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触线集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2955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触线集电器,包括集电器主体和引出电缆,所述引出电缆从集电器主体的底部伸出;所述集电器主体的前端面的顶部右侧设有限位块,集电器主体的顶端中部和前端面、后端面均设有碳刷,部分碳刷的底部在集电器主体上设有碳刷保护铜框,置于集电器主体前端面中部两侧的碳刷的上、下方设有电缆接线柱,集电器主体的上部两侧各设有两紧固件,紧固件上设有滚轮,集电器主体底部两侧的延伸处设有拖链预留孔,所述引出电缆上通过紧固螺丝固定有电缆夹圈。所述集电器可并联使用,连接的一侧通过连接插片和连接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轻盈,体积小巧,便于运输和安装;维修方便、节约成本;碳刷更换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触线集电器
技术介绍
集电器是滑触线系统中最为关键的设备,其稳定性直接决定滑触线的可靠性。尤其是4极以上的滑触线,由于滑触线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因此对于集电器的要求尤为严格。传统的大平方导管式滑触线集电器存在功率过小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的缺陷和集电器体积过于庞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触线集电器,以克服传统的大平方导管式滑触线集电器存在功率过小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的缺陷和集电器体积过于庞大的缺点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滑触线集电器,包括集电器主体和引出电缆,所述引出电缆从集电器主体的底部伸出;所述集电器主体的前端面的顶部右侧设有限位块,集电器主体的顶端中部和前端面、后端面均设有碳刷,部分碳刷的底部在集电器主体上设有碳刷保护铜框,置于集电器主体前端面中部两侧的碳刷的上、下方设有电缆接线柱,集电器主体的上部两侧各设有两紧固件,紧固件上设有滚轮,集电器主体的底部留有牵引器位置,集电器主体底部两侧的延伸处设有拖链预留孔,所述引出电缆上通过紧固螺丝固定有电缆夹圈。所述滚轮可以是可拆卸拼装式滚轮,可供两个或两个以上集电器并联使用,所述并联使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集电器相连接的一侧上部与中部分别通过连接插片和连接板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滚轮的可自由拆卸拼装,使集电器可以根据安装需要, 模块化组合,且滚轮独特的构造,保证了集电器在转弯半径很小的弯弧处能轻松通过;连接插片、连接板的模块化组合理念,轻松实现大功率滑触线稳定可靠的运行,可两个、三个甚至多个并联使用,有效解决了传统大功率集电器体积庞大、成本高昂、安装困难的难题;保护及限位铜螺丝的运用,使得集电器可以在穿有密封条的滑触线内稳定运行。滚轮的可横向微量扭动设计,大大改进了传统集电器滚轮位置无法横向调节、在弯弧运行时容易卡死或被拽出的弊端,滚轮特种材料的应用,使得滚轮具有运行稳定、滚动灵活、可适量横向微调的独特功能;连接插片、连接板、滚轮模块化组合的设计,在国内为首创,使得实际运用时极为便利;限位块及限位螺丝的使用,加上电缆不同颜色的区分,使相线与零线的标示一目了然。该结构的集电器十分轻盈,体积小巧,便于运输和安装,且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尤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集电器并联使用时;两种牵引方式的共存设计,极大地方便了安装和维修,节约了安装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现场设计的复杂性;碳刷和电缆连接螺丝的巧妙设计,极大地便利了碳刷的更换,避免了打开集电器、重新接线时引起错误的风险。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滑触线集电器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滑触线集电器的侧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拼装组合后的两滑触线集电器正面示意图。