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胫散在修复土壤重金属镉锌铅铜污染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34117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蓼科植物,具体为赤胫散在修复土壤重金属镉锌铅铜污染中的应用,将赤胫散种植于重金属镉、锌、铅和铜污染的土壤中方可。利用赤胫散对重金属镉、锌、铅和铜的富集特性,将其种植于污染土壤中,可吸收积累重金属镉、锌、铅和铜,并将其大部分转运到地上部分,以达到修复土壤重金属镉、锌、铅和铜污染的目的。赤胫散喜光亦耐荫,耐寒、耐瘠薄,生长速度快,管理粗放,因而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强;与此同时,赤胫散对污染土壤还有绿化覆盖,减少水土流失和重金属污染扩散的功能,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开发了新的植物资源品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具体为赤胫散在修复土壤重金属 镉锌铅铜污染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全球土地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 染主要由采矿、冶炼、电镀、化工等工业产生的“三废”,以及污灌、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 农业措施造成的。很多冶炼厂在长期生产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特别是镉、锌、 铅和铜。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农作物 生产,而且也影响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甚至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土壤重金属 镉、锌、铅和铜的污染急需治理。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效的生物修复途径现已被科学界和政府部门认 可和选用。它具有投资少、效率高,且不造成二次污染等多种特性,在修复重金属土壤污染 中显示了极大的潜力。耐重金属植物与富集重金属植物大都以群落方式聚集于野外,主要 在矿山区、成矿作用带、富含金属元素岩石风化而成土壤上。因此,对废弃的矿山或金属矿 露头上自然生长的植物进行调查是寻找耐重金属植物与富集重金属植物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发现富集重金属植物绝大多数属于镍、铜、锌、硒、锰、砷等的富集植物,而镉 的富集植物较少。与此同时,富集重金属植物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即一般只对一种 重金属具有耐性和富集能力,而土壤重金属污染多为几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用只对一种重 金属富集的植物难以全面清除土壤中的多种污染物。因此,寻找对土壤重金属镉、锌、铅和 铜污染具有广谱的重金属耐性和积累特性的植物,是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亟 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呈加重的态势,状况令人担忧。而目前可 用于镉、锌、铅和铜污染土壤修复的植物品种资源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急待进一步研究和扩 大可用资源。另外,地球上植物资源相当丰富,要确定哪些植物是否对镉、锌、铅和铜污染具 有相应的耐性和富集特性,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未必就能筛选出符合需要的 植物品种,从而制约了植物修复的效率及应用。赤胫散(拉丁名为/ 斤卯/W 为蓼科蓼属草本植物,主产于四川、贵 州、云南、湖南、湖北、陕西、甘肃及河南西部等地。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在从事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工作中,继发现秃疮花、野茼蒿等重金属富 集植物之后,再次发现蓼科蓼属植物赤胫散(拉丁名为Polygonum rimcinatum),对土 壤环境中的镉、锌、铅和铜重金属具有显著的耐性和富集特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 对上述可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的植物品种资源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植物品 种,为赤胫散在修复土壤重金属镉锌铅铜污染中的应用。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赤胫散在修复土壤重金属镉锌铅铜污染中的应用,在重金属镉、锌、铅和铜污染的土壤 中栽种的赤胫散,定期收割植物的地上部分,并进行灰化处理,提取重金属。所述的赤胫散的种植方法为直接移栽,直接移栽于重金属镉、锌、铅和铜污染的土壤中。