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套管冷凝器及其换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96118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套管冷凝器,包括内筒体、外筒体、换热管、进气管及出液管,进气管设于内筒体上,内筒体套设于外筒体内并在其间形成换热腔,换热管位于换热腔内,在内筒体上设有透气孔;还包括有储液腔,该储液腔位于冷凝器的底部,且储液腔同时与换热腔、出液管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热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或热泵热水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套管冷凝器及其换热方 法。
技术介绍
卧式套管冷凝器的功率广泛的运用于空调器或热泵热水器中,其一般为几千瓦到 十几千瓦,冷凝器内的换热管多使用螺旋盘管,在使用时,螺旋盘管内走冷却水,螺旋盘管 外走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被加热的冷却水为热泵热水空调机组提供热源;制冷剂换热之后, 从气态变为液态并存储于外筒体底部,如果液态制冷剂的量过大,会将底部的螺旋盘管部 分淹没,减少了螺旋盘管的换热面积,影响到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冷凝器内底部的换热管被液 态制冷剂淹没的,本专利技术的换热效率更高。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卧式套管冷凝器,包括内筒体、外筒体、换热管、进气管及出液管,进气管设于 内筒体上,内筒体套设于外筒体内并在其间形成换热腔,换热管位于换热腔内,在内筒体上 设有透气孔;还包括有储液腔,该储液腔位于冷凝器的底部,且储液腔同时与换热腔、出液 管相通。前述技术方案至少可以包括如下三种具体结构1、所述内筒体的中心轴线高于所述外筒体的中心轴线,所述储液腔位于所述外筒 体的底部。2、所述外筒体的底部向下凸出而形成所述储液腔。此时,所述储液腔可通过在所 述外筒体上冲压成型。3、在所述外筒体的下部连接有储液包,该储液包与所述外筒体之间的空腔为所述 储液腔,在所述外筒体的底部对应储液包的位置开设通孔,所述储液腔通过该通孔与所述 外筒体的内部相通。进一步,所述透气孔设于所述内筒体的上部。所述外筒体包括两个半筒体及两个端盖,两个半筒体焊接连接而形成筒体,两个 端盖分别连接在该筒体的两端。该螺旋盘管缠绕在所述内筒体的外围。使用前述冷凝器,其换热过程是a、气态制冷剂通过进气管、透气孔进入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的换热腔;b、气态制冷剂与螺旋盘管内的介质换热后变为液态;C、液态制冷剂经储液腔、出液管排出;当液态制冷剂过多时,可以缓存于冷凝器底 部的储液腔。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在外筒体的底部设有储液腔,避免液态制冷剂将 螺旋盘管淹没,提高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轴向剖视图;图2是图1的轴断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轴向剖视图;图4是图3的轴断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轴向剖视图;图6是图5的轴断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筒体,2、外筒体,3、螺旋盘管,4、进气管,5、透气孔,6、储液腔,7、出液管,8、通 孔,9、换热腔,10、储液包。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一种卧式套管冷凝器,包括内筒体1、外筒体2、螺旋盘管3、进气 管4及出液管5,进气管4设于内筒体1上,内筒体1套设于外筒体2内并在其间形成换热 腔9,螺旋盘管3位于换热腔9内且缠绕在内筒体1上,在内筒体1上设有透气孔5 ;还包括 有储液腔6,该储液腔6位于冷凝器的底部,在螺旋盘管3的下方,且储液腔6同时与换热腔 9、出液管7相通。本实施例中,透气孔5设于内筒体1的上部,外筒体2包括两个半筒体及两个端 盖,两个半筒体焊接连接而形成筒体,两个端盖分别连接在该筒体的两端。内筒体1的中心轴线高于外筒体2的中心轴线,内筒体1与外筒体2之间由于偏 心而在外筒体2的内部下方形成一个较大的空腔,储液腔6即位于空腔的下方,外筒体2的 底部。本实施例所述冷凝器的换热过程是a、气态制冷剂通过进气管4、透气孔5进入外筒体2与内筒体1之间的换热腔9 ; b、气态制冷剂与螺旋盘管3内的介质换热后变为液态;C、液态制冷剂经储液腔6、出液管7 排出;当液态制冷剂过多时,可以缓存于外筒体底部的储液腔6。由于在外筒体2的底部设有储液腔6,避免液态制冷剂将螺旋盘管3淹没,提高了 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实施例二如图3、图4所示,外筒体2的底部向下凸出而形成所述储液腔6 ;储液腔6通过在 外筒体2上冲压成型。本实施例的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三如图5、图6所示,在外筒体2的下部连接有储液包10,储液包10的周边与外筒体 2焊接,该储液包10与外筒体2之间的空腔为所述储液腔6,在外筒体2的底部对应储液包的位置开设通孔8,储液腔6通过该通孔8与外筒体2的内部相通,液态制冷剂通过通孔8 进入储液腔6。本实施例的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发 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套管冷凝器,包括内筒体、外筒体、换热管、进气管及出液管,进气管设于内 筒体上,内筒体套设于外筒体内并在其间形成换热腔,换热管设于换热腔内,在内筒体上设 有透气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储液腔,该储液腔位于冷凝器的底部,且储液腔同时与换 热腔、出液管相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卧式套管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的中心轴线高于所述 外筒体的中心轴线,所述储液腔位于所述外筒体的底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卧式套管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的底部向下凸出而形 成所述储液腔。4.如权利要求3所述卧式套管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通过在所述外筒体上 冲压成型。5.如权利要求1所述卧式套管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筒体的下部连接有储液 包,该储液包与所述外筒体之间的空腔为所述储液腔,在所述外筒体的底部对应储液包的 位置开设通孔,所述储液腔通过该通孔与所述外筒体的内部相通。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卧式套管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设于所述 内筒体的上部。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卧式套管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包括两个 半筒体及两个端盖,两个半筒体焊接连接而形成筒体,两个端盖分别连接在该筒体的两端。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卧式套管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螺旋盘 管,该螺旋盘管缠绕在所述内筒体的外围。9.一种卧式套管冷凝器换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气态制冷剂通过进气管、透气孔进入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的换热腔;b、气态制冷剂与换热管内的介质换热后变为液态;C、液态制冷剂经储液腔、出液管排出;当液态制冷剂过多时,可以缓存于冷凝器底部的 储液腔。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套管冷凝器,包括内筒体、外筒体、换热管、进气管及出液管,进气管设于内筒体上,内筒体套设于外筒体内并在其间形成换热腔,换热管位于换热腔内,在内筒体上设有透气孔;还包括有储液腔,该储液腔位于冷凝器的底部,且储液腔同时与换热腔、出液管相通。本专利技术的换热效率高。文档编号F25B39/04GK102109255SQ20091026079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9日专利技术者吴扬军, 周艳彬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套管冷凝器,包括内筒体、外筒体、换热管、进气管及出液管,进气管设于内筒体上,内筒体套设于外筒体内并在其间形成换热腔,换热管设于换热腔内,在内筒体上设有透气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储液腔,该储液腔位于冷凝器的底部,且储液腔同时与换热腔、出液管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艳彬吴扬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