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9326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大黄50-350份、赤芍20-280份、桃树皮30-250份、冰片5-50份、蜂蜡1-120份、麻油500-5000份。首先将大黄、赤芍以及桃树皮药材在100℃干燥12小时,粉碎,过14目筛,待麻油烧开后,加入已粉碎好的大黄、赤芍、桃树皮,加麻油煎熬,直至炸枯变黑后,用漏勺将变黑药材捞出,加入蜂蜡使之融化,冷却至70-80℃时再加入冰片和搅拌均匀,待凉即可装瓶或制备成油纱布使用。本药物处方组成简单,在保护创面、抗菌消炎、收敛止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尤其适合于在军事战争中烧伤一线急救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的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的烧伤药物。
技术介绍
烧伤,中医称为火烧疮、汤火伤、火疮、汤泼火伤等。关于烧伤的病机认识和治疗,历代劳动人民在向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祖国医学对烧伤的研究,历史悠久,贡献很大。晋代葛洪《肘后方》(公元341年)和晋末《刘涓子鬼遗方》(公元483年)中,已有治疗汤火灼伤的记载,其中以柏白皮、山栀、白芷、丹参、甘草等具有抗菌消炎、活血收敛作用的药物,以猪脂熬膏外敷等方法迄今仍被后人广泛使用。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公元652年)初步提出了烧伤的内服外治方法,其中栀子、黄芩、白蔹等配成的药液清洗创面具有特效。之后王焘之《外治秘要》(公元752年)和王肯堂《外科准绳》(公元1602年)中对烧伤的治疗记录甚详,是烧伤治疗中的一项宝贵经验。在烧伤治疗中,烧伤创面的处理和用药最为关键。近年来,国内外对防治烧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皆有较大进展,目前在治疗烧烫伤中最常用的是京万红软膏和磺胺嘧啶银软膏,京万红软膏虽然也属于纯中药制剂,但由于其换药次数多、疗程较长、容易造成痂下感染等缺点常不被采用,磺胺嘧啶银软膏虽然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其作用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比例的原料制备的 大黄50-350份、赤芍20-280份、桃树皮30-250份、冰片5-50份、蜂蜡1-120份、麻油500-5000份。优选的重量比例的原料如下大黄240份、赤芍180份、桃树皮150份、冰片25份、蜂蜡18份、麻油1000份。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浸渍有治疗有效量的上述药物组合物的纱布。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治疗有效量的上述药物与医药学上可接受的外用辅料组成的制剂,所说的外用辅料包括凡士林等,所说的制剂为软膏。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比例将大黄、赤芍和桃树皮加麻油煎熬,直至炸枯变黑后,用漏勺将变黑药材捞出,加入蜂蜡使之融化,冷却至70-80℃时再加入冰片和搅拌均匀,待凉即可装瓶备用。本专利技术的烧伤药物是经过多年在民间和医院临床使用,从中医药学角度,反复筛选而得到的优选配方,选用上述五种成分是因为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堂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或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功效为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外敷主治痈肿疮毒、水火烧烫。临床应用因其清热解毒、清火消肿,故煎、为膏、为末、为酊等涂、洗、敷水火烫烧灼,疗效显著。其药理作用抗菌,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等抗菌作用较强。体外实验最敏感的细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其次为绿脓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其抑制原理是这些蒽醌衍生物对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并有收敛作用。赤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性苦,微寒,归肝经。赤芍始载于《本经》,列为中品,古人用芍药主治“腹痛、头痛、肿脓”,陶弘景将芍药分为赤、白两种,赤芍功能主治为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外敷主治痈肿疮毒、水火烧烫、跌打损伤、瘀积作痛。桃树皮为蔷薇科植物桃Amygdalus L.,或山桃Adavidiana C.de Vos exHenry除去栓皮的树皮。夏秋季剥取,切碎晒干。本品味苦、辛,无毒。主要成分为桃皮素、柚皮素、橙皮素等成分。