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电源输出端插接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87271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C电源输出端插接连接器,其壳体上的每个插接头内嵌装有一插接端子,由其中的部分相邻插接端子依次电连接组成第一端子组,第一端子组内其中一插接端子的尾端与一电缆电连接;剩下的插接端子依次电连接组成第二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内其中一插接端子的尾端与另一电缆电连接;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中的各插接端子通过导电板电连接。其省去了细分主电缆的工序,简化了电缆与连接器之间的组装工序,有利于提高其生产效率,降低组装生产成本和材料成本,进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同时,其由导电板来将诸多插接端子进行有效分组,不但组装更方便、快捷,而且其可获得更为稳定可靠的连接性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PC电源输出端插接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 省去细分主电缆的工序,组装简单方便的PC电源输出端插接连接器。
技术介绍
习知之PC电源插接连接器的结构可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由壳体 10'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复数个插接端子20'组成,通常该壳体10'上设置 有复数个并列整齐排布的插接头ll',各插接头ll'之间保持有便于配装的间隙,该复数个插接端子2o'分别嵌装于每个插接头ir内,而且每个插接端子20'之间为分离结构,并无电连接关系。因此,对应于与插接端 子电连接的电缆30'而言,则需要分成复数根细电缆,以分别与相应的插 接端子20'电连接。而实际上,这复数根细电缆30'系由两根主电缆细分 出来的,这两根主电缆分别连接于电源上的正极和负极。由此,实际生产组装连接电缆与连接器的过程中,需要先将两根主电 缆分出复数根细电缆,然后再将该复数根细电缆与对应的复数个插接端子 电连接。然而,实践证明,此种需要细分电缆的组装方式,十分繁琐,费 时,以至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大批量、高效率生产的需要,不利于市场竞 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 一种PC电源输出端插接连接器,其省去了细分主电缆的工序,而直接将两主电缆与连接器连接,具有组装简单方便的特点。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PC电源输出端插接连接器,其每个端子组中的各插接端子之间系通过具有弹片的导电板电连接,从而可获得稳定可靠的电连接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PC电源输出端插接连接器,包括壳体,该壳体上设置有复数个并 列整齐排布的插接头,每个插接头内嵌装有一插接端子,该复数个插接端 子中,由部分相邻插接端子依次电连接组成第一端子组,且第一端子组内 其中一插接端子的尾端与一电缆电连接;剩下的插接端子依次电连接组成 第二端子组,且第二端子组内其中一插接端子的尾端与另一电缆电连接; 其中,第一端子组中的各插接端子由第一导电板电连接,第二端子组中的 各插接端子由第二导电板电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接端子与电缆之间为刺破式连接,即于相 应之插接端子尾端上设置有U形刺破槽,该电缆嵌装于该U形刺破槽内,该U 形刺破槽刺破电缆表皮后与电缆内的导线电性接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电板上设置有与第一端子组中其插接 端子数量相同的通孔,其插接端子藉由该通孔穿过,于通孔一边缘上折弯 形成有一弹片,由该弹片弹性抵触于插接端子上形成电性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导电板上设置有与第二端子组中其插接 端子数量相同的通孔,其插接端子藉由该通孔穿过,于通孔一边缘上折弯 形成有一弹片,由该弹片弹性抵触于插接端子上形成电性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具有六个插接头,该六个插接头分两 排并列分布,其中第一排插接头中横向相邻之三个插接头内的插接端子依次电连接,第二排插接头中横向相邻的三个插接头内的插接端子依次电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具有八个插接头,该八个插接头分两 排并列分布,其中第一排插接头横向相邻之三个插接头内的插接端子依次 电连接,第二排插接头中横向相邻之四个插接头以及第一排插接头的最后 一个插接头内的插接端子依次电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具有十个插接头,该十个插接头分两 排并列分布,其中第一排插接头横向相邻之四个插接头内的插接端子依次 电连接,第二排插接头中横向相邻之五个插接头以及第一排插接头的最后 一个插接头内的插接端子依次电连接。