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质废弃物生产活性炭的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26801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生物质废弃物(核桃壳、油菜杆、小麦秆、中药渣等)为原料,以软锰矿作为造孔剂,氯化锌为活化剂生产高效活性炭的新方法。具体工艺如下:①将生物质废弃物原料干燥至含水率15%以下,进行机械粉碎,过100目筛;②在原料中加入5%-10%的软锰矿并混合均匀;③用浓度为3-7mol/L的氯化锌溶液将预处理后的原料浸渍24小时,浸渍比(原料质量:氯化锌溶液质量)为1∶1-1∶2;④将浸渍过的原料放入管式炉中,通入惰性气体(如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升温至400-600℃进行一步碳化(同时碳化和活化),时间为0.5-1.5个小时。⑤将活化炭化物冷却、洗涤、干燥后得到活性炭。提高了活性炭的性能,降低了活性炭的制备成本,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生物质废弃物为原料,添加软锰矿作为造孔剂,使用氯化锌为 活化剂生产活性炭的新方法。
技术介绍
活性炭是一种有含碳材料制成的外观呈黑色、内部空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 附能力强的一类微品质碳素材料。它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广泛应用 与化学、生物技术、食品、医药、国防、环境保护、能源等几乎所有的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部 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面越来越宽,需求量逐年稳步增长。活性炭技术的核心部分是所采用的含碳原料及相应的制备工艺。制备活性炭的原料有木材、焦炭、石油焦、果壳、农作物秸秆、合成纤维、煤和塑料 等。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木质活性炭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如何扩大生产活性炭的 原料来源,提高活性炭的性能,尽量利用影响环境的固体废弃物,降低原料成本,已成为增 强活性炭产品竞争力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目前,已公开的用于生产活性炭的各种工农业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烟草及其综合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烟杆、烟 梗等(专利号:ZL200510010669. X、专利号:ZL 0211327、申请号200610010768. 2、申请号 200810016234. X、申请号 200810016234. X)、黄姜皂素生产残渔(申请号 200410061119)、 薯干发酵柠檬酸废渣(申请号200410061119. 6)、玉米芯糠醛渣(CN 88101457A、申请号 200810050529. 9)、椰壳渔(申请号 90103816、专利号 ZL 200610139415. 2)、甘蔗渔(专 利号ZL 200610010652. 9)、废弃食用菌渣(申请号200710049438. 9)、废弃植物秸杆(申 请号 200810023749. 2、专利号 ZL 200510041661. X、专利号 ZL 200610041976. 9、申请号 200610046687. 8、)、菱角皮(申请号200810016234. X)、深加工植物废渣与未深加工植物废 渣或烟煤的混合物以及化学添加剂(申请号200710119645. 7)。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地每年产生的生物质废弃物的数量也是相当 巨大,如麦秆、油菜杆、核桃壳等。目前对生物质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办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 将废弃物集中堆放或掩埋,这样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二是将生物质废弃物进行晾晒后,利用 锅炉进行焚烧,但焚烧后产生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给大气环境也带来相当大的 污染。因此,如何合理地处置和利用生物质废弃物是我国工农业生产进程中的一个不可回 避的重要问题。以生物质废弃物代替木质原料生产活性炭既可以降低活性炭的生产成本又能减 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避免了二次污染的产生,而且实现了其资源化利用,以废治废,变废 为宝,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有活性炭生产方法有化学法、物理法和物理化学法等。