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畜禽传染病的鱼腥草合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3861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治畜禽传染病的鱼腥草合剂,是一种用于禽类滴鼻或畜禽口服的液体制剂,由下列原料药制成,各原料药所占的重量百分率分别为:鱼腥草15-20%、筋骨草10-16%、半枝莲8-12%、白花蛇舌草6-10%、金银花11-16%、连翘8-12%、黄芩6-10%、黄芪15-20%、甘草3-7%。本制剂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抗菌消炎、防疫灭病之功能。各原料药配合严谨,不存在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是一种广谱、高效、无毒性、无药物残留、作用时间长、价格便宜的畜禽新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畜禽的中药,特别是一种防治畜禽传染病的鱼腥草合剂
技术介绍
畜禽传染病对发展畜禽养殖业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禽流感病,对家禽养殖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目前,畜禽传染病主要都是采取西药防治,但临床上西药长期和大量使用的结果,使得西药用药范围愈加狭窄、疗效愈差、成本也愈加昂贵。此外,西药滥用所产生的病毒性疾病的抗药性不但无法控制病情,而且药物的残留也严重污染环境,危害着人体的健康,所以当今人们都呼唤回归大自然,盼望无残留的绿色食品,兽医和兽药工作者都试图从中草药中寻找高效的抗病毒的中草药调节剂以防治这些常见和多发性病毒性疾病。中国是中草药的故乡,不乏抗病菌和病毒的中草药。人医上在用中草药防治病毒性疾病中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采用中草药防治动物病毒性疾病也是众多兽医兽药工作者多年来一直奋斗的目标,然而真正投入巨额资金研究和取得重大成功者不多,投入市场的高效中草药抗病毒调节剂更为少见。《中兽医医药杂志》1998年第1期发表了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系邰光远、节荣仙、孙世海的文章“中草药增强雏鸡免疫力实验”,介绍了选用1日龄雏鸡1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将黄芪、白术、柴胡、蒲公英、连翘、金银花、木香、厚朴按配方制成煎剂,定期给实验鸡饮服,能显著增强雏鸡的免疫功能,提高鸡群抗病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辨证施治原则,研制一种既能防病灭病、控制疫情和提高免疫力,又能促进动物的生长的畜禽中药合剂。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畜禽传染病的鱼腥草合剂是一种用于禽类滴鼻或畜禽口服的液体制剂,由下列原料药制成,其中鱼腥草、筋骨草、半枝莲与白花蛇舌草用鲜品,其重量按干品折算,其余各原料药用干品,各原料药所占的重量百分率分别为鱼腥草15-20%、筋骨草10-16%、半枝莲8-12%、白花蛇舌草6-10%、金银花11-16%、连翘8-12%、黄芩6-10%、黄芪15-20%、甘草3--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畜禽传染病的鱼腥草合剂的最佳配方为鱼腥草17%、筋骨草13%、半枝莲10%、白花蛇舌草8%、金银花13%、连翘10%、黄芩8%、黄芪16%、甘草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畜禽传染病的鱼腥草合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按上述重量配比精选鱼腥草、筋骨草、半枝莲与白花蛇舌草四种中草药,取鲜品(按干品重量折算)洗干净后绞汁,制得药汁1备用;2、将所述重量配比的黄芩单独切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水量以没过药面为宜,第一次1-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并在75-85℃时加入2mol/L盐酸溶液适量调节pH值至1.0~2.0,保温1-2小时,静置8-14小时,滤过、沉淀加6~8倍量水,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再加等量巨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2mol/L盐酸溶液调pH值至2.0,55-65℃保温20-40分钟,静置10-12小时,滤过,沉淀用乙醇洗至pH值7.0,挥尽乙醇制得药汁2备用;3、将所述重量配比的金银花、连翘、黄芪、甘草加水温浸半小时,水温为15-20℃;然后,煎煮二次,每次1-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70~80℃测),将浓缩滤液冷却至40℃时缓慢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0-14小时,滤取上清液;残渣加75%乙醇,搅匀,静置10-14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制得药汁3备用; 4、将药汁1、药汁2和药汁3混合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70~80℃测),以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搅匀,在4~8℃条件下冷藏72小时,滤过,调节滤液的pH值至7.0,搅匀,静置10-14小时,采用真空汞过滤,然后灌装、灭菌、包装。用药方法口服。给禽类用药一般采用滴服(滴鼻子)或口服;给牲口用药则灌药口服。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畜禽传染病的鱼腥草合剂,采用鱼腥草、筋骨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芪和甘草进行组合,使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治畜禽传染病。