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制剂是著名药理学家赵东科教授根据依据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精选组方以叶下珠、虎杖、白花蛇舌草、丹参、黄芩、何首乌,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针对肝病发病的五大病因-“湿、热、滞、瘀、虚”,清化湿热、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活血化淤、软坚散结、通络化纤、益卫固表,滋养肝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使肝功能的恢复,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水煎煮,制成稠膏,稠膏干燥后粉碎成细粉,然后进行制粒、干燥、整粒,经药效、毒理学、临床试验证明,治疗乙肝疗程短,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小,生产工艺简单,造价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以中药为原料制备的制剂,属于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乙肝病毒携带者3.6亿人,其中我国就占三分之一,五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均有发生和流行。其中急、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发病者达3000万,临床表现以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泻及肝区痛为主,其基本的病理是感染乙肝病毒后引起的肝细胞的损害,其中约25%的患者最终死于乙型肝炎的后发病,如肝硬化、肝癌等。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发现乙肝表面抗原——“澳抗”以来,人类便踏上了攻克乙肝的征程,对肝病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经过专利检索,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就有几十件,有抗病毒类药、保肝类药、基因工程类(干扰素)等,归纳起来,不外中药和西药两种方法,传统中药治肝病,或清热利湿,或滋补肝肾,或疏肝解郁,或活血化淤,都是仅仅针对肝病发病的一种或两种病因,对于“湿、热、滞、瘀、虚”五大病因,很少能够全面系统的进行治疗,虽然也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却是只治其一,未及全局;西药方面,不管是抑制病毒,还是清除病毒,都是针对病毒而言的,忽略了患者自身在治疗中的作用,忽略机体主动清除病毒的能力,“只顾病毒,不顾人。”这样虽然在短期内病毒数量能够有所下降,也可能出现E抗原转阴,但是由于“毒、热、湿、淤、虚”五大根源依然存在,因此反弹也就难免了。而且,由于西医治疗只考虑病毒,没有注重人体的情况,因此副作用也比较大,如常用的化学药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就可导致肝功能衰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针对乙型肝炎发病的五大病因“毒、热、湿、淤、虚”,全面协同治疗,既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又对肝炎病毒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中药制剂。本制剂是著名药理学家赵东科教授根据肝炎的发病机理,发掘中医丰富资料,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大量研究得出的,各组分用量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疗效。叶下珠10-15份、虎杖15-20份、白花蛇舌草15-20份、丹参15-20份、黄芩15-20份、何首乌15-20份。优选为叶下珠12份、虎杖17份、白花蛇舌草17份、丹参17份、黄芩17份、何首乌17份。中医认为乙型肝炎主要病理为毒、热、湿、淤、虚五大因素,而主要环节为肝经血热,组方中叶下珠有清热解毒、平肝益气、清热退黄、收敛利水之功效为君药;湿热是肝病最典型的证型,清化湿热是最基本的治法,方中采用虎杖可以达到清化湿热、益气健脾、利水通淋的功效;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作用;白花蛇舌草虎仗合用清热解毒、利尿渗湿、消肿止痛,可增强叶下珠清热解毒之功效,并给邪以去路为臣药;佐以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通经祛瘀、益气利尿;使药黄芪益气利尿、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助丹参活血化瘀之功;何首乌解毒、补肝、益肾养血之功,同时具有泄下退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叶下珠独有的活性成份能抑制乙肝病毒DNA聚合酶(DNAP)的逆转录活性,可降低HBV复制中间体乙肝病毒RNA的含量,对HBV抗原有较强的灭活作用,对HBsAg灭活作用最强,从而有效抑制乙肝病毒;虎杖抗病毒、抗菌、保肝利胆,能够有效抑制多种病毒和多种细菌感染,消除肝脏炎症,从而减慢肝纤维化过程。还可以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进一步抑制DHBV;白花蛇舌草具有抑制乙肝病毒、抗菌、消炎、调节宿主免疫功能、抗肿瘤作用,还可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增强吞噬细胞的活力;丹参能够明显降低肝脏中透明质酸(HA),还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的作用;黄芪可调节免疫、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黄芩素,黄芩苷能抑制肝炎病毒;何首乌具有抗衰老、降血脂、降低血小板与红细胞聚集、抗炎、镇痛等作用。