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86663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药物是由龙胆、山楂、布渣叶、贯众、稻芽、麦芽、桑寄生、莱菔子、白矾,按以下方法制成:A.制备部分山楂及白矾的粉末;B.制备剩余山楂和除白矾外的其余各味原料药的醇提取液;并将制备醇提取物后的药渣制备水煎液;C.合并所述醇提液与水煎液,浓缩;D.混合步骤A和C制备得到的产物,制成治疗肝炎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原料价廉、对原料药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根据病因,肝炎可以分为五大类①病毒性肝炎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类肝炎,传染性强。引起肝炎的病毒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型。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通过肠道传染,病毒污染水源或食物后可形成大流行,不过不会发展为慢性,也不会引起肝硬化,并且患病后有终身免疫力。乙、丙、丁型病毒性肝炎均通过血液传播,少数也可因密切接触病人的唾液、精液、乳汁等感染,如夫妻之间、母婴之间的相互传染。乙、丙型肝炎可转为慢性,并可能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②非肝炎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后所致的肝脏损害,预后良好。③酒精性肝损害大量和长期喝酒,肝脏负担过重,会导致肝细胞损伤,发生肝细胞的坏死和炎症。④药物性肝损害顾名思义,此型肝炎与药物有关。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药物的毒性作用,如多种抗癌药可能直接或间接损伤肝细胞。另一种与病人的特异性体质有关,也就是说,某一类人用某种药后会发生肝损害,发生率较低,但无法预测。有青霉素过敏、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体质的病人应慎用或避免使用磺胺、对氨基水杨酸等药物,以免发生肝损害。⑤自身免疫性肝炎比较少见,多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伴。慢性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慢性乙肝的防治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平均年发病率为120-140/10万。其中尤以乙型肝炎(HB)为突出。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达57.63%,即全国至少有6亿人感染过HBV。HBsAg阳性率9.75%,约有1.2亿人,占全球的1/3;其中约1/4将发展为慢性肝病,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癌。目前有现症慢性乙肝患者2000多万人。每年有23.7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的疾病,其中有15.6万人死于肝癌。肝炎不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而且还为国家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慢性乙肝的治疗时间长,医疗费用较高,再加不恰当的滥用药物,更加重了额外的经济负担。我国每年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直接医疗耗费约300亿元人民币。因此,加强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探求慢性肝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祖国医学治疗病毒性肝炎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对病毒性肝炎病因病机与治法理论的探讨亦日趋深入。大多数学者认为,湿热毒邪入侵与正气受损为病毒性肝炎主要病机,主张从清热解毒、利湿与理气活血、滋阴益气立法;亦有人认为慢肝病机为虚中夹实,寒热错杂,以补血益脾为主。还有人认为,湿热积滞为急慢性肝炎的共同特点,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以龙胆、山楂、布渣叶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组合物综合上述各立法特点,以清热化湿、消食健胃、健脾助运兼并为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药物是由龙胆、山楂、布渣叶、贯众、稻芽、麦芽、桑寄生、莱菔子、白矾,按以下方法制成A、制备部分山楂及白矾的粉末;B、制备剩余山楂和除白矾外的其余各味原料药的醇提取液;并将制备醇提取物后的药渣制备水煎液;C、合并所述醇提液与水煎液,浓缩; D、混合步骤A和C制备得到的产物,制成治疗肝炎的药物组合物。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取部分山楂及白矾分别粉碎成粉末,过筛,备用;2)用乙醇浸渍剩余山楂连同除白矾外的其余各味原料,回流,滤过,滤液回收,得醇提液;药渣加水煎煮,滤过,药渣弃去,得水煎液;3)合并水煎液与醇提液,浓缩,干燥成浸膏粉,过筛,备用;4)干浸膏粉及山楂粉、白矾粉,加上适量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赋形剂,制备药物组合物。本专利技术也提供按照上述方法制备的治疗肝炎的药物组合物。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为固体口服制剂,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赋形剂包括淀粉、滑石粉、微粉硅胶等。