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穗偃麦草E组染色体特异ISSR-SCAR标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9567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穗偃麦草E组染色体特异ISSR-SCAR标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长穗偃麦草E组染色体的试剂盒,包括如下引物对:所述引物对中的一条引物为序列表中的序列3所示的核苷酸,所述引物对中的另一条引物为序列表中的序列4所示的核苷酸。二倍体长穗偃麦草E组染色体是组成偃麦草属多倍体物种的基本染色体组,携带有对小麦遗传育种有益的基因,小麦中外源E染色质的检测是鉴定小麦-长穗偃麦草重组系、渐渗系的关键,大量杂交后代的筛选和鉴定工作非常繁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开发的ISSR-SCAR分子标记能够为快速、准确地鉴定小麦遗传背景下的外源长穗偃麦草E组染色质或染色体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长穗偃麦草E组染色体特异ISSR-SCAR标记,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小麦E组染色体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偃麦草属是小麦的一个近缘种属,它具有普通小麦缺少的许多优良性状,如分蘖能力强,根系发达,抗寒、抗旱、耐瘠薄、耐盐碱力强,多花、大穗、多实,籽粒蛋白含量高以及优良的烘烤品质,抗多种病害能力强,对小麦条锈病、叶锈病、杆锈病、白粉病、黄矮病、条纹花叶病及腥黑穗病高抗至免疫,是小麦遗传育种的重要亲本之一。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elongatum)是小麦的一个重要近缘种,具有蛋白质含量高、抗多种真菌和病毒病害、耐旱、 耐寒、大穗多花等优异性状,是在小麦品种改良中应用最广泛的野生种之一。在自然界,长穗偃麦草有二倍体、四倍体和十倍体3种倍性类型。其中二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elongatum) E组染色体是组成偃麦草属(Elytrigia)多倍体物种的基本染色体组,携带有对小麦遗传育种有益的基因,但对于四倍体和十倍体类型的染色体组构成,一直没有一致的结论。通过远缘杂交及染色体工程的方法从普通小麦野生近缘种属转移优良基因的方法已被实践证明是一条卓有成效的途径。目前,国外从长穗偃麦草中成功转移了 Sr24 (3DL),Sr26 (6AL),Sr25 (7DL, 7AL),Lrl9, Lr24 等基因。国内从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种后代中育成了小偃4号、5号、6号、小偃107等小麦品种。通过杂交和渐渗的方式是将外源染色体的优良性状和优异基因导入小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在重组的小麦中,源于小麦-长穗偃麦草杂交后代的外源E组染色质或染色体的检测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虽然通过农学上的重要特性以及生化分析已将有价值的基因绘图在长穗偃麦草染色体上,但这些实验的检测手段是不稳定的,而且不适合进行重要的农学性状的检测。有一些遗传学手段,如染色体分带、原位杂交等技术,已经将其用于小麦遗传背景下外源遗传物质的检测,但这些技术费时、费力,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而且用这些实验手段进行大规模的后代快速筛选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迫切要求开发一种可以在小麦遗传背景下快速、准确、大规模的鉴定长穗偃麦草外源染色质或染色体的分子标记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DNA分子标记已经广泛应用于小麦遗传育种的研究,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是首次被使用的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研究中获得很大的应用价值,但是,RFLP技术需要大量纯化的DNA,而且实验本身费时,对技术要求也很高,它不适合进行育种系统的大规模的筛选,因此,育种学家已经开始进行普通PCR的研究,期望在小麦育种系统中找到一种更简单的方式鉴定外源染色质,许多基于PCR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已经被开发,如 RAPD,AFLP,EST, SSR 等。在这些标记中,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技术相对简单,它是利用重复序列加选择性碱基为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的分子标记体系。目前,ISSR已经广泛应用于分子指纹图谱、遗传多样性分析、外源遗传物质鉴定及系统演化等研究。