其中,鱼腥草和筋骨草对多种疫疬疗效显著,且具有清泻热毒的功效,选为主药;再辅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菌作用强的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佐以对多种病菌、病毒有抑制作用的金银花、连翘、黄芩清热解毒兼清肺火、理肺气、泻肠毒,加上能诱生干扰素的黄芪补中益气、健脾固本、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抗菌消炎、防疫灭病之功。各原料药配合严谨,不存在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是一种安全无毒制剂。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采用中草药诱导动物体产生干扰素、调动动物体全身免疫系统,抵抗动物病毒性疾病。这些能诱导动物体产生干扰素、调动动物体全身免疫系统的中草药制剂不但具有抗病菌病毒的作用,而且无副作用,不在动物体内残留,对人体无害。干扰素在机体内对病毒及病原微生物有突出效果,诱生干扰素中草药防治疾病是通过细胞因子网络、T细胞网络、免疫细胞网络、机体水平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增强了机体免疫力,从根本上达到杀灭和控制病毒及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从实验和临床结果来看,诱生干扰素的中草药具有广谱、高效、无毒性、作用时间长、价格便宜、易操作等特点,因此诱生干扰素中草药对防治畜禽等动物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所以在畜牧养殖业中,要生产无公害的绿色动物食品,采用中草药防治动物病毒性疾病是一发展的方向,抗病毒的中草药制剂的研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药物对畜禽传染病的防治效果。实验例一试验材料为1日龄健康海兰褐商品鸡250羽;使用药剂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畜禽传染病的鱼腥草合剂。试验方法将健康1日龄海兰褐商品鸡25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50羽,分别饲养于5个鸡栏中,饲养环境,温度、湿度、饲料和饮水相同。其中①组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畜禽传染病的鱼腥草合剂,使用剂量为2ml/kg/d;②组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畜禽传染病的鱼腥草合剂,使用剂量为2.5ml/kg/d;③组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畜禽传染病的鱼腥草合剂,使用剂量为3ml/kg/d;④组为抗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高免卵黄抗体治疗组;⑤组为攻毒但不给药组。试验前按常规饲养,自由采食,饲养环境,温度、湿度、饲料和饮水相同。8日龄时用新城疫IV系苗饮水免疫,30日龄时,每羽用IBDV组织强毒2ml肌注(100倍半数感染量),法氏囊病临床判断依据该病发生后,病鸡畏寒、颈部躯干震颤,羽毛逆立蓬乱,头下垂,呆立不动,拉白色水样粪便。病理解剖以典型的法氏囊肿大3~4倍,粘膜皱褶上有出血斑点、胸肌、腿部肌肉的外肌束膜上有条纹状的出血为依据。试验鸡在攻毒24h后均不同程度出现上述的法氏囊病临床症状,36h后几乎全部出现上述症状,故可判定接种鸡攻毒法氏囊病成功。给药方法为①组试验鸡按2ml/kg/d剂量口服或滴服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畜禽传染病的鱼腥草合剂进行治疗;②组试验鸡按2.5ml/kg/d剂量口服或滴服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畜禽传染病的鱼腥草合剂进行治疗;③组试验鸡按3ml/kg/d剂量口服或滴服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畜禽传染病的鱼腥草合剂进行治疗;④组试验鸡胸部肌肉注射抗IBD高免卵黄抗体2ml/kg;⑤组试验鸡为对照组,给水喝但不给药。各组鸡每d给药2次,连用5d,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畜禽传染病的鱼腥草合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制成,各原料药所占的重量百分率分别为:鱼腥草15-20%、筋骨草10-16%、半枝莲8-12%、白花蛇舌草6-10%、金银花11-16%、连翘8-12%、黄芩6-10%、黄芪.15-20%、甘草3--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畜禽传染病的鱼腥草合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制成,各原料药所占的重量百分率分别为鱼腥草15-20%、筋骨草10-16%、半枝莲8-12%、白花蛇舌草6-10%、金银花11-16%、连翘8-12%、黄芩6-10%、黄芪.15-20%、甘草3--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畜禽传染病的鱼腥草合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所占的重量百分率为鱼腥草17%、筋骨草13%、半枝莲10%、白花蛇舌草8%、金银花13%、连翘10%、黄芩8%、黄芪16%、甘草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治畜禽传染病的鱼腥草合剂,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1)按上述重量配比精选鱼腥草、筋骨草、半枝莲与白花蛇舌草四种中草药,取鲜品(按干品重量折算)洗干净后绞汁,制得药汁1备用;(2)将所述重量配比的黄芩单独切碎,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并在75-85℃时加入2mol/L盐酸溶液适量调节pH值至1.0~2.0,保温1-2小时,静置8-14小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德峰陈绍军翁顺太陈元其张明新李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