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1633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制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其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的表现而定益气补肾化淤治则,采用中药黄芪,生蒲黄,五灵脂,水蛭,地鳖虫,乳香,莪术,制军,蜈蚣,仙灵脾,巴戟天,当归制备口服胶囊剂,配合灌肠剂,外用热敷、冷敷膏剂因人而异进行组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使治疗效果从多方位发挥作用。临床应用结果显示:对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育不孕症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制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起其引发的不孕不育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介绍
子宫内膜异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多见于30-40岁的育龄妇女,特别是连续五年无月经中断的妇女,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大约为5-10%的妇女,呈现更高的发病率。一般在初潮前不发生,但在20岁前的年轻患者也并不罕见。绝经期的异位子宫内膜逐渐萎缩吸引,妊娠和口服性激素抑制排卵,均能防止本病的发展,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其发病机理与卵巢的周期性排卵有一定的关系。偶可遇到绝经后多年至70-80岁的老年妇女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提示在绝经若干年后,卵巢尚有可能分泌少量的雌激素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出现下述不同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发作。无症状者约为20%左右。1)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以继发性,渐进性痛经为特点。痛经大多发生在经前、经期,多为经前1-2天,经期第一天最剧,月经于净后疼痛缓解以致消失,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和腰骰部,可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大腿,疼痛程度与病灶大小不一定成正比。如异位内膜累及子宫直肠及子宫直肠后陷及子宫股骨韧带时,多有性交痛和肛门附胀感,经期尤甚。2)月经失调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急腹痛,若卵巢内膜异位囊肿破裂,则可出现急腹痛,多发生于月经期,并伴有恶心呕吐和肛坠胀感。有时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亦可有经前点滴出血。3)不孕内膜异位患者不孕率达60%以上,可能与盆腔结构的改变、卵巢激素的变化、自身免疫应有关、较正常妇女不孕率高3倍多。4)肠道或泌尿道症状,异位病灶累及直肠、乙状结肠、膀胱、输尿管时,可出现排便困难、腹泻、便秘、甚至周期性便血、尿频、尿急、血尿等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非手术疗法有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西医的治疗方法为假孕疗法、高效孕激素疗法、假绝经疗法和激素治疗,效果不甚满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组合物。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剧的痛经,卵巢内膜样囊肿(简称巧克力囊肿)排卵功能障碍和不孕等症象,中医辨证属血瘀痛经和肾虚范畴。本专利技术以内异症属下焦积瘀为主,痛经时可伴冷汗,恶心呕吐,腹泻诸寒象,故以温通为主,并投微寒之晶以佐之。又见肾虚,也须顾及。按“气行则血行”,“久病多虚”治则,以黄芪甘温入脾、肺经,补肺升阳,托毒消肿之功,治妇人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月侯不匀诸症;含查蛭咸苦入肝、膀胱经,专破瘀结,有通月经作用,《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其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专入血分而不伤气,二药为本专利技术药物主药。配甘平入肝、脾经、行瘀活血的生浦黄治死血腹痛;甘温辛入肝经的五灵脂行血、止痛、散瘀,前者性滑而行血,后者气臊而散血,皆入厥阴经,二者亦构成活血破瘀,消瘤止痛的名方失笑散;以辛温香窜入肝、脾经以活血祛瘀止痛的乳香,苦辛温入肝经、除气中之血而破瘀散气的莪术;咸寒入肝,膀胱经的雌性地鳖虫的干燥尸体破瘀活血,通经止痛;合制军(大黄)、酒制以减其苦寒,入脾、肝、大肠经,配合水蛭,地鳖虫破积行瘀,除瘀热,有大黄蔗虫丸与下瘀血汤之意;少量蜈蚣辛温香窜入肝经,可散结攻毒去恶血;方内集诸祛瘀名“将”,护主攻瘀;随入甘香微辛温入肝、肾经的仙灵脾和巴戟天,在祛瘀使脏腑经络通畅条件下,补肾益精,助天癸运行;九药均为辅药。本方不选诸祛瘀古方中之桃仁,而独选甘辛苦温入肝、脾经的当归,以补血、活血、润躁,合黄芪则补血,合大黄则破血,走而不守,引方中诸药入经,又调和诸药,实为佐使之用。本专利技术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这个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的表现而定益气补肾化瘀治则。采用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口服胶囊剂(每付中药)黄芪5-30克,生蒲黄5-20克,五灵脂5-20克,水蛭5-20克,地鳖虫5-20克,乳香1-10克,莪术5-20克,制军5-20克,蜈蚣1-10克,仙灵脾5-30克,巴戟天5-20克,当归5-20克。