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糖皮质激素的抗实体肿瘤缓释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9170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含糖皮质激素的抗实体肿瘤缓释剂,其特征在于该抗实体肿瘤缓释剂为缓释注射剂或缓释植入剂,还含有至少一种选自抗肿瘤抗生素和/或抗代谢类药物的抗癌药物,糖皮质激素与抗癌药物的重量比为1-99∶1到1∶1-9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糖皮质激素的抗实体肿瘤缓释剂,属于药物
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糖皮质激素的缓释注射剂和缓释植入剂。
技术介绍
抗肿瘤药物局部缓释能够较好地克服常规化疗的缺陷,不仅能够明显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而且可以显著降低全身毒性反应。(参见孔庆忠等“瘤内放置顺铂加系统卡莫司汀治疗大鼠脑肿瘤”《外科肿瘤杂志》69期76-82页,1998年(Kong Q et al.,J Surg Oncol.1998 Oct;69(2)76-82)和孔庆忠等“瘤内放置顺铂治愈大鼠原发脑肿瘤”《外科肿瘤杂志》64期268-273页(1997年)(Kong Q et al.,J Surg Oncol.1997 Oct;64268-273))。还可参见中国专利(ZL00111093.4;ZL96115937.5;申请号001111264,001111272)及美国专利技术专利(专利号6,376,525B1;5,651,986;5,626,862)。然而,局部水肿及由此引起的药物突释和快速排泄大大限制了局部之入缓释药物的应用,特别是脑肿瘤,如脑胶质瘤的治疗。局部水肿的形成还影响了药物进入实体肿瘤以及在肿瘤内的有效扩散,因此构成肿瘤局部化疗的主要障碍。另外,肿瘤间质中的血管对常规化疗药物并不敏感,常导致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的耐受性的增强,其结果是治疗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抗实体肿瘤缓释剂,含糖皮质激素和抗癌药物。更具体而言,是抗实体肿瘤的缓释植入剂和缓释注射剂。局部应用可有效地抑制水肿和新生血管的形成;除能抑制肿瘤生长外,还能增加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该抗实体肿瘤缓释剂还有效降低肿瘤内的张力、间质压力、间质粘性,进而提高其间质液导率,有利于药物进入实体肿瘤以及在肿瘤内的有效扩散。除此之外,将糖皮质激素和或抗癌药物制成缓释剂(主要为缓释注射剂和缓释植入剂)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降低药物在循环系统中的药物浓度、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性,还能够极大方便药物注射、减少手术操作的并发症、降低病人的费用。抗癌药物除能抑制肿瘤生长外,还能增加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以上意外发现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内容。本专利技术抗实体肿瘤缓释剂包括抗癌有效成分和药用辅料,抗癌有效成分选自抗肿瘤抗生素和/或抗代谢类药物的抗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本专利技术的复方药物组合物可制成任意制剂形式,如,但不限于,胶囊、缓释剂、颗粒剂、丸剂、片剂、散剂、注射剂、软膏、贴剂、植入剂、缓释剂植入剂、缓释剂注射剂等。其中以缓释剂为优选,以缓释剂植入剂和缓释剂注射剂为最优选。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含糖皮质激素和抗癌药物的缓释注射剂。本专利技术糖皮质激素缓释注射剂,由缓释微球和溶媒组成。具体而言,该抗癌缓释注射剂由以下成分组成(A)缓释微球,包括抗癌有效成分0.01-60%缓释辅料40-99.99%助悬剂 0.0-30%以上为重量百分比和(B)溶媒,为普通溶媒或含助悬剂的特殊溶媒。溶媒,分为普通溶媒和特殊溶媒。抗癌有效成分为糖皮质激素与抗肿瘤抗生素和或抗代谢类药物的组合。常规药物主要经口服或静脉注射等常规途径给药。本专利技术的给药方式为局部缓释给药,在显著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的同时明显降低其全身的毒性作用。药用辅料有数百种以上,就具有抗癌活性的糖皮质激素和抗癌有效成分而言,并非所有缓释辅料均可达到有效释放的缓释效果。具有缓释作用的药用辅料,特别是能将本专利技术中所选的糖皮质激素在人体或动物体内于一定的时间内缓慢释放的药用辅料必须经过大量创造性的实验才能获得,特定的缓释辅料与可被缓释药物的组合的选择需要经过大量的创造性劳动才能确定。释放过慢不足以获得有效药物浓度,因而不能有效杀死肿瘤细胞;若释放过快会造成突释,则容易像常规注射一样引起全身毒性反应。相关数据,特别是动物体内释放特性的数据需要经过体内外大量创造性的实验才能获得,并非经过有限的实验就能确定,具有非显而易见性。以上意外发现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内容。可选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但不限于,可的松(cortisone)、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醋酸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 acetate)、丁酸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 butyrate)、强的松(Prednisone)、强的松龙(prednisolone)、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去炎松(triamcinolone acetonide,曲安西龙Triamcinolone,氟羟氢化泼尼松,氟羟强的松龙,Fluoxyprednisolone,Triamcortison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培他米松(Betemethasone)、丁酸氯倍他松(clobetasone butyrate)、丙酸氯倍他索(clobetasol propionate,氯倍米松,特美肤)、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倍氯松,倍氯美松双丙酸酯,氯倍他美松二丙酸酯,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曲安缩松,去炎舒松,去炎松-A,确炎舒松-A)、特戊酸氟美松(flumethasone pivalate)、糠酸莫米松(mometasone furoate)、戊酸脱他米松(betamethasone valerate)、二丙酸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肤轻松(flucinonode)、氯氟舒松(halcinonide,哈西奈德Halcinonide,哈西缩松))、卤美他松(halmetasone)、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布地奈德(BUD)和氟替卡松。糖皮质激素类还包括可用的盐和酯,如,但不限于,醋酸、丁酸、琥珀酸钠、双醋酸酯、磷酸、丙酸、盐酸盐或酯、硫酸盐、磷酸盐、盐酸盐、乳糖酸盐、天冬酸盐、硝酸盐、枸橼酸盐、嘌呤或嘧啶盐及马来酸盐等。上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根据其效果强弱分为低、中、高效,一般认为,低效主要为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日用量约为1-50mg;中效主要为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和去炎松,日用量为0.1-10mg;高效主要为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日用量为0.01-5mg。本专利技术根据其临床用量选择,将之分为以下几类,(1)低效类包括,但不限于,可的松、氢化可的松、醋酸氢化可的松、强的松;(2)中效类包括,但不限于,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丁酸氯倍他松、丁酸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培他米松、去炎松、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肤轻松;(3)高效类包括,但不限于,特戊酸氟美松、戊酸脱他米松、二丙酸倍他米松、氯氟舒松、氯倍米松、倍氯松、卤美他松、二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上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剂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认为临床系统用量时,低效类的日用量约为1-50mg;中效日用量为0.1-10mg;高效日用量为0.01-5mg。本专利技术的用量可为,但不限于,上述日用量的0.1到10倍,以0.1到5倍为优选,以0.1到5倍为优选。上述糖皮质激素在缓释剂中所占的比例因具体情况而定,可为0.01%-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庆忠孙娟苏红清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康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孔庆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