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用纳米碳管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药用纳米碳管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以及治疗风湿、类风湿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人类疾病面临重大变化,主要杀手从感染性疾病演变为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此外由于免疫失调而形成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日益被深入地认识而发现它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以肿瘤为例,全世界每年因恶性肿瘤死亡达700万人,中国每年新发病约200万人,肿瘤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也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三方面的问题,看似孤立,实则存在紧密的联系,其结合点就是免疫异常是其初始发病的起点。肿瘤和免疫的关系为世人所共识,心脑血管疾病在深层次上也离不开免疫的失调,血管中和脂肪共存的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是病因的起源。治疗这些疾病的理想药物应该是高效而低毒的。实现这一理想的有效途径是寻求药物的导向性,是药物能够自动趋向靶区,使病灶区和正常细胞区的药物浓度出现很大的差别,从而有效地保护正常细胞和组织不受伤害。目前市场的导向药物是必须经由血管给药的,其代表是利用抗原-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药用纳米碳管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包含:药用纳米碳管1.0份药物活性成分0.01-1.0份导向剂0-0.1份所述药用纳米碳管符合如下质量要求:直径为2nm-600nm,长度为2nm-100 0nm,比表面积为100-3000M↑[2]/g,灰分低于8%,干燥失重应低于5%,铅、镉、砷、汞含量低于10ppm,纯度高于9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用纳米碳管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包含药用纳米碳管 1.0份药物活性成分 0.01-1.0份导向剂 0-0.1份所述药用纳米碳管符合如下质量要求直径为2nm-600nm,长度为2nm-1000nm,比表面积为100-3000M2/g,灰分低于8%,干燥失重应低于5%,铅、镉、砷、汞含量低于10ppm,纯度高于9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用纳米碳管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活性成分选自抗癌活性物质5-FU、CTX、MTX、6-MP、抗癌抗生素类、顺/卡铂、砷剂类、蜂胶、紫杉醇、羟基它里宁、其他生物提取物、医用放射性核素类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抗癌活性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或抗心脑血管疾病的活性物质肉桂苯哌嗪、环扁桃酯、丹参酮、阿司匹林、潘生丁、维生素B6衍生物、川芎嗪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抗心脑血管疾病的活性物质的一种或多种;或抗风湿、类风湿病的活性物质茶多酚活性成分、阿司匹林、甲氨喋呤、依那西普、英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细胞因子TNF-α的单克隆抗体、阿那白滞素、蜂胶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抗风湿病活性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用纳米碳管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剂选自叶酸及其盐类,如亚叶酸钙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导向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用纳米碳管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含药用辅料0.01-1000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用纳米碳管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用辅料包括1)、表面活性剂选自吐温、聚氧乙烯蓖麻油、博洛沙姆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表面活性剂;或2)、助悬剂选自海藻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阿拉伯胶、西黄芪胶、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氧乙烯蓖麻油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助悬剂;或3)、填充剂选自二氧化硅、白陶土、乳糖、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维稼,孙汉翔,孙逸萍,
申请(专利权)人:杨维稼,孙汉翔,孙逸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