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式沼气厌氧消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959348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沼气生成装置领域,涉及一种蜂巢式沼气厌氧消化装置,在构造上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包括蜂巢式发酵装置和围绕蜂巢的环形调节池及环形沉淀池,蜂巢式发酵装置由至少三个相互独立的处理单元构成蜂巢状而成,每个处理单元通过底部的管道和阀门与所述沉淀池连通,作为排渣通道,在其上部同时设溢流口与沉淀池连接,作为料液通道。处理单元为一个六边形柱体,池墙顶部由六边形转换成圆形,在圆形上构筑削球盖,每个柱体之间紧密结合,形成一个蜂巢整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充分满足厌氧消化工艺要求,多个单元结构给料液流程的安排上提供了很大的选择余地,可以使工艺设计达到最优化,同时具有非常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并能节约用地和降低建设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沼气生成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巢式沼气厌氧消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粪污处理主要是通过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技术,其中现有的厌氧发酵是 通过常温厌氧消化器来实现的。现有的常温厌氧消化器主要由一个单体罐构成,使用时, 将由粪污构成的物料放入该单体罐中,兌入6—9倍的水,使粪污水解,然后进行厌氧发酵后出仓。该现有的常温厌氧消化器存在如下问题(l)需要的周期长,处理效率低该厌氧消化器每处理一罐物料需要30天以上, 一般在50 — 60天,处理周期较长,大大影响了对粪污进行处理的效率。(2)无法进行工业化连续处理由于该厌氧消化器是将水解、厌氧发酵等处理过程均放在一个罐体中完成,在处理过程中,必须等待罐体中的物料经5 0—60天处理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罐物料的处理,而无法进行边进料、边 出料的连续化处理,从而造成该种厌氧消化器的处理效率极低。(3)有害菌灭活率低 该种常温厌氧消化器对粪污中的有害菌的灭活率只有3 0%— 4 0%,远远低于国家规 定的粪污处理有害茵灭活率90%的标准,从而对处理产物的后续利用产生不良的影响。 (4)沼气产量较低由于该常温厌氧消化器所采用的常温厌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蜂巢式沼气厌氧消化装置,包括调节池(1)和设于调节池(1)内的沉淀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内设置有蜂巢式发酵装置(3),所述蜂巢式发酵装置(3)由至少三个相互独立的处理单元(4)构成蜂巢状而成,每个处理单元(4)构成一个独立的发酵池,通过其底部的管道(5)与沉淀池(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蔡成元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佛州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