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光学驱动装置和聚焦伺服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995143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驱动装置和聚焦伺服控制方法。一种光学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物镜,被配置为接收来自第一光源的第一光和来自第二光源的第二光,并且向光盘记录介质照射第一光和第二光;第一聚焦机构,被配置为在聚焦方向上驱动物镜;第二聚焦机构,被配置为改变入射到物镜的第二光的准直,并独立于第一光改变第二光的聚焦位置;第一聚焦伺服控制单元,被配置为驱动第一聚焦机构;误差信号减法单元,被配置为从第二聚焦误差信号中减去第一聚焦误差信号;以及第二聚焦伺服控制单元,被配置为驱动第二聚焦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一种用来执行相对于光盘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生的光学驱 动装置及其聚焦伺服控制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被配置为通过共用物镜照射用于记录 (或再生)标记的记录/再生光和用来基于形成在光盘记录介质中的位置引导元件执行伺 服控制的伺服光的光学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通过光照射来执行信号的记录/再生的光学记录介质,例如,所谓的光盘(诸 如压缩盘(CD)、数字通用盘(DVD)或蓝光盘(BD)(注册商标))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对于作为目前以⑶、DVD、BD等而广泛使用的下一代光学记录介质的光学记录介 质,首先,本专利技术申请人提出了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135144或2008-176902 号中描述的所谓的块记录型光学记录介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9365号也是现有技术的实例。这里,例如,如图15所示,块记录指的是这样一种技术,该技术通过将激光束照射 到至少具有覆盖层101和块层(记录层)102的光学记录介质(块型记录介质100),顺序改 变聚焦位置以在块层102中执行多层记录来实现大的记录容量。在这样的块记录中,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135144号公开了一种被称 为所谓的微全息方法(micro hologram method)的记录技术。如图16A和图16B所示,微全息方法主要分为正型微全息方法和负型微全息方法。在微全息方法中,将所谓的全息记录材料用作块层102的记录材料。作为全息记 录材料,例如,广泛使用可聚合性光致聚合物(photopolymerizable photopolymer)。如图16A所示,正型微全息方法是在相同位置聚焦两个相对的光通量(光通量A 和光通量B)以形成细微干涉条纹(全息图)并将该细微干涉条纹用作记录标记的方法。与正型微全息方法相反,图16B所示的负型微全息方法是通过激光束照射来擦除 预先形成的干涉条纹并使用擦除的部分作为记录标记的方法。图17A和图17B是示出负型微全息方法的示图。在负型微全息方法中,在执行记录操作之前,如图17A所示,预先执行用来在块层 102中形成干涉条纹的初始化处理。具体地,如图中所示,相对地通过平行光照射光通量C 和D以在整个块层102中形成这样的干涉条纹。在通过初始化处理预先形成干涉条纹之后,如图17B所示,通过形成擦除标记来 执行信息记录。具体地,通过在聚焦在任意层位置的状态下根据记录信息照射激光束,执行 通过擦除标记而进行的信息记录。例如,本申请的申请人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176902号中提出了形 成孔隙(孔洞)作为记录标记的记录方法,来作为不同于微全息方法的块记录方法。例如,孔隙记录方法是一种以相对较高能量向由记录材料(诸如可聚合性光致聚 合物)形成的块层102照射激光束以在块层102中记录孔洞(孔隙)的方法。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176902号中所描述的,形成的孔洞部的折射率不同于块层102 的其他部分,因此其边界部分的光反射率增加。因此,孔洞部用作记录标记,由此通过形成 孔洞标记实现了信息记录。在这种孔隙记录方法中,由于没有形成全息图,所以通过来自一侧的光照射完成 记录。即,没有必要像正型微全息方法那样在相同位置聚焦两个光通量以形成记录标记。此外,与负型微全息方法相比,优点在于不执行初始化处理。