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金止嗽化痰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9330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肺热痰引起的咳嗽黄痰,胸膈不畅,喉痛音哑,大便干燥的组方及其制备工艺。优选制剂为滴丸和软胶囊制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肺热痰引起的咳嗽黄痰,胸膈不畅,喉痛音哑,大便干燥的组方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肺热痰引起的咳嗽黄痰,胸膈不畅,喉痛音哑,大便干燥是临床多见症状,中医常采取清肺,化痰,止嗽的手段对其进行治疗,且疗效显著。清金止嗽化痰丸是其代表药。但实践中,由于该药在制备中是将药材打粉入药,导致杂质多,剂量大等缺点,严重影响其临床应用。经过本专利技术的提取工艺制备的制剂较之普通丸剂更能够集药物之精华和厚放,易于溶解和吸收,疗效快,用药时间短,因此,疗效更理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范围广、易接受、易吸收、高效、低剂量、无副作用的中药滴丸、软胶囊、颗粒、咀嚼片、合剂的制备工艺,其制得的药丸可用于主治肺热痰引起的咳嗽黄痰,胸膈不畅,喉痛音哑,大便干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的组方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每1000个剂量单位的制剂由以下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黄芩48~864份熟大黄 6~108份知母6~108份天花粉 24~432份麦冬 6~108份化橘红 6~108份苦杏仁(去皮炒) 6~108份 桑白皮(蜜炙) 12~216份浙贝母 12~216份桔梗12~216份枳壳(去瓤麸炒) 12~216份甘草 1.5~27份前胡6~108份 百部 6~108份优选黄芩96份熟大黄12份知母12份天花粉 48份麦冬 12份化橘红 12份苦杏仁(去皮炒) 12份桑白皮(蜜炙) 24份浙贝母 24份桔梗24份枳壳(去瓤麸炒)24份甘草3份前胡12份百部 12份以上组成中,药的重量是以生药计算的,每1份可以是1克,也可以是公斤或吨,如果用克为单位,该配方组成可制成药物制剂1000剂。所述1000剂指,制成的成品药物制剂,如制成软胶囊制剂1000粒、滴丸1000丸、颗粒剂1000g等,作为颗粒剂也可以制成大包装,如100~500袋,具体可以是100袋、125袋、200袋、250袋、500袋等,每袋可作为1次服用剂量。以上组成,可制成50~1000次服用剂量的制剂,如作为颗粒剂,制成125袋,每次服用1~2袋,共可服用62.5~125次。以上组成是按重量作为配比的,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为单位,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毫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者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重量配比的比例不变。上述配比的中药原料经过本专利技术的新工艺进行提取加工,得到本专利技术的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根据需要加入适宜的赋形剂制成适合药用的任何一种制剂形式,该制剂可以是滴丸、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合剂、膏剂、糖浆剂。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方法a(工艺①)(1)取枳壳、化橘红、前胡三味药材,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将粉碎的药材投入超临界萃取釜中,当萃取压力10~40Pa,萃取温度20~65℃,萃取时间1.0~5.0h,得萃取物;β-CD包合,最佳工艺为水油与β-CD比为1∶6~15,超声30~70min,得包合物;(2)取桔梗、麦冬,用2~10倍量的甲醇提取2~5次,回收提取液,其浓缩物溶于少量甲醇,倾入丙酮中,抽滤,滤液回收即可;(3)取剩余药材,用50~85%乙醇先浸泡30~60分钟,再加热回流提取2~4次,每次0.5~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该活性成分适合于制备本专利技术的滴丸和软胶囊等各种制剂。方法b(工艺②)(1)取枳壳、化橘红、前胡、天花粉四药材打粉入药;(2)其余药材处理同上;(3)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该活性成分适合于制备本专利技术的除滴丸和软胶囊以外的各种制剂。以上方法得到的本专利技术的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经过进一步加工,即可制备成本专利技术的制剂。本专利技术的制剂,不同剂型方法不同,以下为几种优选剂型的制备方法。(1)滴丸的制备本专利技术的滴丸,其中活性成分与辅料的比例为1∶0.5~10,优选的比例为1∶2~4,最优选的比例为1∶3。以上所述辅料具体为聚乙二醇分子量在400至10000之间的聚乙二醇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如聚乙二醇400(PEG4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者它们的混合物、或其它适宜制成滴丸的其他辅助成分,如甘油、明胶、或者硬质酸钠等。本专利技术的滴丸的制备采取以下步骤①准备好下述原料活性成分、辅料和/或其它非活性组分;②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③加热化料,移入滴丸机的滴灌,药液通过滴头滴入液体低温液体石蜡中,除去液体石蜡,选丸,即得。(2)软胶囊的制备本专利技术的软胶囊制剂为活性成分和可药用的有机溶剂以及制造软胶囊壳的材料组成。其中的有机溶剂选自聚乙二醇400、吐温80、甘油、丙二醇、异丙醇、去氢大豆油、植物油、芳香油,其中制造软胶囊壳的材料是明胶或阿拉伯胶、水、增塑剂和防腐剂,软胶囊壳中明胶或阿拉伯胶与增塑剂的重量比为1.0∶0.4~1.0,明胶与水的重量比为1.0∶0.8~1.2;每粒软胶囊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是50mg~500mg。本专利技术的制剂的制备方法,经过以下步骤A.取明胶,甘油,纯水,加热溶胶,加适量防腐剂,制备胶皮;B.取活性成分溶于有机溶剂,加适量水,经软胶囊机制备成软胶囊。(3)颗粒剂的制备步骤如下将所得活性成分,加入一定量的矫味剂、填充剂、润滑剂,制粒,即得颗粒。(4)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所得活性成分,加入一定量的矫味剂、填充剂、润滑剂,制粒,干燥,压片,即得咀嚼片。