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906309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透镜的驱动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透镜的驱动装置结构复杂、整体性差的技术问题,特别适用于小型照相机或带有照相功能的手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一框体;框体内侧面上的磁石;装有透镜的透镜支撑体;透镜支撑体外周的前侧线圈和后侧线圈;透镜支撑体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板式弹簧;所述磁石前部靠近所述线圈的一侧充磁为磁极中的一极,远离线圈的一侧充磁为磁极中的另一极,所述磁石后部靠近线圈的一侧充磁为与磁石前部靠近线圈的一侧磁极相反的一极,磁石后部远离线圈的一侧充磁为与磁石后部靠近线圈的一侧磁极相反的一极;所述磁石的前后部为一体的。由于每块磁石N极和S极之间直接构成磁路,结构更简单,安装工艺更简化,整体性更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透镜的驱动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照相机、 摄像机或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等设备上以驱动镜头位移从而调解焦距的镜 头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CN101216589公开了一种透镜驱动机构,包括 一框体, 置于框体内周侧的一组或多组磁石组,设置在框体内侧的透镜支撑体,安置 在透镜支撑体外周侧的线圈,设置在透镜支撑体前、后方向上的板式弹簧, 设置在框体周侧的壳体,每一组;兹石组都是由两块形状相同,近光轴侧磁极 不同的;兹石前后叠加组成,前述才反式弹簧的结构为外方内圆结构,且在内外 周侧之间设置多个緩冲部,该緩冲部由多条在同 一平面内相互垂直相交或者 平行的连续直角曲臂组成。这种透镜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是,将线圈置于磁 石产生的磁场中,给线圈通电使其受到电磁力的驱动从而带动与其固定在一 起的透镜载体移动,将透镜驱动到预定的位置。这种透镜驱动机构可以有效 地利用磁场,从而减少电能的损耗,方便使用者外出时长时间的使用。但是, 该机构采用的磁石组由两块磁石叠加而成,结构较复杂。两块磁石之间需要 采取固定措施,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如确定不准确,会影响产生的磁场,因 此安装工艺也较复杂,易于产生较大误差,整体性较差。另外,该机构的弹 簧釆用直角的曲臂,容易造成应力集中现象,在所受的周向力较大时易对弹 簧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整体性更好、安装工艺更简化的透镜的驱动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述的透镜驱动机构装置,包括框体;设置在所述框体内装有透镜的透镜支撑体;设置在所述透镜支撑体外周 缠绕方向相反的前侧线圈和后侧线圈;所述透镜支撑体的前端设有前侧板式 弹簧,透镜支撑体的后端设有后侧板式弹簧,所述前侧板式弹簧固设于所述框体内部前端,所述后侧板式弹簧固设于所述框体内部后端;所述框体内侧 面上固设有磁石;所述磁石前部靠近所述线圈的一侧充磁为磁极中的一极, 所述磁石前部远离线圈的一侧充磁为磁极中的另 一极;所述磁石后部靠近线 圈的一侧充磁为与磁石前部靠近线圈的一侧;兹极相反的一极,磁石后部远离 线圈的一侧充磁为与磁石后部靠近线圈的一侧磁极相反的一极;所述磁石的 前后部为一体的。所述磁石为四块,其磁极的分布均相同,所述磁石以光轴为中心均勻分布。所述磁石的内侧面具有向远离光轴方向凹进的弧形凹陷。所述前侧线圈和后侧线圈为串联连接;所述前侧线圈的位置与所述》兹石 前部相对应,所述后侧线圏的位置与所迷;兹石后部相对应。所述前侧线圈和后侧线圈缠绕在所述透^:支撑体上。所述的前侧板式弹簧和后侧板式弹簧均包括外周部和内周部,所述内周 部和所述外周部之间设置有多个均勻分布的緩冲部。所述缓冲部包括至少三条在同 一平面内基本平行的臂部,相邻的两条臂 部之间通过弧形连接部连接,相邻的两个弧形连接部的弧形方向相反。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本技术使用了在同一磁石上进行上下两极反向充磁的方法,每块磁石的前后部分分别磁化成NS极中的N极或S极的结构,依此来构成磁路, 比两块磁石组成的磁石组的结构更简单。省去了对两块;兹石进行固定的程序, 使装置的整体性更好,同时也使安装工艺更筒化。2. 本技术的弹簧相邻的两条臂部之间通过弧形连接部连接,相邻的 两个弧形连接部的弧形方向相反,可避免弹簧在受到周向力时产生应力集中 现象损坏弹簧,从而使该装置具有更好的耐冲击性。