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京专利>正文

盐酸纳络酮滴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8379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盐酸纳络酮滴丸。其由作为活性成分的盐酸纳络酮、纳络酮游离碱或医药上可接受的纳络酮的其它药用盐与药用辅料以1∶5~10000的重量比按照常规的滴丸制备工艺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盐酸纳络酮滴丸中的有效成分可通过患者口腔粘膜下的毛细管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内循环,因而起效快且生物利用度高,而且患者接受治疗时无肌肉注射的痛苦。特别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不受使用场合的限制,因而服用方便,而且服用剂量可控及毒副作用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盐酸纳络酮滴丸
技术介绍
盐酸纳络酮的化学名称为17-烯丙基-4,5α-环氧基-3,14-二羟基吗啡喃-6酮盐酸盐无水合物、单水合物或二水合物。其为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本身无内在活性,但能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受体,对μ受体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具有生效迅速及拮抗作用强等特点,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因服用麻醉性镇痛药过量而导致的呼吸抑制及昏迷等症状,从而引起患者高度兴奋,以使其心血管功能亢进。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盐酸纳络酮制剂为经过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途径给药的针剂和片剂。虽然盐酸纳络酮针剂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且易于剂量调整和控制等优点,但由于盐酸纳络酮的分子结构中含有酚羟基结构,因而化学性质不稳定,所以在将其制备成水针制剂的过程中有可能因加热灭菌而造成药物分解。尽管粉针制剂可以避免该药物因高温受热而引起的分解变质,且贮存期相对较长,但其与水针制剂一样都需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给患者进行注射,因而使用的场合受到极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用方便、吸收及起效快且生物利用度高的盐酸纳络酮滴丸。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盐酸纳络酮滴丸由作为活性成分的盐酸纳络酮、纳络酮游离碱或医药上可接受的纳络酮的其它药用盐与药用辅料以1∶5~10000的重量比按照常规的滴丸制备工艺制成。所述的药用辅料包括基质、冷却液和吸收促进剂;其中基质选自聚乙二醇、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S-40)、单硬脂酸酯甘油酯、枸橼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尿素、薄荷、泊络沙姆、硬脂酸、虫蜡、氢化植物油、十八醇和十六醇;冷却液选自液状石蜡、二甲基硅油和植物油;吸收促进剂选自氮酮(十二烷基氮卓酮)和月桂氮酮(拢牛儿基氮卓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盐酸纳络酮滴丸中的有效成分可通过患者口腔粘膜下的毛细管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内循环,因而起效快且生物利用度高,而且患者接受治疗时无肌肉注射的痛苦。特别是本专利技术的药物不受使用场合的限制,因而服用方便,而且服用剂量可控及毒副作用小。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盐酸纳络酮滴丸。实施例1盐酸纳络酮滴丸处方 盐酸纳络酮 0.4克枸橼酸 3克氮酮 0.04克聚乙二醇6000 30克共制成 1000粒将30克聚乙二醇6000置于不锈钢容器中,于90~100℃油浴中加热使其全部融化,然后加入0.4克盐酸纳络酮、氮酮0.04克和3克枸橼酸,搅拌至熔化,移至贮液瓶中,并保温在80~90℃,调节液滴定量阀门,滴入10~15℃的液状石蜡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净液状石蜡,干燥,即可制得1000粒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盐酸纳络酮滴丸。实施例2盐酸纳络酮滴丸处方 盐酸纳络酮 2克枸橼酸 6克氮酮 2克聚乙二醇4000 20克聚乙二醇6000 20克共制成 1000粒将20克聚乙二醇4000和20克聚乙二醇6000置于不锈钢容器中,于90~100℃的油浴加热使其全部融化,然后加入2克盐酸纳络酮、氮酮2克和6克枸橼酸,搅拌至熔化,移至贮液瓶中,并保温在85±2℃,调节液滴定量阀门,滴入10~15℃的液状石蜡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净液状石蜡,干燥,即可制得1000粒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盐酸纳络酮滴丸。实施例3盐酸纳络酮滴丸处方盐酸纳络酮 2克枸橼酸 3克薄荷 2克月桂氮酮 2克硬脂酸钠 100克虫蜡 25克共制成 1000粒将100克硬脂酸钠、25克虫蜡依次加入容器内,溶解于水中,混合均匀,100℃回流使其全部融化,然后加入2克盐酸纳络酮、2克薄荷、2克月桂氮酮和3克枸橼酸,搅拌至熔化,移至贮液瓶中,并保温在85±2℃,调节液滴定量阀门,滴入10~15℃的1%硫酸溶液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净冷却液,干燥,即可制得1000粒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盐酸纳络酮滴丸。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盐酸纳络酮滴丸呈白色或类白色,每丸重30~50mg。为了验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盐酸纳络酮滴丸的吸收效果,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药物人体舌下吸收试验;通过对8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进行口腔吸收试验,受试者禁食10小时后于次日晨给药。试验方法为将已知药物浓度的缓冲液20~25ml放入口腔,做60次/min舌运动,于5min后吐出溶液,然后,用等量的缓冲液冲洗口腔,将吐出溶液和冲洗液合并成收集液,测定含量,比较原液中药物浓度与收集液中药物浓度之差,即为药物吸收量。盐酸纳络酮滴丸在人的口腔吸收试验统计结果为平均吸收率>90%,同时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权利要求1.一种盐酸纳络酮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盐酸纳络酮滴丸由作为活性成分的盐酸纳络酮、纳络酮游离碱或医药上可接受的纳络酮的其它药用盐与药用辅料以1∶5~10000的重量比按照常规的滴丸制备工艺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酸纳络酮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料包括基质、冷却液和吸收促进剂;其中基质选自聚乙二醇、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S-40)、单硬脂酸酯甘油酯、枸橼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尿素、薄荷、泊络沙姆、硬脂酸、虫蜡、氢化植物油、十八醇和十六醇;冷却液选自液状石蜡、二甲基硅油和植物油;吸收促进剂选自氮酮(十二烷基氮卓酮)和月桂氮酮(拢牛儿基氮卓酮)。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盐酸纳络酮滴丸。其由作为活性成分的盐酸纳络酮、纳络酮游离碱或医药上可接受的纳络酮的其它药用盐与药用辅料以1∶5~10000的重量比按照常规的滴丸制备工艺制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盐酸纳络酮滴丸中的有效成分可通过患者口腔粘膜下的毛细管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内循环,因而起效快且生物利用度高,而且患者接受治疗时无肌肉注射的痛苦。特别是本专利技术的药物不受使用场合的限制,因而服用方便,而且服用剂量可控及毒副作用小。文档编号A61P39/02GK101036650SQ20061001331公开日2007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6日专利技术者薛京, 赵艳 申请人:薛京, 赵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盐酸纳络酮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盐酸纳络酮滴丸由作为活性成分的盐酸纳络酮、纳络酮游离碱或医药上可接受的纳络酮的其它药用盐与药用辅料以1∶5~10000的重量比按照常规的滴丸制备工艺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京赵艳
申请(专利权)人:薛京赵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