颗粒剂、咀嚼片制备中所述的填充剂选自乳糖、蔗糖、糊精、淀粉、微晶纤维素、甘露醇、预胶化淀粉、山梨醇、木糖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矫味剂选自香草、樱桃、葡萄、桔子、柠檬、薄荷、草莓、香蕉、菠萝、水蜜桃香精、麦芽糖醇、糖精钠、蛋白糖、蔗糖、阿斯巴甜、甜菊苷中之一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适宜的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滑石粉、微粉硅胶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以下通过实验数据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了证明改变工艺后的临床可行性,我们对该药物进行了其主要药效学、毒理学研究,观察其治疗作用,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1、对小鼠的镇咳作用按照文献方法,选取合格的敏感小鼠52只,雌雄不拘,随机分成4组。工艺①浸膏组0.35g/kg,工艺②浸膏组1.0g/kg,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0.5%可待因0.2ml/10g,均灌胃给药,连续4d,于末次给药后30min,给小鼠再次接受氨气刺激,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咳嗽次数。试验数据经组间t检验,结果见表1。表1对氨水致小鼠咳嗽的影响(x±s) 表中数据表明,该浸膏可明显减少由氨水所致小鼠的咳嗽次数,与空白组比较P<0.01,说明其有良好的镇咳作用。2、对小鼠的祛痰作用选取小鼠40只,体重16~20g,雌雄兼有,随机分成4组,按照上法给药,其中阳性对照组给氯化铵溶液1.0g/kg体重。末次给药后30min各鼠腹腔注射5%酚红溶液0.25ml/20g小鼠体重,30min后将小鼠处死,剥离气管,剪相同长度气管段放人1ml生理盐水中,加1mol/LNaOH0.1ml,放置2h,于721型分光光度计546nm处测吸收度(OD),结果见表2。表2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x±s)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每1000个剂量单位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芩48~864份熟大黄6~108份知母6~108份天花粉24~432份麦冬6~108份化橘红6~108份 苦杏仁(去皮炒)6~108份桑白皮(蜜炙)12~216份浙贝母12~216份桔梗12~216份枳壳(去瓤麸炒)12~216份甘草1.5~27份前胡6~108份百部6~108 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每1000个剂量单位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芩 48~864份熟大黄 6~108份 知母 6~108份天花粉 24~432份麦冬 6~108份 化橘红 6~108份苦杏仁(去皮炒) 6~108份 桑白皮(蜜炙) 12~216份浙贝母 12~216份桔梗 12~216份枳壳(去瓤麸炒) 12~216份甘草 1.5~27份前胡 6~108份 百部 6~108份。2.权利要求1的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每1000个剂量单位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芩 96份 熟大黄 12份 知母 12份天花粉 48份 麦冬 12份 化橘红 12份苦杏仁(去皮炒) 12份 桑白皮(蜜炙) 24份 浙贝母 24份桔梗 24份 枳壳(去瓤麸炒) 24份 甘草 3份前胡 12份 百部 12份。3.权利要求1或2的任何一项中药制剂,是滴丸、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合剂、膏剂、糖浆剂。4.权利要求3的中药制剂,经过对所述原料进行提取加工,得到活性成分,根据需要加入适宜的辅料制成。5.权利要求4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经过以下步骤制备方法a(工艺①)(1)取枳壳、化橘红、前胡三味药材,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将粉碎的药材投入超临界萃取釜中,当萃取压力10~40Pa,萃取温度20~65℃,萃取时间1.0~5.0h,得萃取物;β-CD包合,最佳工艺为水油与β-CD 比为1∶6~15,超声30~70min,得包合物;(2)取桔梗、麦冬,用2~10倍量的甲醇提取2~5次,回收提取液,其浓缩物溶于少量甲醇,倾入丙酮中,抽滤,滤液回收即可;(3)取剩余药材,用50~85%乙醇先浸泡30~60分钟,再加热回流提取2~4次,每次0.5~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为本发明的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该活性成分适合于制备本发明的滴丸和软胶囊等各种制剂。方法b(工艺②)(1)取枳壳、化橘红、前胡、天花粉四药材打粉入药;(2)其余药材处理同上;(3)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为本发明的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该活性成分适合于制备本发明的除滴丸和软胶囊以外的各种制剂。6.权利要求5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滴丸,其中活性成分与辅料的比例为1∶0.5~10,所述辅料为分子量在400至10000之间的聚乙二醇以及它们的混合物,选自聚乙二醇400(或6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其制备方法是将药物活性成分与适宜辅料于60~115℃混合均匀后,调节滴头大小以控制滴丸重量,以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为冷却剂滴制而成,冷却剂温度为-10~5℃。7.权利要求5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囊,其内容物由活性成分和适当的基质组成,其中每粒软胶囊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是50mg~500mg;其中的基质选自聚乙二醇400、吐温80、甘油、丙二醇、异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阜康仁生物制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