本专利技术所用各种中药材的植物来源说明如下龙胆为龙胆科植物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或三花龙胆(Gentiana trifloraPall.)的根及根茎。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楂(Chinese Hawthorn P.E.)的果实。布渣叶为椴树科植物布渣叶(Microcos Paniculata Linn.)的干燥叶。贯众为鳞毛蕨科多年生草本生植物粗茎鳞毛蕨、乌毛蕨科植物狗脊蕨及紫萁科植物紫萁的根茎及叶柄基部眉蕨等的根茎及叶柄基部。稻芽为禾本科植物稻(Oryza sativa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桑寄生、四川寄生和红花寄生的带叶茎枝。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种子。白矾为天然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体。由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可知,当所用原料药的重量份范围分别为龙胆20~41份、山楂10~80份、布渣叶10~50份、贯众10~50份、稻芽8~100份、麦芽10~85份、桑寄生10~85份、莱菔子5~30份、白矾1~9份时,均可以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由上述可知,该制备方法能够应用的原料药配比范围比较宽泛,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对原料药的配比进行合理的调节,因此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配比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原料价廉、对原料药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采用所述原料药进行工业化生产,制备治疗肝炎的药物组合物,尤其是固体口服制剂。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药物组合物能够明显地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改善肝炎症状,可以用于治疗各种肝炎,还可用于肝硬化或肝癌的辅助治疗中。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可以明显地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水平,并且由肝脏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可知,在抗脂变、抗坏死、抗炎症和汽球样变方面明显优于五味子。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本质,下面通过对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描述,详细说明但不限制本专利技术。以下实施例仅为示例性的,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所用试验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市售购买产品(广州清平药材市场)。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的制备实施例1片剂的制备一、处方龙胆 200g山楂 500g 布渣叶 230g贯众 300g稻芽 550g 麦芽550g桑寄生 550g莱菔子 100g 白矾20g淀粉 30g 滑石粉 60g微粉硅胶10g羧甲淀粉钠25g 硬脂酸镁5g欧巴代包衣粉适量制成 1000片二、制备工艺取山楂50g及白矾分别粉碎成粉末,过80目筛,备用。剩余山楂连同其余各味(白矾除外)用3倍量75%乙醇浸渍12小时,然后恒温加热回流1.5小时,滤过,滤液回收;药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水量约为生药总量的2倍量,每次1小时,滤过,药渣弃去。合并水煎液与醇提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18(80℃)的浸膏,喷雾干燥成浸膏粉,过80目筛,备用。干浸膏粉与淀粉、滑石粉、微粉硅胶混匀过筛(80目),加入山楂粉和白矾粉,充分混匀,用90%乙醇制软材,制粒,干燥,加羧甲基淀粉钠和硬脂酸镁,混匀,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由龙胆、山楂、布渣叶、贯众、稻芽、麦芽、桑寄生、莱菔子、白矾,按以下方法制成:A、制备部分山楂及白矾的粉末;B、制备剩余山楂和除白矾外的其余各味原料药的醇提取液;并将制备醇提取物后的药渣制备水煎液;C、合并所述醇提液与水煎液,浓缩;D、混合步骤A和C制备得到的产物,制成治疗肝炎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由龙胆、山楂、布渣叶、贯众、稻芽、麦芽、桑寄生、莱菔子、白矾,按以下方法制成A、制备部分山楂及白矾的粉末;B、制备剩余山楂和除白矾外的其余各味原料药的醇提取液;并将制备醇提取物后的药渣制备水煎液;C、合并所述醇提液与水煎液,浓缩;D、混合步骤A和C制备得到的产物,制成治疗肝炎的药物组合物。2.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取部分山楂及白矾分别粉碎成粉末,过筛,备用;2)用乙醇浸渍剩余山楂连同除白矾外的其余各味原料,回流,滤过,滤液回收,得醇提液;药渣加水煎煮,滤过,药渣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国冯汉林张丽娟朱丹陈红薛焰黄传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