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相应的触控侦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91024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多个间隔物、多个第二电极、多个第一方向晶体管及多个第二方向晶体管。该第一基板上覆盖一第一电极。该多个间隔物设置于该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以隔开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该多个第二电极设置在该第二基板上且相对于该第一电极。其中,每个第二电极分别电性耦接至一第一方向晶体管及一第二方向晶体管,以在按压该触控面板时使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于被按压处相电性导通,并利用该第二电极上的电压决定是否开启该第一方向晶体管及该第二方向晶体管,从而从一第一方向上及一第二方向上判断该第二电极是否与该第一电极电性相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侦测领域,且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现今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中,个人数位助理(PDA)、行动电话(mobile phone)、 笔记本电脑(notebook)及平板电脑(tablet PC)等各种可携式电子产品都已经广泛地使 用触控面板(touch panel)作为其输入数据的介面工具,以取代如键盘、鼠标等传统的输入 装置。而触控面板与平面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的结合,从而使平面显示器具有触控 功能,已经成为触控侦测领域的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请参阅图1,其为一种现有的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该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器10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基板11、彩色滤光片(CF)基板12 及夹设在两块基板间的间隔物13以隔开薄膜晶体管基板11及彩色滤光片基板12,其中彩 色滤光片基板12上覆盖一层公共电极14,而薄膜晶体管基板11上分布有多个像素电极15 及多个感测晶体管16。公共电极14及像素电极15均采用透明导电材质,例如ITO而制成。 该每个像素电极15与感测晶体管16组合成一感测单元。请参阅图2,其为图1所示的感测单元的电路示意图。如图2所示,感测晶体管16 的栅极利用对应的栅极线(未标示)而电性耦接至栅极信号源17,而其源极电性耦接至对 应的像素电极15,其汲极电性耦接至积分器18。感测晶体管16利用栅极信号源17所提供 的栅极信号而依次导通,且当感测单元被按压时,感测单元的像素电极15与公共电极14相 互接触从而使公共电极14上的公共电压Vcom可传递至像素电极15,然后利用导通的感测 晶体管16而传递至积分器18,从而利用积分器18所读取的电压而判断出感测单元是否被 触摸。但是,积分器18所读取的电压与公共电极14上的公共电压有关,因此,积分器18 所读取的电压会受到使用者按压力度的影响,则该液晶显示器10的触控功能易于受环境 的影响,其精确度不高,且其在按压时易造成液晶显示器10显示不均勻的现象。此外,感测 单元内的感测晶体管16是受栅极信号源17所提供的栅极信号的控制而依次导通,因此,该 液晶显示器10的触控功能也受到栅极信号的扫描频率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不易受环境的 影响,感测精确度较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及多个间隔物。该第一 基板上覆盖一第一电极,该第二基板包括多个感测单元,而间隔物设置于两基板之间以隔 开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每个感测单元分别包括一第二电极、第一方向晶体管及第二方向晶体管。该第一方向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二电极,其源极电性耦接至一第一 信号源,而其汲极电性耦接至一第一接收器。其中当该感测单元被按压时,该第二电极与该 第一电极电性相通以利用该第一电极上的电压开启该第一方向晶体管从而在一第一方向 上侦测该感测单元是否被按压。该第二方向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二电极,其源极 电性耦接至一第二信号源,而其汲极电性耦接至一第二接收器。其中当该感测单元被按压 时,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一电极电性相通以利用该第一电极上的电压开启该第二方向晶体管 从而在一第二方向上侦测该感测单元是否被按压。优选地,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分别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优选地,该第一方向晶体管及该第二方向晶体管分别为薄膜晶体管。优选地,该触控面板与一显示面板集成在一起。其中,该第一方向晶体管的源极可 利用该显示面板上的栅极线而电性耦接至该第一信号源,而该第二方向晶体管的源极可利 用该显示面板上的数据线而电性耦接至该第二信号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多个间隔物、多个 第二电极、多个第一方向晶体管及多个第二方向晶体管。该第一基板上覆盖一第一电极。该 多个间隔物设置于该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以隔开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该多个第 二电极设置在该第二基板上且相对于该第一电极。其中,每个第二电极分别电性耦接至一 第一方向晶体管及一第二方向晶体管,以在按压该触控面板时使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 于被按压处相电性导通,并利用该第二电极上的电压决定是否开启该第一方向晶体管及该 第二方向晶体管,从而从一第一方向上及一第二方向上判断该第二电极是否与该第一电极 电性相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触控侦测方法,其适用于上述的触控面板。该触控侦测方法包 含提供一高电压至该第一电极;利用该第一接收器所接收之电压从而在该第一方向上判 断出该些感测单元是否被触摸;利用该第二接收器所接收之电压从而在该第二方向上判断 出该些感测单元是否被触摸;以及利用第一方向上的判断结果及第二方向上的判断结果从 而判断出哪个感测单元被触摸。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触控面板及触控侦测方法是利用第一电极上的电压只 是用来开启感测单元的第一方向晶体管及第二方向晶体管,而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所 接收的电压只分别与第一信号源及第二信号源有关,而与第一电极上的电压无关,因此第 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所接收的信号不易受环境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及触控侦测方 法其感测精确度比较高,且其应用于液晶显示器时也可改善液晶显示器显示不均勻的缺 陷。此外,由于第一方向晶体管及第二方向晶体管是否导通,是决定于感测单元是否被按 压,而不是决定于液晶显示器的栅极信号,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及触控侦测方法也不受 栅极信号的扫描频率的限制。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的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感测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揭示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触控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图3及4所示的晶体管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揭示的触控侦测方法的流程图,10:液晶显示器1112 彩色滤光片基板1314:公共电极1516 感测晶体管1718 积分器100110:第一基板120130 间隔物140150 感测单元151152:第一方向晶体管153160 第一信号源170180 第二信号源190210:第一电极220230 晶体管240 250 接收器薄膜晶体管基板 间隔物 像素电极 栅极信号源 触控面板 第二基板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 第二方向晶体管 第一接收器 第二接收器 第二电极 信号源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 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其具体实施方 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3及4,其中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揭示之触控面板的剖示图,而图 4为图2所示的触控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如图2及3所示,该触控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 110、第二基板120、及设置于两基板之间的多个间隔物130以隔开第一基板110及第二基板 120。第一基板110上覆盖一层第一电极140,而第二基板120上设置多个感测单元150。每个感测单元150分别包括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第一基板,其中该第一基板上覆盖一第一电极;一第二基板,其中该第二基板包括多个感测单元;以及多个间隔物,其设置于该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以隔开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其中,每个感测单元分别包括:一第二电极;一第一方向晶体管,其包括:一栅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二电极;一源极,电性耦接至一第一信号源;以及一汲极,电性耦接至一第一接收器,其中当该感测单元被按压时,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一电极电性相通以利用该第一电极上的电压开启该第一方向晶体管从而在一第一方向上侦测该感测单元是否被按压;以及一第二方向晶体管,其包括:一栅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二电极;一源极,电性耦接至一第二信号源;以及一汲极,电性耦接至一第二接收器,其中当该感测单元被按压时,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一电极电性相通以利用该第一电极上的电压开启该第二方向晶体管从而在一第二方向上侦测该感测单元是否被按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开元江佳璁郭文瑞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