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壳体内相 应的插接端子依次电连接,而分别组合成与主电缆相对应的两个端子组, 只要将该两端子组分别与两主电缆电连接即可,而不再需要将主电缆进行 细分出与各插接端子对应的细电缆,从而省去了细分主电缆的工序,简化 了电缆与连接器之间的组装工序,有利于提高其生产效率,降低组装生产 成本和材料成本,进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此外,其通过设置有相应数量通孔的导电板来将诸多插接端子进行有 效分组,组装时,先将各插接端子套装于导电板的通孔中,进行分组后再 插入壳体中,其组装更方便、快捷。而且,由于导电板与各插接端子之间 系通过弹片来获得弹性电连接,因而可获得更为稳定可靠的连接性能。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习知之PC电源输出端连接器的组装立体示图;图2是图1的内部结构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4是图3的分解图5是图3的内部结构组装正视图6是图5的俯视图7是图5的侧视图8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之第一端子组的分解图;图9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之第二端子组的分解图。附图标识说明10'、壳体11'、插接头20'、插接端子30'、电缆10、壳体10a,>插接头11、第一排插接头12、第二排插接头21、第一端子组22、第二端子组20a、插接端子23、U形刺破槽31、第一电缆32、第二电缆41、第一导电板42、第二导电板401、通孔402,、弹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3至图9显示出了本技术之第一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包括有壳体IO、第一端子组21、第二端子组22、第一电缆31和第二电缆 32。其中,该壳体10由主体101和上盖102扣合组配而成,该主体101上设置 有八个插接头10a,该八个插接头10a分第一排插接头ll和第二排插接头12 两排并列排布,且每排由四个插接头10a组成。该第一端子组21由三个插接端子20a依次电连接组合而成,且每个插接 端子20a对应地嵌装于前述第一排插接头ll内。三个插接端子20a中右侧的 插接端子20a尾端设置有U形刺破槽23,该第一电缆31嵌装于该U形刺破槽23 内,U形刺破槽23剌破第一电缆31表皮后与第一电缆31内的导线电性接触。该第二端子组22由五个插接端子20a依次电连接组合而成,且四个插接 端子20a对应地嵌装于前述第二排插接头12内,第五个插接端子20a则嵌装 于前述第一排插接头ll空余的插接头10a内。五个插接端子20a之左侧第二 个插接端子20a尾端设置有U形刺破槽23,该第二电缆32嵌装于该U形剌破槽 23内,U形剌破槽23刺破第二电缆32表皮后与第二电缆32内的导线电性接 触。本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端子组21中的各插接端子20a之间系通过第一导 电板41电连接,该第一导电板41上设置有三处通孔401,该通孔401与插接 端子20a的形状相同均为方形,且通孔401的尺寸要大于插接端子20a,以便 于插接端子20a可藉由该通孔401穿过,于通孔401两相对边缘上各折弯形成 有一弹片402,由该弹片402弹性抵触于插接端子20a上形成电性连接。前述第二端子组22中的各插接端子20a之间系通过第二导电板42电连 接,该第二导电板42上设置有五处通孔401,该通孔401与插接端子20a的形 状相同均为方形,且通孔401的尺寸要大于插接端子20a,以便于其五个插 接端子20a可分别藉由该五个通孔401穿过,于通孔401两相对边缘上各折弯 形成有一弹片402,由该弹片402弹性抵触于插接端子20a上形成电性连接。当然,前述实施例中插接端子20a的数量不仅局限于八个,其还可依需 要而设为六个或十个等。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PC电源输出端插接连接器,包括壳体,该壳体上设置有复数个并列整齐排布的插接头,每个插接头内嵌装有一插接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插接端子中,由部分相邻插接端子依次电连接组成第一端子组,且第一端子组内其中一插接端子的尾端与一电缆电连接;剩下的插接端子依次电连接组成第二端子组,且第二端子组内其中一插接端子的尾端与另一电缆电连接;其中,第一端子组中的各插接端子由第一导电板电连接,第二端子组中的各插接端子由第二导电板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应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捷仕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