图中1、集电器主体;2、引出电缆;3、限位块;4、碳刷;5、碳刷保护铜框;6、电缆接线柱; 7、紧固件;8、滚轮;9、拖链预留孔;10、紧固螺丝;11、电缆夹圈;12、连接插片;13、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滑触线集电器,包括集电器主体1和引出电缆2,所述引出电缆2为柔性电缆,从集电器主体1的底部伸出,集电器自身带有引出电缆2,便于安装时接线,并能避免传统集电器需要打开外壳接线引起的安装不到位的风险;所述集电器主体1的前端面的顶部右侧设有阻燃高强度尼龙限位块3,可有效规避集电器装反引起滑触线及其中设备电路烧坏的风险,集电器主体1的顶端中部和前端面、后端面均设有碳刷4,碳刷4为高导电性能碳刷4,结构独特,极为稳定,部分碳刷4的底部在集电器主体1上设有碳刷保护铜框5,对碳刷可起到保护作用,置于集电器主体1前端面中部两侧的碳刷4的上、下方设有镀锌钢电缆接线柱6,可起到紧固引出电缆的作用,置于碳刷旁边,可减少接点,同时便于碳刷的更换,只需拧开螺丝,即可直接取出碳刷,集电器主体1 的上部两侧各设有两紧固件7,紧固件7上设有滚轮8,紧固件7为镀锌或镀铬钢,对滚轮8 起到紧固的作用,集电器主体1的底部留有牵引器位置,集电器主体1底部两侧的延伸处设有拖链预留孔9,可实现两种牵引方式共存,改变传统集电器牵引方式单一或牵引结构复杂的缺陷;所述引出电缆2上通过紧固螺丝10固定有电缆夹圈11,电缆夹圈11为阻燃高强度尼龙,可起到夹紧引出电缆的作用。如图3,滚轮8为可拆卸拼装式滚轮8,可供两个或两个以上集电器并联使用,所述并联使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集电器相连接的一侧上部与中部分别通过连接插片12和连接板13相连接,连接插片12为阻燃高强度尼龙,可轻松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集电器的并联使用,进而保证大功率滑触线的可靠运行,接插极为便利,连接板13也为阻燃高强度尼龙,与连接插片配合使用,使得并联的集电器之间更为紧固,也便于牵引器或拖链的牵引。具体使用时,本技术可组合使用,先将滑触线集电器相连接的一侧的紧固件7 与滚轮8拆掉,用连接插片12连接另一滑触线集电器拆掉紧固件7和滚轮8的一侧,然后用连接板13连接两滑触线集电器的延伸处,从而使滑触线集电器组合使用。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滑触线集电器,包括集电器主体(1)和引出电缆(2),所述引出电缆(2)从集电器主体(1)的底部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器主体(1)的前端面的顶部右侧设有限位块 (3),集电器主体(1)的顶端中部和前端面、后端面均设有碳刷(4),部分碳刷(4)的底部在集电器主体(1)上设有碳刷保护铜框(5),置于集电器主体(1)前端面中部两侧的碳刷(4) 的上、下方设有电缆接线柱(6),集电器主体(1)的上部两侧各设有两紧固件(7),紧固件 (7 )上设有滚轮(8 ),集电器主体(1)的底部留有牵引器位置,集电器主体(1)底部两侧的延伸处设有拖链预留孔(9),所述引出电缆(2)上通过紧固螺丝(10)固定有电缆夹圈(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触线集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8)为可拆卸拼装式滚轮(8),并联使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集电器相连接的一侧上部与中部分别通过连接插片 (12)和连接板(13)相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滑触线集电器,包括集电器主体和引出电缆,所述引出电缆从集电器主体的底部伸出;所述集电器主体的前端面的顶部右侧设有限位块,集电器主体的顶端中部和前端面、后端面均设有碳刷,部分碳刷的底部在集电器主体上设有碳刷保护铜框,置于集电器主体前端面中部两侧的碳刷的上、下方设有电缆接线柱,集电器主体的上部两侧各设有两紧固件,紧固件上设有滚轮,集电器主体底部两侧的延伸处设有拖链预留孔,所述引出电缆上通过紧固螺丝固定有电缆夹圈。所述集电器可并联使用,连接的一侧通过连接插片和连接板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轻盈,体积小巧,便于运输和安装;维修方便、节约成本;碳刷更换方便。文档编号H01R41/00GK201937149SQ201120022729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4日专利技术者陆春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触线集电器,包括集电器主体(1)和引出电缆(2),所述引出电缆(2)从集电器主体(1)的底部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器主体(1)的前端面的顶部右侧设有限位块(3),集电器主体(1)的顶端中部和前端面、后端面均设有碳刷(4),部分碳刷(4)的底部在集电器主体(1)上设有碳刷保护铜框(5),置于集电器主体(1)前端面中部两侧的碳刷(4)的上、下方设有电缆接线柱(6),集电器主体(1)的上部两侧各设有两紧固件(7),紧固件(7)上设有滚轮(8),集电器主体(1)的底部留有牵引器位置,集电器主体(1)底部两侧的延伸处设有拖链预留孔(9),所述引出电缆(2)上通过紧固螺丝(10)固定有电缆夹圈(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春景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安能滑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