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键开关结构,在框架(5)和底板(8)之间夹着具有活动接点(7e)和固定接点(7d)的膜片(7),通过键顶(1)的按下来使活动接点(7e)和固定接点(7d)接触来闭合开关,所述框架(5)将键顶(1)支承为可按下,在所述键开关结构中,完全与外部空气隔断,完全防止水浸入装置主体内。在膜片(7)上方具有设置有与框架(5)的固定销(5f)对应的多个安装孔(6g)的板(6),所述固定销(5f)固定于所述板(6)的安装孔(6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个人计算机等的键盘装置中的键开关结构。
技术介绍
在近年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等移动装置(以下称作“装置主体”)中,伴随电池 的长寿命化而能够实现长时间的携带,从而变得需要全天候型的装置。为了实现该要求,需 要得到防滴性进一步需要得到防水性的技术。例如,要求即使在雨天在室外操作键的情况 下,也能够防止雨水从键盘浸入装置主体内的技术。图4是考虑了该要求的现有的键开关的剖视图,图5是现有的键开关的分解立体 图。如该图所示,现有的键开关结构由以下部件构成键顶21、第一连杆部件22、第二 连杆部件23、弹性部件M、框架25、膜片沈以及底板27。在键顶21设置有将第一连杆部件22的一端支承成能够旋转的旋转支承部21a、 21b,以及将第二连杆部件23的一端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能够在水平方向平行移动的滑动 支承部21c、21d。第一连杆部件22具有一对脚部22a、22b。在该脚部22a、22b的一端,以连接脚部 22a、22b的方式设置有第一连接棒22c。第一连接棒22c被插入键顶21的旋转支承部21a、 21b而被支承。同样,在脚部22a、22b的另一端,以连接脚部22a、22b的方式设置有第二连 接棒22d。此外,在脚部22a、22b的各自的外表面,在连接第一连接棒22c和第二连接棒22d 的线上,分别设置有轴22e、22f。轴22e、22f分别设置在相对于连接棒22c、22d等距离的位 置处。第二连杆部件23具有一对脚部23a、23b。在该脚部23a、23b的一端,朝向外侧设 置有第一支承突起23c、23d。第一支承突起23c、23d将键顶21的滑动支承部21c、21d支承 成能够旋转并且能够在水平方向平行移动。在第二连杆部件23的另一端,朝向内侧设置有 第二支承突起23e、23f。第二支承突起2;3e、23f设置在第二支承突起2;3e、23f距第一支承 突起23c、23d的距离、与第一连杆部件22的连接棒22c、22d之间的距离相等的位置处。此外,分别在脚部23a、2 上,在连接第一支承突起23c、23d和第二支承突起23e、 23f的线上,设置有轴孔23g、23h。轴孔23g,23h分别设置在相对支承突起23c、23d,23e、 23f等距离的位置上。此外,脚部23a、2 在相比于第一支承突起23c、23d位于前端侧的位 置处由连接部23i连接。弹性部件对以橡胶等为材料而形成为大致杯状,在内表面中央部突出形成有接 点按下部Ma。框架25以键单位进行分割并形成为框状。在框架25的一端附近设置有滑 动引导部25a,该滑动引导部2 用于将第一连杆部件22的第二连接棒22d支承成能够旋 转并且能够在水平方向平行移动(运动)。在框架25的另一端附近设置有旋转引导部25c、 25d,该旋转引导部25c、25d将第二连杆部件23的第二支承突起23e、23f支承成旋转自如。此外,在框架25的两端边,在各边的中央以相对的方式设置有固定弹性部件M的外周部的圆弧形的引导壁25e。此外,在框架25的下表面以包围膜片沈的贯通孔26f的方 式在多处形成有预定长度的固定销25f。膜片沈由2张挠性片^aJ6b,以及被该2张挠性片夹着的垫圈片26c 构成。在该垫圈片^c,与多个键对应设置有多个贯通孔^f。该贯通孔26f在2张挠性片^a、26b之间形成空间。在底板27侧的挠性片26b设 置有固定接点沈山在弹性部件M侧的挠性片26a设置有活动接点^e。固定接点26d和 活动接点26e以在该空间内彼此位于相对位置的方式设置。此外,以位于各贯通孔26f周 围的方式在膜片沈设置有多个通孔^5g。