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176902号中,尽管描述了在执行孔隙记录时 在记录之前照射预固化光的实例,但即使在省略了预固化光的照射时也可以进行孔隙记 录。然而,即使在其中进行上述各种记录方法的块记录型(还被简称为块型)光盘记 录介质中,块型光盘记录介质的记录层(块层)并不具有明显的多层结构(例如,形成有多 个反射膜)。即,在块层102中,并没有设置用于包含在通用多层盘中的每个记录层的反射 膜和引导凹槽。因此,在如图15所示的块型记录介质100的结构中,在没有形成标记的记录期间 可以不执行聚焦伺服和跟踪伺服。 因此,实际上,在块型记录介质100中,设置反射面(基准面),其成为具有图18所 示引导凹槽的基准。具体地,在覆盖层101的下表面侧形成诸如凹坑或凹槽的引导凹槽(位置引导元 件),并在引导凹槽上形成选择性反射膜103。块层102层叠在其上形成有选择性反射膜 103的覆盖层101的下层侧上,粘合材料插在其间作为图示的中间层104(诸如,UV固化树 脂)。这里,通过形成诸如凹坑或凹槽的引导凹槽,例如,可以执行诸如半径位置信息或 旋转角度信息的绝对位置信息的记录。在以下描述中,将其中形成了这样的引导凹槽并记 录了绝对位置信息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为其上形成了选择性反射膜103的表面)称作 “基准面Ref ”。在形成这种介质结构之后,如图19所示,分别向块型记录介质100照射用于记录 (或再生)标记的激光束(下文称为记录/再生激光束,或者简称为记录/再生光)、作为 用于位置控制的激光束的伺服激光束(简称为伺服光)。如图所示,记录/再生激光束和伺服激光束通过共用物镜照射到块型记录介质 100。此时,如果伺服激光束到达块层102,则块层102中的标记会受到不利地影响。因 此,在相关技术的块记录方法中,将波长范围与记录/再生激光束不同的激光束用作伺服 激光束,并且提供具有波长选择性的选择性反射膜103 (其反射伺服激光束并透射记录/再 生激光束)作为形成在基准面Ref上的反射膜。基于上述假设,将参照图19描述用于块型记录介质100的标记记录时的操作。首先,当针对其中没有形成引导凹槽和反射膜的块层102执行多层记录时,预先 设置用于在块层102中深度方向上记录标记的层位置。在图中,示出了将包括第一信息记 录层Ll至第五信息记录层L5的总共5个信息记录层(标记形成层)L设置为用于在块层 102中形成标记的层位置(标记形成层,也被称为信息记录层)的情况。如图所示,第一信息记录层Ll的层位置被设置为在聚焦方向(深度方向)上与其中形成有引导凹槽的选择 性反射膜103(基准面)分离第一偏移of-Ll的位置。第二信息记录层L2的层位置、第三 信息记录层L3的层位置、第四信息记录层L4的层位置和第五信息记录层L5的层位置被设 置为分别与选择性反射膜103(基准面)分离第二偏移of_L2、第三偏移of-L3、第四偏移 of-L4和第五偏移of-L5的位置。在还没有形成标记的记录期间,并没有基于相对于作为目标的块层102的层位置 的记录/再生激光束的反射光来执行聚焦伺服和跟踪伺服。因此,执行记录期间物镜的聚 焦伺服控制和跟踪伺服控制,以基于伺服激光束的反射光使得伺服激光束的光斑位置跟随 基准面Ref (选择性反射膜10 上的引导凹槽。有必要使记录/再生激光束到达形成在选择性反射膜103的下层侧上的块层102, 以用于标记记录。为此,在这种情况的光学系统中,设置了用于记录/再生光的聚焦机构, 其与物镜的聚焦机构分离地单独调整记录/再生激光束的聚焦位置。这里,在图20中示出了用于执行块型记录介质100(包括用于独立调整记录/再 生激光束的聚焦位置的机构)的记录和再生的光学系统的结构实例。在图20中,如图所示,图19所示的物镜可以通过二轴致动器在块型记录介质100 的半径方向(跟踪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物镜,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第一光和来自所述第二光源的第二光,并且向光盘记录介质照射所述第一光和所述第二光;第一聚焦机构,被配置为在聚焦方向上驱动所述物镜;第二聚焦机构,被配置为改变入射到所述物镜的所述第二光的准直,以及独立于所述第一光改变所述第二光的聚焦位置;第一聚焦伺服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通过接收所述第一光的反射光获得的第一聚焦误差信号驱动所述第一聚焦机构以执行所述第一光的聚焦伺服控制;误差信号减法单元,被配置为从通过接收所述第二光的反射光获得的第二聚焦误差信号中减去所述第一聚焦误差信号;以及第二聚焦伺服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经受了所述误差信号减法单元的减法运算的所述第二聚焦误差信号驱动所述第二聚焦机构以执行所述第二光的聚焦伺服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本努堀笼俊宏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