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胜红蓟修复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方 法。
技术介绍
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 集约使用,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并影响人类自身健康;也给农产品出 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埋下严重隐患。据报道我国有1300 1600万hm2耕地受到农药污染, 而各种农作物对其均有不同的富集能力。有机氯农药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其同 时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能力,以及对生物体强烈的负面效应,因而被 称为“最危险的污染物”。2004年5月17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正式生效,各国全面禁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使用。在公约首批列入控制的12种POPs中, 有8种有机氯农药(OCPs)即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滴滴涕、七氯、氯丹、灭蚁灵、毒杀 芬。这8种有机氯农药在我国已禁用20多年,但在我国农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检出率仍 然很高,其中HCHs、DDTs检出率为80-100%,虽然残留水平较低,但由于这些有机氯农药具 有生物富集性以及生物放大作用,使这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胜红蓟修复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方法,该方法利用胜红蓟可吸收并累积污染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的高富集特性,其特征在于:在播种或移植的栽培中重复种植胜红蓟,实现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连续提取,减少土壤污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方,陈峰,游泳,王俊,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