制备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口服胶囊剂的中药原料优选重量配比是黄芪21克,生蒲黄9克,五灵脂15克,水蛭9克,地鳖虫12克,乳香9克,莪术12克,制军9克,蜈蚣3克,仙灵脾6克,巴戟天9克,当归12克。采用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灌肠方剂(每付中药)黄芪5-20克,生蒲黄5-20克,五灵脂5-20克,乳香1-10克,没药1-10克,莪术5-20克,地鳖虫5-20克,水蛭5-20克,制军1-10克,仙灵脾5-20克,补骨脂5-20克,桃仁5-20克。制备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灌肠方剂的中药原料优选重量配比是黄芪12克,生蒲黄12克,五灵脂9克,乳香6克,没药6克,莪术15克,地鳖虫12克,水蛭12克,制军6克,仙灵脾9克,补骨脂12克,桃仁12克。本专利技术的灌肠方是因内异症病灶集中在盆腔,将中药液灌入乙状结肠及降结肠的大肠司吸收部分,可将中药以较高浓度吸收到贴近病灶的盆腔腹膜和病灶部位提高效果。但为防刺激肠粘膜,灌注诸药的浓度适当减低,故又加作用相似的没药苦平入肝经。散瘀止痛。将口服方当归改成破血行瘀润肠之桃仁,以增加祛瘀作用,主要协助口服方使内异症卵巢内膜样囊肿及输卵管阻塞现象明显吸收缩小,方内省去祛瘀止痛的蜈蚣。适应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出现卵巢内膜样囊肿和输卵管阻塞或部分阻塞者,与口服方配合使用。采用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外用敷热方剂(每付中药)川乌头,艾叶,鸡血藤,防风,五茄皮,红花,川芎,白芷,羌独活,威灵仙,以上10味药各5-100克。制备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外用敷热方剂的中药原料优选重量配比是川乌头90克,艾叶70克,鸡血藤50克,防风10克,五茄皮10克,红花20克,川芎25克,白芷60克,羌独活70克,威灵仙90克。本专利技术的外用敷热方是按子宫内膜异位症属瘀,为寒证,故均用温通药,其中不分主辅,但竭尽祛风通络,温窜散瘀之力组合成方。方中川乌头辛温入膀胱、肝、肾经,搜风胜寒,化顽痰,治阴疽肿毒。艾叶苦微温而香窜,入肝、脾、肾经,暖气血而温经脉,治经行冷腹痛。防风辛甘温,入膀胱、肝、肺、脾、胃经,解表祛风化湿,自上而达全身,以风治湿,本于阳;与羌独活辛温入肝、肾经,祛风胜湿,通络止痛,自下而达全身以湿化风,本于阴,二者疏通全身之络。五茄皮辛苦温入肝、肾经,祛风化湿,强筋通络,破逐恶风血。红花辛温入心、肝经,活血散瘀,通经止痛。川芎辛温入肝、胆经,活血搜风,行风止痛,下行血海,破症结与宿血。白芷辛温入肺、胃、大肠经,燥湿,散风,排脓,治妇女赤白带下,痛肿疮疡。威灵仙辛咸温入膀胱经,散风祛湿,通经止痛,治妇人气血滞痛。本方辛温行血散结。将碎药缝在布袋内,隔水蒸30分钟后,敷于下腹,促使辛窜温性中药趁热蒸气透入下腹腔与盆腔,促进盆腔血流,促进卵巢内膜样囊肿、内膜异位组织和输卵管内阻塞的组织物吸收。一包药可反复使用7次。敷时可下垫毛巾,以防烫伤。适应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性和慢性盆腔炎。采用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外用敷冷方剂(每付中药)生大黄粉20-100克,芒硝40-500克。制备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外用敷冷方剂的中药原料优选重量配比是生大黄粉80克,芒硝450克。本专利技术的外用敷冷方是以生大黄苦寒入脾、胃、肝、大肠经,外敷用可破积行瘀,清热;芒硝咸寒入胃、大肠、三焦经,外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采用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口服胶囊剂(每付中药):黄芪5-30克,生蒲黄5-20克,五灵脂5-20克,水蛭5-20克,地鳖虫5-20克,乳香1-10克,莪术5-20克,制军5-20克, 蜈蚣1-10克,仙灵脾5-30克,巴戟天5-20克,当归5-20克;或采用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灌肠剂(每付中药):黄芪5-20克,生蒲黄5-20克,五灵脂5-20克,乳香1-10克,没药1-10克,莪术5-20克,地鳖 虫5-20克,水蛭5-20克,制军1-10克,仙灵脾5-20克,补骨脂5-20克,桃仁5-20克;或采用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外用敷热膏剂(每付中药):川乌头,艾叶,鸡血藤,防风,五茄皮,红花,川芎,白芷,羌独活,威灵仙 ,以上10味药各5-100克;或采用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外用敷冷膏剂(每付中药):生大黄粉20-100克,芒硝40-500克。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5-4-6 20051002491951.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采用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口服胶囊剂(每付中药)黄芪5-30克,生蒲黄5-20克,五灵脂5-20克,水蛭5-20克,地鳖虫5-20克,乳香1-10克,莪术5-20克,制军5-20克,蜈蚣1-10克,仙灵脾5-30克,巴戟天5-20克,当归5-20克;或采用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灌肠剂(每付中药)黄芪5-20克,生蒲黄5-20克,五灵脂5-20克,乳香1-10克,没药1-10克,莪术5-20克,地鳖虫5-20克,水蛭5-20克,制军1-10克,仙灵脾5-20克,补骨脂5-20克,桃仁5-20克;或采用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外用敷热膏剂(每付中药)川乌头,艾叶,鸡血藤,防风,五茄皮,红花,川芎,白芷,羌独活,威灵仙,以上10味药各5-100克;或采用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外用敷冷膏剂(每付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瑾刘梅英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绿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