所述的赤胫散的种植方法为播种,将赤胫散种子直播种植于重金属镉、锌、铅和铜 污染的土壤中。赤胫散在修复土壤镉、锌、铅和铜污染中的应用,将赤胫散(拉丁名为Polygonum runcinatum)种植于重金属镉、锌、铅和铜污染的土壤中即可。通过赤胫散根系大量吸收污 染土壤中的镉、锌、铅和铜,并将其转移至茎和叶等地上部器官,从而实现除去土壤中污染 物重金属镉、锌、铅和铜的目的。赤胫散的生命力非常旺盛,易于成活,可进行播种或分株繁殖;在自然条件下即可 存活,生长快速,在其整个生长过程中不需要特殊管理。作为优选,赤胫散的种植步骤为1.幼苗准备(1)采用直接移栽方式,自然条件下,将采集到的蓼科蓼属植物赤胫散 {Polygonum runcinatum)幼苗直接移栽于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当中。(2)采用扦插移栽方式,自然条件下,扦插蓼科蓼属植物赤胫散(/ 斤卯/W runcinatum)枝条,每枝枝长约7-lOcm,待枝条长根后,移栽于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当中。2.日常管理植物栽培期,根据土壤水分实际情况不定期浇水确保土壤水分保持 在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3.收割处理85天后留茬收割植物的地上部分,并对收割的地上部分进行灰化处理。待地上部分形成一定生物量时可进行定期收割,重金属镉、锌、铅和铜随着地上部 分的收割被大量除去。其种子自然繁殖生长快速,留茬部分也可继续生长,不需每年栽种, 能有效降低污染土壤中镉、锌、铅和铜的含量,从而修复污染土壤。本专利技术中的赤胫散(拉丁名为Polygonum runcinatum),为蓼科蓼属一年生或多 年生草本植物,经试验研究,证明其对镉、锌、铅和铜重金属均具有富集特性。本专利技术充分利 用了赤胫散对镉、锌、铅和铜重金属的富集特性,将其幼苗移栽或将其种子直播至被重金属 镉污染的土壤中,吸收积累污染土壤中的镉、锌、铅和铜重金属,并将其大部分转运到地上 部分,降低土壤中镉、锌、铅和铜的含量,待地上部分形成一定生物量时,可留茬收割并进行 灰化处理,进行连续提取重金属,从而达到减少污染土壤中镉、锌、铅和铜含量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专利技术人通过试验研究发现,赤胫散对重金属镉、锌、铅和铜具有显著的耐性和富集特 性。本专利技术正是利用赤胫散对重金属镉、锌、铅和铜的这种富集特性,将其种植于镉、锌、铅 和铜污染土壤中,可吸收积累重金属镉、锌、铅和铜,并将其大部分转运到地上部分,地上部 分植物体经灰化处理提取重金属,以达到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并且,由于赤胫散的生命力 非常旺盛,易于繁殖和成活,生长速度快,管理粗放,因而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强;与此同时, 赤胫散对污染土壤还有绿化覆盖,减少水土流失和重金属污染扩散的功能,为重金属污染 土壤的植物修复开发了新的植物资源品种。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镉浓度不同的处理条件下赤胫散地上部生物量。图2为实施例中锌浓度不同的处理条件下赤胫散地上部生物量。图3为实施例中铅浓度不同的处理条件下赤胫散地上部生物量。图4为实施例中铜浓度不同的处理条件下赤胫散地上部生物量。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赤胫散在修复土壤重金属镉、锌、铅和铜污染中的应用 试验地点设在四川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农场土壤肥料试验站。本试验采用盆栽模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于春天开始,移栽蓼科蓼属植物赤 胫散(jrV名为Polygonum runcinatum)幼苗为采自四川省汉源县富泉联合铅锌矿区的隔 代遗传种苗。将赤胫散种植于投加梯度浓度重金属镉、锌、铅和铜污染过的盆栽土壤中,每 盆6棵,3次重复。于网室内栽培,根据土壤水分实际情况不定期浇水确保土壤水分保持在 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85天后待植株成熟后,进行留茬收割植物收割和灰化处理,测定其 中的重金属镉、锌、铅和铜含量。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CK (不投加重金属)和3个不同投加重金属浓度试验, 投加的重金属形态分别为CdCl2 · 2. 5H20、ZnSo4 · 7H20、Pb(NO3)2和CuSO4 · 5H20,均为分析 纯试剂,以固态加入到土壤中,充分混勻,平衡四周后待用。投加重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赤胫散在修复土壤重金属镉锌铅铜污染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重金属镉、锌、铅和铜污染的土壤中栽种的赤胫散,定期收割植物的地上部分,并进行灰化处理,提取重金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熔万天凤陈强叶文贾永霞徐小逊李婷龚国淑李云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张世熔万天凤陈强叶文贾永霞徐小逊李婷龚国淑李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