,外延管分别连接有外延管接头。优点是:当抢救危重病人尤其是循环衰竭患者必须及时建立通畅的液体通路时,将该导管置入患者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一方面可监护右心房压或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治疗;另一方面又可持续泵入液体、药物以及营养液利用两个不同管道腔通道同时进行输注,本静脉导管是成功抢救危重病人不可缺少的介入性治疗导管。(*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学临床用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
技术介绍
目前,医院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治疗普遍采用大隐静脉或高位大隐静脉切开术,其操作慢而又复杂,有时在患者严重循环衰竭时血管已陷闭,浅静脉切开后液体输注仍不通畅,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抢救成功率,同时给医护人员增加了诸多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的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连接座、外延管接头和外延管,所述管体包括主腔和侧腔,所述主腔和侧腔通过连接座分别与外延管连通并形成液体通路;外延管上分别装有用于控制主腔、侧腔液体的输入与停止的止血扣,所述外延管连接有外延管接头。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管体插入端呈圆形尖端结构。所述管体近于插入端侧腔外壁上制有与侧腔连通的侧孔。所述管体近于插入端主腔外壁上制有与主腔连通的侧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抢救危重病人尤其是循环衰竭患者必须及时建立通畅的液体通路时,将该导管置入患者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一方面可监护右心房压或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治疗;另一方面又可持续泵入液体、药物以及营养液利用两个不同管道腔通道同时进行输注,本静脉导管是成功抢救危重病人不可缺少的介入性治疗导管。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 的A-A剖视图。 图中: 1、外延管接头; 2、外延管; 3、连接座; 4、管体; 5、插入端; 6、侧腔; 7、主腔; 8、止血扣; 9、侧孔; 10、侧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和图2,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包括管体4、连接座3、外延管接头1-->和外延管2,所述管体包括主腔7和侧腔6,所主腔和侧腔通过连接座分别与外延管连通并形成液体通路。外延管上分别装有用于控制主腔、侧腔液体的输入与停止的止血扣8,所述外延管分别连接有外延管接头1。所述管体1的插入端5设计为圆形尖端结构,所述管体近于插入端侧腔6的外壁上制有与侧腔连通的侧孔9,所述管体近于插入端主腔外壁上制有与主腔连通的侧孔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连接座、外延管接头和外延管,所述管体包括主腔和侧腔,所述主腔和侧腔通过连接座分别与外延管连通并形成液体通路;外延管上分别装有用于控制主腔、侧腔液体的输入与停止的止血扣,所述外延管连接有外延管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连接座、外延管接头和外延管,所述管体包括主腔和侧腔,所述主腔和侧腔通过连接座分别与外延管连通并形成液体通路;外延管上分别装有用于控制主腔、侧腔液体的输入与停止的止血扣,所述外延管连接有外延管接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衡王铭王长富曹常在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塑料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