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本质安全型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815558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出本质安全型电源装置,它包括与交流电源电连接的AC/DC模块,AC/DC模块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一级保护单元、二级保护单元、防接反吸收模块和输出指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输出指示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负载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一级保护单元和二级保护单元为相同两单元,均包括电源输出保护模块,电源输出保护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定时软启动模块和电压采样比较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电源输出保护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流采样模块和开关管电连接,电流采样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开关管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电源功率效率高、负载效应好、且输出本质安全型电流大、负载电感大、负载电容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路安全保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以抑制和减弱点燃火花能量 为防爆手段的输出本质安全型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矿山、化工、冶金、石油、环保等领域中,高温、火花、电弧是导致可燃物爆炸的主 要因素。一种采用新型集成电路元件等组成电路,在较低的工作电压和较小的工作电流下, 另一种用安全栅把危险场所和非危险场所的电路分隔开,限制由非危险场所传递到危险场 所去的能量,还有一种是以抑制和减弱火源能量作为防爆手段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装置。为 确保安全,已经将防爆技术应用于各个行业及相关专业,并随着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对于自 动化仪表、控制装置等不断推出,对这些仪表、装置配接的电源装置安全、可靠性存在一定 的问题。因此向各种本质安全型装置提供合适的本质安全电源是一项关键的技术。传统的 本质量安全型电路采取将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限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将能量限制在安 全范围内,以保证设备在正常工作或发生短接和元器件损坏等故障情况下产生的电火花和 热效应不至于引起其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气体的爆炸。因此传统的方法电源效率低、输出 本质安全型电流小、负载电感小、负载电容小、不能自动启动和自恢复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功率效率高、性能稳定的输出本质安全型电源直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输出本质安全型电源装置,它包括与交流电源电连接的AC/DC 模块,所述AC/DC模块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一级保护单元、二级保护单元、防接反吸收模块和 输出指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出指示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负载的信号输入端 电连接;所述一级保护单元和二级保护单元为相同两单元,均包括电源输出保护模块,所述 电源输出保护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定时软启动模块和电压采样比较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电 连接,电源输出保护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流采样模块和开关管电连接,所述电流采样模 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管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AC/DC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一级 保护单元的电源输出保护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一级保护单元的开关管与二级保护单 元的电源输出保护模块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二级保护单元的开关管与所述防接反吸收 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本技术优点在于电源功率效率高、负载效应好、性能稳定、具有定时、软启动、 自恢复、输出本质安全型电流大、负载电感大、负载电容大。且简单易推广,为各类本质安全 型设备提供本质安全电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图2是图1AC/DC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图1 一级保护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图4是实施例中防接反吸收模块接输出指示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输出本质安全型电源装置,它包括与交流电源 电连接的AC/DC模块,所述AC/DC模块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一级保护单元、二级保护单元、防 接反吸收模块和输出指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出指示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负 载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一级保护单元和二级保护单元为相同两单元,均包括电源输 出保护模块,所述电源输出保护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定时软启动模块和电压采样比较模块 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电源输出保护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流采样模块和开关管电连接, 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管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AC/DC模块的信 号输出端与一级保护单元的电源输出保护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一级保护单元的开关 管与二级保护单元的电源输出保护模块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二级保护单元的开关管与 所述防接反吸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AC/DC模块包括L端接有保险管Fl,N端接有热敏电阻RTl,在保 险管Fl和热敏电阻RTl末端依次接有电容CXl、电感L2和整流桥D3,在整流桥D3的1脚和 4脚依次接有电容C13和电容C15,在电容C15的正级接有电阻R7回到芯片U2的3脚,整 流桥D3的第一脚接有电阻R5、电阻R2、二极管VR1、电阻R3、电容CY1、和变压器Tl的第一 脚。电阻R2的另一脚接有电容C12然后和电阻R5 二极管VRl的阴极一起接于二极管D4 的阴极回到芯片U2的7脚。电阻R3的另一脚接于U2的第二脚。U2的第7脚和Tl的第 3脚相连。U2的第3脚通过电阻R12回到第4脚。U2的第4脚和第5脚连在一起。在 U2的第一脚接有电容ClO回到U2的第5脚。在电容ClO的两端接有电阻R13和电容C11。 芯片U2的第1脚和Ul第3脚相连。在变压器Tl的第3脚接有二极管D5,二极管D5的阴 极接有电容C16回到变压器Tl的第5脚。二极管D5的阴极和光耦Ul的第4脚相连。Ul 的第1脚接Dl的阴极。Ul的第2脚接D6的阳极,D6的阴极电容C8的正极和电阻R6。电 阻R6的另一端接电容C2、C3的正极。变压器Tl的第11、12脚接二极管Dl的阳极。二极 管Dl的阴极接电容C2、C3的正极经电感Ll后接电容C4的正极电阻R4接后级保护电路。 电阻R4接发光二极D2的阳极后回到电源的负极。光耦Ul第2脚接电阻R8接U3的第3 脚后接电阻R9、Rl 1、R14和R15的公共端,电阻R9、Rll的另一端接电容C2、C3的正极,电 阻R14和R15的另一端接地。U3的第3脚接电容C9,接电阻RlO后回到U3的第1脚。如图3所示AC/DC模块的输出接电阻R212、R213、R206,电阻R206的另一端接 芯片U203的第3脚后,经U203第2脚到地。电阻R212、R213、R222、R223的公共脚接电阻 R218后接芯片U203的第1脚。芯片U203的第3脚经电阻R216、R217后接U201的第四脚。 在电源和U201的2脚接电容C201,U201的第1脚、第3脚和第四脚分别接有电容C203、 C205、C207。在U201的第7、8脚和6脚之间接电阻R201、R203和R205。U201第5脚接开 关管Q201。 如图4所示在输出的正级和负极之间连接有二极管D201和电阻R210,发光管 DS202 和电阻 R211,电容 CY201、CY202、CY203。权利要求1. 一种输出本质安全型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与交流电源电连接的AC/DC模 块,所述AC/DC模块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一级保护单元、二级保护单元、防接反吸收模块和输 出指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出指示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负载的信号输入端电 连接;所述一级保护单元和二级保护单元为相同两单元,均包括电源输出保护模块,所述电 源输出保护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定时软启动模块和电压采样比较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电连 接,电源输出保护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流采样模块和开关管电连接,所述电流采样模块 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管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AC/DC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一级保 护单元的电源输出保护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一级保护单元的开关管与二级保护单元 的电源输出保护模块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二级保护单元的开关管与所述防接反吸收模 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输出本质安全型电源装置,它包括与交流电源电连接的AC/DC模块,AC/DC模块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一级保护单元、二级保护单元、防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出本质安全型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与交流电源电连接的AC/DC模块,所述AC/DC模块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一级保护单元、二级保护单元、防接反吸收模块和输出指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出指示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负载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一级保护单元和二级保护单元为相同两单元,均包括电源输出保护模块,所述电源输出保护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定时软启动模块和电压采样比较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电源输出保护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流采样模块和开关管电连接,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管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AC/DC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一级保护单元的电源输出保护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一级保护单元的开关管与二级保护单元的电源输出保护模块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二级保护单元的开关管与所述防接反吸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强王怡崔建民鲁科崔科飞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煤机液压电控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