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铁路转辙机中的静接点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84043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铁路转辙机中的静接点组件,包括接点片、补强片、静接点块及固定件,接点片及相应的补强片由固定件紧固在绝缘的静接点块的安装槽内,所述接点片位于内侧,所述补强片位于外侧,在两个安装槽中间为一个凸起的长隔离条,该长隔离条在远离接点片和补强片固定部的一端设有向内的一凹部,所述静接点块相对应安装槽的另一侧设有一凸部,补强片贴合在接点片上,弧形拐点对应接点片的弯部,所述固定件之间设有凸起的短隔离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点片和补强片的顶端折弯弧形为圆弧,所述接点片圆弧半径R≤4.4毫米,所述补强片圆弧半径R≤3.8毫米。避免拉弧的发生,保证可靠断开。(*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铁路转辙机中的静接点组件,尤其是一种避免拉弧发 生的铁路转辙机中的静接点组件。
技术介绍
专利号为ZL00243308.7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铁路转辙,几中的静 接点组件,包括接点片、补强片、静接点块及固定件,其中,六个接点片及相应 的补强片由固定件紧固在绝缘的静接点块的安装槽内,在两个安装槽中间为一个 凸起的长隔离条,该长隔离条在远离接点片和补强片固定部的一端设有向内的一 凹部,相对应安装槽的另一侧设有一凸部,补强片贴合在接点片上,其弧形拐点 对应接点片的弯部,补强片的长度短于接点片,所述固定件之间设有凸起的短隔 离条。但该静接点组件存在的问题是接点片的上端折弯弧形的曲率过小,当动接点 环离开静接点组件到规定的挤脱位置时,动接点环与接点片之间的最小断电距离 (指的是当动接点环处于挤脱断电位置时与接点片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1. 5毫 米,此时极易发生拉弧,影响铁路安全。因此,如何避免拉弧发生就成为该技术 领域面临的技术难题。其另外一个缺点是安装槽可能在雨、雪、雾等天气下积水, 造成片间(指的是两个接点片或两个补强片之间)短路。因此解决片间短路也是 面临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拉弧发生的铁路转辙机中的静接点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铁路转辙机中的静接点组件,包括接点片、补强片、静接点块及 固定件,其中,接点片及相应的补强片由固定件紧固在绝缘的静接点块的安装槽 内,所述接点片位于内侧,所述补强片位于外侧,在两个安装槽中间为一个凸起 的长隔离条,该长隔离条在远离接点片和补强片固定部的一端设有向内的一凹 部,所述静接点块相对应安装槽的另一侧设有一凸部,补强片贴合在接点片上, 其弧形拐点对应接点片的弯部,所述固定件之间设有凸起的短隔离条,其特征在端折弯弧形为圆弧,所述接点片圆弧半径R《4.4 毫米,所述补强片圆弧半径R《3.8毫米。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点片圆弧半径R在3. 2-4. 4毫米之 间,所述补强片圆弧半径R在2.6-3.8毫米之间。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点片的圆弧顶端与底端之间的垂直 距离为5毫米。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片的端头与所述接点片的端头齐头。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导流槽。 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优点是该铁路转辙机中的静接点组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所述接点片顶端圆弧R《4.4毫米,所述补强片顶端圆弧R《3.8毫米,所述接点 片的圆弧顶端与底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毫米。在转辙机通电使用状态下,当动 接点环处于规定的挤脱断电位置时,动接点环与接点片的最小断电距离(指的是 当动接点环处于挤脱断电位置时与接点片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1.5毫米,避免 拉弧发生,保证可靠断开。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对本 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铁路转辙机中静接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铁路转辙机中静接点组件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铁路转辙机中静接点组件在挤脱断电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 2所示,分别是本技术的铁路转辙机中静接点组件的结构示意 图和本技术的铁路转辙机中静接点组件的剖视图。