上述六味药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针对肝病发病的五大病因——“毒、热、湿、淤、虚”,清化湿热、解毒祛湿、益气健脾、宽中开郁、疏肝理气、舒通气血、解郁安神、活血化淤、软坚散结、通络化纤、补气生阳、益卫固表,滋养肝肾、利尿退黄、固本扶正,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肝肾生理机能,促使肝功能的恢复,防止肝细胞坏死,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结合起来,取效速捷。“清解而不伤正气,活血而不破血”是本方的特点。本专利技术药物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药物各组分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利用各味药的协同作用,可对肝炎实施有效的治疗,疗程短,治愈率高。2.使用方便、安全、毒副作用小。3.各味药来源易得,易于推广。4.生产工艺简单,造价低廉。5.产品运输携带方便,易于存放,储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以上六味,先取何首乌总量的20-30%粉碎成细粉,其余的何首乌与叶下珠丹参、虎杖三味中药混合,加入4-6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回流1.5-2.5小时合并2次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乙醇提取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1-1.41(60℃热测)的稠膏,醇提药渣与配方的白花蛇舌草、黄芪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5-2.5小时,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2次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45(60℃热测)的稠膏与上述稠膏合并,干燥,粉碎成细粉,制粒,干燥,整粒,分装于0号胶囊中即可。该组合药物也可以制成片剂、丸剂、粉剂、冲剂、膏剂、口服液。以下结合专利技术人给出的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按照下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叶下珠10份、虎杖15份、白花蛇舌草15份、丹参15份、黄芩15份、何首乌15份。制作方法何首乌取4份粉碎成细粉,其余11份何首乌、叶下珠、丹参、虎杖等四味中药加入5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回流2h合并2次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乙醇提取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6(60℃热测)的稠膏,醇提药渣与白花蛇草,黄芪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2h,第二次加入8倍量水煎煮1.5h,合并2次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60℃热测)的稠膏与上述稠膏合并,干燥,粉碎成细粉,过120目筛后调匀,制粒,干燥,整粒,分装于0号胶囊中,消毒后包装备用。用法每日3次,每次4粒,3个月为一疗程。实施例2按照下述重量份称取各组分原料叶下珠15份、虎杖20份、白花蛇舌草20份、丹参20份、黄芩20份、何首乌20份。制作方法和用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3按照下述重量份称取各组分原料叶下珠12份、虎杖17份、白花蛇舌草17份、丹参17份、黄芩17份、何首乌17份。制作方法和用法同实施例1。为了验证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进行了系列实验,本专利技术药物命名为“乙肝舒康”。药效学试验1、抑制HBV的体外2.2.15细胞株 1.1 2.2.15细胞的培养DMEM中加入380mg/LG418,15%新生小牛血清,2mmol/L谷氨酰胺,1%青霉素,1%链霉素,4.4%NaHCO3跳PH至7.2-7.4,37% 5%CO2培养,每隔10d传代1次。1.2 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将2.2.15细胞按1×104/ml接种9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0.2ml,次日用培养液将各种药物作系列2倍稀释(1∶100,1∶200,1∶400,1∶800,1∶1600)加入细胞孔,每稀释度5孔,每4d换相同浓度的相同药液,设不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叶下珠10-15份、虎杖15-20份、白花蛇舌草15-20份、丹参15-20份、黄芩15-20份、何首乌15-2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叶下珠10-15份、虎杖15-20份、白花蛇舌草15-20份、丹参15-20份、黄芩15-20份、何首乌15-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优选用量为叶下珠12份、虎杖17份、白花蛇舌草17份、丹参17份、黄芩17份、何首乌17份。3.一种治疗乙型肝炎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先将何首乌总量的20-30%粉碎成细粉,其余的何首乌与叶下珠、丹参、虎杖三味中药混合;(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东科,
申请(专利权)人:赵东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