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保安专利>正文

治疗阴虚肝旺、热伤络脉所致的眼底出血的中药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96697 阅读:4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阴虚肝旺、热伤络脉所致的眼底出血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眼底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出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烟酸肌醇酯、妥拉苏林、安妥碘、碘化钾、肝素、尿激酶等,然而临床效果均不十分满意。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丹参、地黄、墨旱莲、茺蔚子、三七、赤芍、牡丹皮、女真子、夏枯草、毛冬青、大黄、茯苓等十二味中药组成,组方中丹参、三七、赤芍等活血化瘀;茺蔚子、女贞子、夏枯草,清肝经之虚热而达滋阴明目;丹皮、黄芩清肝肺之虚热,具有凉血之意;地黄、墨旱莲滋补肝肾之阴,补而腻,具有化瘀止血,滋阴清肝,明目之功效。经300例临床验证,疗效显著,总有效率92.67%,且安全、有效,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阴虚肝旺、热伤络脉所致的眼底出血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特殊方法处理制备而成的一种具有化瘀止血,滋阴清肝,明目之功效,用于阴虚肝旺,热伤络脉所致的眼底中出血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眼底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出血,属眼科重症,最多见的临床表现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黄斑盘状变性,视盘血管炎等。它也是多种内科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炎等易引起视网膜血管改变,患病率在我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其可致视力障碍,严重者可致盲,因此探求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国内外眼科界共同努力的目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烟酸肌醇酯、妥拉苏林、安妥碘、碘化钾、肝素、尿激酶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上述药物的临床效果均不十分满意。众所周知,中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以其疗效客观,毒副作用低,可长期服用等特点为患者所接受和喜爱。眼底出血相当于中医眼科的“暴盲”“支雾移睛”眼病。中医眼科基于“眼底出血属于中医血瘀证范畴,活血化瘀是基本治法”的理论,采用现代医学微观察诊断与中医整体辨证施治相结合手段,对眼底出血的防治研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防治眼底出血的中医验案、验方有大量报道,然而除复方丹参注射液之外,至今市场上尚无适用于防治眼底出血的中成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化瘀止血,滋阴清肝,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肝旺,热伤络脉所致的眼底中出血的中药及制备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阴虚肝旺、热伤络脉所致的眼底出血的中药,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的治疗眼底出血的中药由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丹参108~132份 地黄108~132份 墨旱莲90~110份茺蔚子90~110份三七40~50份 赤芍90~110份牡丹皮90~110份女贞子90~110份夏枯草45~70份毛冬青45~70份 大黄40~50份 黄芩40~50份上述的治疗阴虚肝旺、热伤络脉所致的眼底出血的中药由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丹参120份 地黄120份 墨旱莲100份茺蔚子100份三七45份 赤芍100份牡丹皮100份女贞子100份夏枯草60份毛冬青60份 大黄45份 黄芩45份上述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述的剂型。上述的剂型为片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1)、将黄芩片加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备用;(2)、取丹参、三七混合粉碎成细粉,备用;(3)、取除丹参、三七外,其余十味药材,加水煎煮二次,每次二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温度为60℃、相对密度为1.35-1.39的稠膏,与上述步骤(2)中药粉混匀,60℃烘干,粉碎成细粉、加入糊精适量,用85%乙醇制粒,60℃烘干,整粒,加入0.5%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衣,即可制成片剂。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优点如下1、本专利技术治疗阴虚肝旺,热伤络脉所致的眼底出血,经300例临床验证,疗效显著,总有效率92.67%。2、本专利技术治疗治疗阴虚肝旺,热伤络脉所致的眼底出血证出现的眼底出血,视物昏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等主要症状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3、本专利技术治疗治疗阴虚肝旺,热伤络脉所致的眼底出血总有效率除视盘血管炎、黄斑出血分别为78.49%、79.01%外,其余病种均达到80.00%以上。4、本专利技术临床验证300例,安全、有效,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四、具体实施例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的研究,在《内经》云“目窍于肝”,“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肝受血而能视。”