本技术的铁路转辙机 中静接点组件包括接点片1、补强片2、静接点块3及由螺母、弹簧垫、螺栓组 成的固定件,其中,接点片1及相应的补强片2由固定件紧固在绝缘的静接点块 3的安装槽4内,在两个安装槽4中间为一个凸起的长隔离条5,该长隔离条5 在远离接点片1和补强片2固定部的一端设有内向的一凹部6,相对的,安装槽4的另一端设有一凸部7,补强片2的折弯弧形贴合在接点片1的折弯弧形上, 所述固定件之间设有凸起的短隔离条(图中未示出),所述接点片和补强片的顶 端折弯弧形为圆弧,所述接点片圆弧半径R为4.4毫米(不包括料厚),所述补 强片圆弧半径R为3. 8毫米(不包括料厚),所述补强片2的端头与所述接点片1 的端头齐头,所述长隔离条5两侧设有导流槽8。如图3所示,是本技术的铁路转辙机中静接点组件在挤脱断电时的结构 示意图。图中1为接点片,2为补强片,30为打入深度线,31为压力稳定接触线, 32为动接点环与接点片刚接触线,33为动接点环(直径为14毫米),34为动接 点环与接点片的最小断电距离1. 5毫米(指的是当动接点环处于挤脱断电位置时 与接点片之间的最短距离),35为接点片圆弧底端与补强片圆弧底端之间的水平 线,36为动接点环处于挤脱位置时的中心点的水平线,37为①5.2孔的中心水平 线。所述补强片2的长度B (从①5.2孔的中心水平线到补强片顶端之间的距离) 为45. 3毫米,接点片1的长度A (从①5. 2孔的中心水平线到接点片顶端之间的 距离)为46毫米。从①5. 2孔的中心水平线到静接点块3下端的距离H为7. 5毫 米。从静接点块3的上端到动接点环位于挤脱断电位置时的中心点水平线的垂直 距离C为28. 4毫米。从静接点块3的上端到动接点环与接点片刚接触时动接点 环的最下端的距离D为18. 6毫米。从静接点块3的上端到动接点环位于压力稳 定接触线时动接点环的最下端的距离E为16毫米。动接点环位于压力稳定接触 线时的位置与位于打入深度线位置之间的垂直距离G为5毫米。所述动接点环的 直径为14毫米。所述两个接点片1的内侧间距F为12毫米。安装时,将接点片1及补强片2贴合在一起,插入安装槽4后,用螺母,弹 簧垫,螺栓紧固在基面上,补强片2的弧面与静接点块3上垂直其底平面的凸部 7的弧柱面相接触,而静接点块3的平面上有一个与凸部7的圆弧柱面相对应的 凹部6的圆弧柱面与平面相交,形成两条垂直于底平面的长隔离条5上的支承线 和接点片的面相接触。所述的凹部6的圆弧柱面也可以是其他凹形面。因长隔离 条5上的支承线稳定并垂直底面,而使接点片1工作压力稳定,提高了该产品的 可靠性。又因凸部7的圆弧柱面相对应的是凹部6的圆弧柱面,故当接点片1处 于工作状态时,可改善接点片1在长隔离条5上的支承线处的受力状态,使该产 品寿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外,接点片1及相应补强片2的长轴与其安装面有一夹角,这样在保证静接点组件空间位置尺寸不变,即有互换性的条件下,使提点片1在静接点块3上的安装面与其底平面平行,以增大底平面与紧固件与底面 的距离,即增大漏电距离,螺栓、弹簧垫、螺母固定在用绝缘材料制成的静接点 块3上,外接导线可用螺母连接在螺栓上,通过静接点块3上的扁长台阶孔,可 把静接点组件固定在机座上。由于所述接点片圆弧半径R等于4. 4毫米(不包括料厚),所述补强片圆弧 半径R等于3.8毫米(不包括料厚)。并且动接点环位于压力稳定接触线时的位 置与位于打入深度线位置之间的垂直距离G为5毫米,满足在挤脱断电状态下, 动接点环与接点片之间的最小断电距离(指的是当动接点环处于挤脱断电位置时与静接片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1.5毫米的要求,避免了动接点环离开静接片时 拉弧的发生。导流槽8可以避免片间短路的发生。 实施例2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接点片圆弧半径R为3. 2毫米(不包括 料厚),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铁路转辙机中的静接点组件,包括接点片、补强片、静接点块及固定件,其中,接点片及相应的补强片由固定件紧固在绝缘的静接点块的安装槽内,所述接点片位于内侧,所述补强片位于外侧,在两个安装槽中间为一个凸起的长隔离条,该长隔离条在远离接点片和补强片固定部的一端设有向内的一凹部,所述静接点块相对应安装槽的另一侧设有一凸部,补强片贴合在接点片上,其弧形拐点对应接点片的弯部,所述固定件之间设有凸起的短隔离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点片和补强片的顶端折弯弧形为圆弧,所述接点片圆弧半径R≤4.4毫米,所述补强片圆弧半径R≤3.8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贤文刘闯卢育虹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精达铁路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