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 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透镜的驱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组合状态前^L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兹石充;F兹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磁石、线圈、透镜支撑体装配位置示 意图6 (a)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所述的前侧板式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6 (b)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所述的后侧板式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7 (a)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所述的透镜支撑体定位配合部分的结构 示意图7(b)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所述的基座定位配合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2-透镜,3-透镜支撑体,4-框体,5-磁石,5a-磁石 前部,5bJ兹石后部,6a-前侧线圈,6b-后侧线圈,7-前侧垫片,8a-前侧板式 弹簧,8b-后侧板式弹簧,9-后侧垫片,10-基座,30-底座,30a-凹槽,31-6透镜支撑体的底部,39-透镜支撑体的顶部,3a-定位块,10a-定位槽,84-外周 部,88-内周部,85-緩冲部,85a-臂部,12-导电端子,87-弧形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一种在光轴的方向上驱动透镜的透镜的驱动装置,其包括 本技术为一种透镜的驱动装置,图1、图2和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实 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为了能够详细说明该实施例的特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参考图1,框体4内侧顶部固定有前侧板式弹簧8a,框体4的底部设有 基座IO,基座10上固定有后侧板式弹簧8b。框体4与基座IO之间采用嵌合 配套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框体4内侧的四个角部镶嵌有;兹石5 。框体4内侧中 部设有透镜支撑体3,透镜支撑体3上装有透镜2,透镜支撑体3通过前侧板 式弹簧8a与框体4内侧顶部相连接,通过后侧板式弹簧8b与框体内侧的底 部相连接。透镜支撑体3的外周侧缠绕有前侧线圈6a和后侧线圈6b。前侧 线圈6a和后侧线圈6b通电后受到电^f兹力,电/f兹力驱动透镜支撑体3沿光轴 方向进4于移动。框体4由具有导磁性质的材料如铁、钴、镍及其合金等材料制成,其底 部设有基座IO。其他部件都可以框体4为基础进行嵌合组装,省去了如框架、 小帽等部件,简化了安装工艺,使驱动装置的结构更简单。框体4内周侧设置四块磁石5,图4为其中一块磁石充磁示意图,图中向 上的方向为前侧方向,向下的方向为后侧方向,图中的右侧为^f兹石5靠近线 圈的一侧。磁石前部5a靠近线圈一侧被磁化为N极,磁石前部5a远离线圈 的一侧被磁化为S极。磁石后部5b靠近线圈一侧被磁化为S极,磁石后部5b 靠近线圈一侧被磁化为N极。磁石前部5a和磁石后部5b结合框体4形成完 整的磁路。磁石外磁力线的方向为从N极至S极,因此穿过前侧线圈6a的磁 力线的方向为从磁石发出指向线圈,在图4中即表现为从左至右。穿过后侧 线圈6b的磁力线方向则是从靠近线圈的一侧返回磁石,在图4中即表现为从 右至左,因此穿过前侧线圈和穿过后侧线圈的方向相反。如图5所示,磁石5的侧棱部位与框体4的内壁紧密贴合固设在一起,其靠近线圈的一侧加工成向远离光轴方向凹进的弧形凹陷,磁石5的这种形 状使其与透镜支撑体3、前侧线圈6a和后侧线圈6b之间形成同心设置,可提 高电磁感应强度,保证磁场强度的均衡。透镜支撑体3由树脂性材料制成,为圆筒状。透镜支撑体3的底部设置 有底座30。透镜2通过螺紋安装在透镜支撑体3的前端。透镜支撑体的顶部 39通过前侧板式弹簧固定在框体4内侧的顶部。底座30与框体4底部的内侧 通过后侧板式弹簧固定在一起。如图3,图中向上的方向为向前,向下的方向为向后。在透镜支撑体的 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镜的驱动装置,包括:框体;设置在所述框体内装有透镜的透镜支撑体;设置在所述透镜支撑体外周缠绕方向相反的前侧线圈和后侧线圈;所述透镜支撑体的前端设有前侧板式弹簧,透镜支撑体的后端设有后侧板式弹簧,所述前侧板式弹簧固设于所述框体内部前端,所述后侧板式弹簧固设于所述框体内部后端;所述框体内侧面上固设有磁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石前部靠近所述线圈的一侧充磁为磁极中的一极,所述磁石前部远离线圈的一侧充磁为磁极中的另一极;所述磁石后部靠近线圈的一侧充磁为与磁石前部靠近线圈的一侧磁极相反的一极,磁石后部远离线圈的一侧充磁为与磁石后部靠近线圈的一侧磁极相反的一极;所述磁石的前后部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坤方邵彬韩燕金道晓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