视即指视角功能。眼底病变者以肝肾阴虚多见,并伴有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或有瘀血内阻,影响视力等。丹参、三七、赤芍、牡丹皮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诸药合用清热、活血,祛瘀作用强,瘀去新生,血归于络。三七等即有活血之功,又具止血之效。地黄、墨莲、女真子、茺蔚子、夏枯草等滋阴清肝,补肝肾,用于肝肾阴亏,阴虚火旺而见眼底出血者。其滋阴药之妙在于滋肝肾之阴,平肝降火,令水火相济,则目得养而见光明。在文献古籍或现代有关该品种研究认为眼底乃神光(视功能)之本,赖精气以滋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并行脉中,生则同生,病则同病。气血瘀于眼底,则气滞血瘀,气道血乱,症见眼底出血,水肿渗出等。“阴虚则生内热”,热更耗其精血,精血亏少,则血行迟滞,以致不能濡养眼底。肝肾阴虚,阴虚内热,均可灼伤脉络,使血之外溢。《诸病源侯论》说“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张氏医通》说“肾精下泄,归精藏于肝而化清血。”《侣山堂类辨》指出“肾为水脏,主藏精而化血”。《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说“五脏六腑之精液,尽上渗于目。”说明血是在心肝脾肺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生成与循环周身,滋养眼底组织。若精血足则其目精彩光明,若血亏,则见眼底脉络萎缩;若热瘀易迫血妄行,眼底出血。无论是以全身病变为主的眼底出血,还是以局部病变为主的眼底出血,须辨证清楚,立论正确,用药精当。本专利技术总结和继承先辈们的治疗经验,挖掘其用药精华,经临床实践验证精选而成。以滋阴清肝,化瘀止血,用药凉与化,止血与活血并用,二者同用,相得益彰。切不可单纯用凉血止血,以免血瘀。也不宜单纯用活血化瘀,以免再度引起出血,凉血散瘀,滋阴清热,标本兼顾。本专利技术由丹参、地黄、墨旱莲、茺蔚子、三七、赤芍、牡丹皮、女真子、夏枯草、毛冬青、大黄、茯苓等十二味中药组成,组方中丹参、三七、赤芍等活血化瘀;茺蔚子、女贞子、夏枯草,清肝经之虚热而达滋阴明目;丹皮、黄芩清肝肺之虚热,具有凉血之意;地黄、墨旱莲滋补肝肾之阴,补而腻。本专利技术具有化瘀止血,滋阴清肝,明目之功效。用于阴虚肝旺,热伤络脉所致的眼底中出血。为验证其临床疗效,由三家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对其进行了临床验证。本验证共纳入病例300例,总有效率92.67%。对照组100例,总有效率88.00%。现将临床验证情况总结如下一、一般资料本观察共纳入病例300例,其一般资料如下(见下表) 二、验证万法1、本验证设验证组300例,对照组100例,以住院和门诊病例为主,门诊病例应严格控制可变因素。2、给药方法验证组本专利技术片剂,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对照组和血明目片剂,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3、观察周期2月为一个疗程。验证病例观察期间,禁止使用同类病症治疗的其他药物及方法,严格控制可变因素。三、疗效判定标准1.中医征候疗效(1)痊愈症状总积分减少≥95%。(2)显效症状总积分减少≥70%。(3)有效症状总积分减少≥30%。(4)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总积分减少在30%以下。2.眼底出血疗效(1)临床治愈视力恢复1.0以上,或恢复至发病前视力,眼底出血基本吸收,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基本正常。(2)显效视力提高4行以上,眼底出血量大部分吸收(1/2~2/3),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明显改善。(3)有效视力提高2~3行以上,眼底出血量大部分吸收(1/3~1/2),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有所改善。(4)无效视力无变化或下降,眼底出血无变化或增多,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无变化或恶化。四、验证结果(一)总体疗效(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经Ridi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二)病种与疗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阴虚肝旺、热伤络脉所致的眼底出血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疗眼底出血的中药由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丹参108~132份地黄108~132份墨旱莲90~110份茺蔚子90~110份三七40~50 份赤芍90~110份牡丹皮90~110份女贞子90~110份夏枯草45~70份毛冬青45~70份大黄40~50份黄芩40~5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阴虚肝旺、热伤络脉所致的眼底出血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疗眼底出血的中药由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丹参108~132份 地黄108~132份 墨旱莲90~110份茺蔚子90~110份 三七40~50份 赤芍90~110份牡丹皮90~110份 女贞子90~110份 夏枯草45~70份毛冬青45~70份 大黄40~50份 黄芩40~5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阴虚肝旺、热伤络脉所致的眼底出血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疗阴虚肝旺、热伤络脉所致的眼底出血的中药由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丹参120份地黄120份墨旱莲100份茺蔚子100份 三七45份 赤芍100份牡丹皮100份 女贞子100份 夏枯草60份毛冬青60份 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安
申请(专利权)人:王保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