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杀菌的功效。主治疮痈肿毒、烧烫伤、瘰疬、湿疮、湿癣以及各种疼痛。冰片为龙脑香科常绿乔木龙脑香的树干经蒸馏冷却而成的结晶,称龙脑冰片,其主要成分有右旋龙脑龙脑香二醇酮等,应用于局部对感觉神经的刺激较轻,而有某些止痛及温和的防腐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猪霍乱弧菌有抑制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对烧伤创面及其感染创面具有清热消炎,消肿止痛,防腐生肌之功效。蜂蜡为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分泌的蜡质,经精练而成。其功效为解毒、收敛、生肌、止痛。主治疡痈久溃不敛,水火烫伤等症。临床应用主要是烧伤外制之基质,亦可制成蜂蜡膏涂抹创面。其化学成分主要有四类,即酯类(软脂酸蜂花酯约占80%)、游离酸类、游离醇类、烃类。芝麻油为胡麻科植物芝麻的成熟种子中压出的脂肪油,载于《本草经集注》。其功效为润燥通便、解毒、生肌,主治疮肿、溃疡、疥癣,皮肤皲裂等症。临床应用主要为解毒生肌、润肤止痛,是烧伤科油剂、糊剂、软膏剂、纱布剂等外制法制剂良好的赋形剂。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甘油酯35.2%、油酸甘油酯46%、软脂酸性甘油酯7.3%、硬脂酸性甘油酯4.4%。此处方成份,相互提携、相益得彰,在治疗烧伤、烫伤中具有绝好疗效。本专利技术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为一种外用药物,其使用方法与常规的外用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相同。本专利技术的药物无毒性,临床应用证明,对各种烧烫伤均有十分显著的疗效。综上所述本烧烫伤配伍合理、组方简单,治疗效果满意,具有止痛,减少渗出有湿润的作用,同时又有收敛的效能,价格低廉,愈合快,痛苦小有明显抑菌抗感染的药物。本专利技术药物可使深度烧伤创面以及散在的肉芽创面,可使之由油污不洁,转为新鲜致密,促进周边上皮及芽面残存的皮岛增生蔓延,不用植皮,创面即可愈合,这样就减轻可病人痛苦,尤其对幼儿、老人、体弱的病人更具有现实意义,对晚期散在肉芽创面能加速创面愈合,愈合后瘢痕松软,外观平整,色泽粉红,很少孪缩,这对于缩短疗程,保证肢体功能也很有价值。在保护创面、抗菌消炎、收敛止痛等方面具有综合的作用,本药处方搭配合理、作用明确,在临床验证中具有明显的疗效,尤其适合于在军事战争中的一线急救中使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选取大黄240份、赤芍180份、桃树皮150份、冰片25份、蜂蜡18份、麻油1000份,先将大黄、赤芍、桃树皮药材在100℃干燥12小时,粉碎,过14目筛,待麻油烧开后,加入已粉碎好的大黄、赤芍、桃树皮,文火加热煎熬,直至炸枯变黑后,用漏勺将变黑药材捞出,加入蜂蜡使之融化,冷却至70℃时再加入冰片搅拌均匀,待凉即可装瓶,备用。实施例2选取大黄240份、赤芍180份、桃树皮150份、冰片25份、蜂蜡18份、麻油1000份,先将大黄、赤芍、桃树皮药材在100℃干燥12小时,粉碎,过14目筛,待麻油烧开后,加入已粉碎好的大黄、赤芍、桃树皮,文火加热煎熬,直至炸枯变黑后,用漏勺将变黑药材捞出,加入蜂蜡使之融化,冷却至80℃时再加入冰片,搅拌均匀,待凉后,将其平摊于折叠纱布上,厚度以2mm为宜,待高温消毒后,即得油纱布,备用。实施例3 选取大黄50份、赤芍280份、桃树皮250份、冰片50份、蜂蜡120份、麻油5000份,先将大黄、赤芍、桃树皮药材在100℃干燥12小时,粉碎,过14目筛,待麻油烧开后,加入已粉碎好的大黄、赤芍、桃树皮,文火加热煎熬,直至炸枯变黑后,用漏勺将变黑药材捞出,加入蜂蜡使之融化,冷却至70℃时再加入冰片,搅拌均匀,待凉即可装瓶,备用。实施例4采用实施例1的药物进行治疗病例1张××,男,44岁,工人,火焰烧伤面积22%,属深II o至IIIo混合型,双手指烧伤严重,九个手指伸指肌腱及部分骨质外露,已形成干性坏死,首先将坏死组织清除,外敷本药27天创面愈合。病例2王××,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比例的原料制备的:大黄50-350份、赤芍20-280份、桃树皮30-250份、冰片5-50份、蜂蜡1-120份、麻油500-500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比例的原料制备的大黄50-350份、赤芍20-280份、桃树皮30-250份、冰片5-50份、蜂蜡1-120份、麻油500-500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比例的原料制备的大黄240份、赤芍180份、桃树皮150份、冰片25份、蜂蜡18份、麻油1000份。3.一种浸渍有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或2的药物组合物的纱布。4.一种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或2的药物组合物与医药学上可接受的外用辅料组成的制剂。5.制备权利要求1或2的药物组合物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明靳小青谷爱梅黄宝康沈越陆翠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