但它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却很差,如果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其特3异性和稳定性将大幅度提高,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应用于异源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植物E组染色体的试剂盒。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试剂盒,包括如下引物对所述引物对中的一条引物为序列表中的序列3所示的核苷酸,所述引物对中的另一条引物为序列表中的序列4所示的核苷酸。所述植物为含有长穗偃麦草E组染色质或染色体的小麦属植物,所述含有长穗偃麦草E组染色质或染色体的小麦属植物具体为“中国春”-长穗偃麦草3E 二体附加系和“中国春”-杀配子染色体2C 二体附加系杂交获得的F1代和/或所述F1代自交得到的F2代。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植物E组染色体的PCR试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PCR试剂,由如下引物对、dNTP、氯化镁、DNA聚合酶和PCR缓冲液组成所述引物对中的一条引物为序列表中的序列3所示的核苷酸,所述引物对中的另一条引物为序列表中的序列4所示的核苷酸。所述引物对中各引物在所述PCR试剂中的浓度均为0. 5 μ M ;所述dNTP在所述的PCR试剂中的浓度为0. 18mM,所述DNA聚合酶在所述的PCR试剂中的浓度为0. 06υ/μ 1 ;所述氯化镁在所述的PCR试剂中的浓度为0. ISmM ;所述植物为含有长穗偃麦草E组染色质或染色体的小麦属植物。所述含有长穗偃麦草E组染色质或染色体的小麦属植物为“中国春”-长穗偃麦草 3Ε 二体附加系和“中国春”-杀配子染色体2C 二体附加系杂交获得的F1代和/或所述F1 代自交得到的F2代。所述的PCR试剂或所述的试剂盒在检测长穗偃麦草E组染色体中的应用,也是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PCR缓冲液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产品目录号R10T1。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辅助检测待测植物中是否含有E组染色体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所述试剂盒中的引物对或中所述的PCR试剂对待测植物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检测所述PCR扩增产物,若所述PCR扩增产物中含有大小为577bp的片段,则所述待测植物中候选含有E组染色体,若所述PCR扩增产物中不含有大小为577bp的片段,则所述待测植物中候选不含有E组染色体。所述PCR扩增中,以待测植物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所述PCR扩增的退火温度为58°C。所述PCR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序列2自5’末端第77_653位核苷酸。所述检测PCR扩增产物的方法为琼脂糖凝胶电泳或测序。本专利技术的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开发的SCAR分子标记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小麦遗传背景下的外源长穗偃麦草E组染色质或染色体奠定基础。小麦外源E组染色质的检测是鉴定小麦-长穗偃麦草重组系、渐渗系的关键,大量杂交后代的筛选和鉴定工作非常繁杂,本专利技术获得的E基因组特异ISSR-SCAR分子标记,即SCAR577,将为小麦-长穗偃麦草重组系E组染色质的快速检测和准确鉴定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附图说明图1为ISSR引物UBC841在普通小麦“中国春”、“中国春”_2C 二体附加系、二倍体长穗偃麦草、四倍体长穗偃麦草中的扩增结果图2为ISSR-SCAR577引物在CS-1E-7E 二体附加系,CS-2C 二体附加系,二倍体长穗偃麦草,四倍体长穗偃麦草中的扩增结果图3为SCAIi577弓丨物在F1, F2代中的扩增结果具体实施例方式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供试材料为“中国春”-杀配子染色体2C 二体附加系(Endo TR. Allocation of aGc chromosome of Aegilops cylindrica to wheat homoeologous group 2. Genes GenetSyst, 1996,71 :243-246,公众可从哈尔滨师范大学获得。)、二倍体长穗偃麦草(KnottD R. The inheritance of rust resistance.VI. The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测植物E组染色体的试剂盒,包括如下引物对:所述引物对中的一条引物为序列表中的序列3所示的核苷酸,所述引物对中的另一条引物为序列表中的序列4所示的核苷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长虹徐国辉束永俊司亮王晓萍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