本专利技术所用的方法是化 学法,即将活化剂与原料混合,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热分解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针对传统以 氯化锌为活化剂,利用生物质废弃物为原料,使用化学法制备活性炭时存在生产的活性炭 的吸附量小,工业化应用困难的现状,我们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改进,在生物质废弃物原料中加入少量的软锰矿作为造孔剂,并且将炭化和活化过程合而为一(即一步炭化)生产活性 炭,有效的提高了活性炭的转化率,大幅的增加了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提高活性炭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生物质废弃物为原料,生产高效活性炭的新方法。 该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得到的活性炭比传统的化学法性能好,便于实现规模化生 产,环境效益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以生物质废弃物为原料,氯化锌为活 化剂,软锰矿作为造孔剂,用一步碳化法生产活性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预处理将生物质废弃物原料干燥至含水率15%以下,并进行机械粉碎,过100目筛。2、加入造孔剂软锰矿将软锰矿以5 % -10 %的比例加入到生物质废弃物原料中,混合均勻。3、氯化锌溶液浸渍使用浓度为3-7mol/L的氯化锌溶液将预处理后的原料浸渍M小时,浸渍比(生 物质废弃物原料质量氯化锌溶液质量)为1 1-1 2。4、一步炭化(同时炭化和活化)将氯化锌溶液浸渍过的原料放入管式炉中,通入惰性气体(如氮气或二氧化碳气 体),升温至400-600°C,进行一步碳化,碳化活化时间为0. 5-1. 5个小时。5、酸洗、漂洗将活化炭化物冷却至室温,经3mol/l的盐酸溶液洗涤后,用60°C的水漂洗至中性。6、干燥、研磨将第5步所得的产物烘干、研磨后可得活性炭成品。按照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活性炭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对废水中CODct的去除 率可以达80%以上。该活性碳对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以及染料废水也有很好的处理效果。相对于以前公开的利用工农业生产生物质废弃物生产活性炭的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 以下突出的特点和优势。1、在活性炭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了造孔剂软锰矿,大幅的增加了活性炭的孔隙结 构,提高了活性炭的性能。具体实例见下表项0 原料不添加软锰矿制备的活 性炭(传统方法)添加软锰矿制备的活性 炭(新方法)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对 比碘吸附值 (mg/g)比表面积 (m2/g)碘吸附值 (mg/g)比表面积 (m2/g)碘吸附值 提高百分 比比表面积 的提高百 分比核桃売1036.75640.431287.53786.8224.2%22.9%中药渣(麦冬)977.82673.721189.21998.9521.6%48.3%小走秆1040.37688.211431.47810.6737.6%17.8%油菜秆1408.83592.471720.31804.1622.1%35.7%2、炭化与活化同时进行,工艺流程得到简化,所需的反应温度低于单独使用水蒸 气活化时需要的温度(通常情况下水蒸汽活化的温度在750-900°C ),并且还能节约活化所 需时间(本专利技术所需炭化活化时间仅为0. 5-1. 5小时,比分别进行炭化与活化工艺缩短1-3 小时)。炭化活化过程一次完成,有利于形成尺寸较小的碳微晶,容易形成细的孔隙结构,可 以制造出孔隙更发达、吸附性能更好的活性炭,活性炭的转化率较高。3、在炭化活化过程中通入保护性气体(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有效避免生 物质废弃物中的碳元素被氧化,有利于提高活性炭的转化率。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实例11、对原料核桃壳进行预处理干燥至含水率15%以下,并进行机械粉碎,过100目 筛。2、将软锰矿以5% -10%的比例加入到原料核桃壳中,混合均勻。3、以3mol/L的氯化锌溶液浸渍步骤2的产物M小时(浸渍比1 1)。4、将步骤3的产物在500°C下在管式炉中炭化活化1小时(通氮气保护)。5、将步骤4的产物冷却至室温后,经3mol/l的盐酸溶液洗涤后,再用60°C的水漂 洗至中性。6、将步骤5所得的产物烘干、研磨后得活性炭成品。按GB/T12496. 8-1999规定的方法,测得本实例活性炭产品的碘吸附值为 1287. 53mg/g。实施实例21、对原料中药渣(麦冬)进行预处理干燥至含水率15%以下,并进行机械粉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生物质废弃物为原料,使用软锰矿作为造孔剂、氯化锌为活化剂生产活性炭的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羊依金刘巍谭显东刘盛余信欣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