底板27以搭载以上各部件(键顶21、第一连杆部件22、第二连杆部件23、弹性部 件对、框架25、膜片26)的方式配置在下部。在该底板27与膜片沈的通孔^g对应形成有 与膜片26为相同厚度的垫圈突起27a。在各垫圈突起27a的中央,贯穿设置有安装孔27b, 框架25的固定销25f穿过安装孔27b。此外,在底板27的下表面侧,在各安装孔27b的周 围形成有凹部(锪孔)27c。在该结构中如下所述组装各部件。即,通过将第一连杆部件22的轴22e、22f嵌合 到第二连杆部件23的轴孔23g、23h中,由此将第一连杆部件22和第二连杆部件23旋转自 如地组合成X状。此外,将第一连杆部件22的第一连接棒22c插入到键顶21的旋转支承 部21a、21b中,并且将第二连杆部件23的第一支承突起23c、23d以能够旋转且能够在水平 方向平行移动的方式插入到键顶21的滑动支承部21c、21d中。另一方面,在底板27放置膜片沈,使底板27的各垫圈突起27a穿过膜片沈的通 孔^g,从上方将框架25的固定销25f压入各垫圈突起27a的安装孔27b。并且,通过对朝 底板27的下表面侧突出的固定销25f的前端进行加热来如图4所示使固定销25f的前端 变形为扁平状,由此将框架25与膜片沈一起固定于底板27上。由此,将固定销25f的变 形部25g收纳于底板27的凹部27c内,并且使变形部25g在该凹部27c内熔敷而闭塞安装 孔 27b。此外,使弹性部件M的下部嵌入引导壁25e的内侧而固定于膜片沈上。从该弹 性部件M上盖上键顶21,将第一连杆部件22的第二连接棒22d插入框架25的滑动引导 部25a,并且将第二连杆部件23的第二支承突起2;3e、23f插入框架25的旋转引导部25c、 25d。图6A和图6B是示出上述现有的键开关的作用的剖视图。另外,在这些图中,为了 图的简化,省略了底板27的安装孔27b、凹部27c、框架25的固定销25f。首先,伴随键顶21被手指等按下而向下方移动,第一连杆部件22以被键顶21的 旋转支承部21a、21b支承成旋转自如的第一连接棒22c为旋转的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进行 旋转运动。设置于该第一连杆部件22的另一端侧的第二连接棒22d沿框架25的滑动引导 部2 在水平方向滑动运动。第一连杆部件22的轴22e、22f旋转自如地嵌合于轴孔23g、23h。因此,伴随第一 连杆部件22的动作,第二连杆部件23的第一支承突起23c、23d沿键顶21的滑动支承部 21c、21d在水平方向滑动运动。并且,第二连杆部件23以被框架25的旋转引导部25c、25d 支承成旋转自如的第二支承突起2;3e、23f为旋转的中心,按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运动。其结果,键顶21 —边相对框架25保持平行一边向下方移动。伴随该键顶21向下方的移动,键顶21的背面按压弹性部件M的上部,因此该弹性部件M压缩变形。并且,形 成于弹性部件M的内部并向下方突出的接点按下部2 与膜片沈的挠性片26a抵接来按 压挠性片^a。由此,如图6A所示,活动接点26e与固定接点^d接触从而电连接,开关成为闭合 状态。此外,当按下键顶21时,第二连杆部件23的连接部23i设置在相比于第一支承突起 23c,23d位于端部侧的位置处,因此第一连杆部件22和第二连杆部件23不会重叠,都相对 框架25旋转至与框架25水平的位置。当解除键顶21的按下时,各结构部件利用弹性部件M的回复力如图6B所示返回 原来的状态,膜片26的活动接点^e离开固定接点沈(1。由此,断开了电接触,因此开关成 为打开状态。如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键开关结构,在框架和底板之间夹着具有彼此相对的接点的膜片,通过键顶的按下使该接点接触而闭合开关,所述框架具有固定销并且将键顶支承为可按下,在所述键开关结构中,在所述膜片上方具有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销对应的多个安装孔的板,所述固定销固定于所述板的安装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康,
申请(专利权)人: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