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压锁定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77324 阅读:4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欠压锁定电路,该欠压锁定电路包括:分压电阻电路、逻辑控制电路、滞回控制电路。其中,分压电阻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滞回控制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和第一三级管(Q1);逻辑控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和第二三级管(Q2)。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欠压锁定电路,通过简单、便宜的电子原件实现对PWM控制器的控制,可以防止误启动现象的发生,进而可以防止后级DSP或CPU可能出现的程序混乱或闩锁现象,从而可以提高开关电源的功率密度,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开关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欠压锁定电路
技术介绍
传统的开关电源欠压锁定电^^如图l所示,其工作过程如下 输入电压由R2、 R3分压后送到三极管Ql的基极,控制信号(CON ) 初始状态为高电平。当输入电压低于预先设置的最小输入电压时, CON维持高电平,》匕高电平4空制月永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 简称为PWM)控制器,关闭输出脉沖;当输入电压高于预先设置 的最小输入电压时,CON输出低电平,放开对PWM控制器的控制, 使其能够输出脉冲电平。然而,由于上述欠压锁定功能没有滞回,4又具有静态的保护功 能,在输入电压上升太慢或者不单调甚至震荡的情况下,在正常输 入欠压点附近出现欠压保护时,由于没有滞回,必然会引起反复开 关机现象,从而使得欠压保护失效;在输入电压下降太慢或者不单 调甚至震荡的情况下,在正常输入欠压点附近出现欠压保护时,由 于没有滞回,保护功能失效,电源会出现二次启动。在这种情况对 纟会凄t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为DSP )或CPU 芯片供电的开关电源就可能会引起程序混乱或闩锁现象,甚至损坏 DSP或CPU芯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另 一种欠压锁定电路,该欠压锁定电^各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工作过禾呈如下Rl、 Dl和 R2组成参考电压电路,R3和R4组成欠压采冲羊分压电阻电3各,R5 是D2的反馈电阻。当输入电压低于设计的最小输入电压,D2的同 相端电压高于反相端电压,CONI俞出高电平,》匕高电平4空制PWM 控制器,关闭输出脉冲;当输入电压高于设计的最小输入电压时, D2的同相端电压低于反相端电压,CON输出低电平,放开对PWM 控制器的控制,使其能够输出脉沖电平。由于在图2中设置有R5 引入了正反^t,因此,该欠压锁定电^^具有滞回特性,可以解决图 1中的欠压锁定电路的存在的上述问题,但由于电路中采用了运放 (或比较器),造成了成本的上升;同时由于采用相对便宜的稳压器, 参考电压值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降低电路的可靠性,因此, 图2中的D1只能采用电压基准,因而进一步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是供了一种改进的欠压锁定电i 各,用以 解决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开关电源的功率密度而导致成本升高的问题。才艮据本技术,4是供了一种欠压锁定电^各。根据本技术的欠压锁定电路包括分压电阻电路、逻辑控 制电路、滞回控制电路,其中,分压电阻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 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连接 于直流l餘入源(VIN),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三 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滞回控制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 )和 第一三级管(Ql),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R3) 的第二端连接,发射极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基 极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逻辑控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和第二三级管(Q2),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于电源 电压固定电平,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 电^ L和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t妾,第二三才及管(Q2)的基4及与 第一电阻(R1 )的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三电阻(R3 ) 的第一端连接,发射极接地,第五电阻(R5)与第四电阻(R4)和 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用于输出控制信号。进一步地,上述欠压锁定电路的逻辑控制电路还包括稳压管 (Q4),其中,稳压管(Q4)连接在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 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之间。进一步地,上述稳压管(Q4)具有正温度特性。通过本技术的才支术方案,以简单的电子原件如电阻、三^L 管等实现对PWM控制器的控制,由滞回控制电路保证输入电压上 升、下降太慢或者不单调甚至震荡的情况下,开关电源不再出现误 启动现象,防止了后级DSP或CPU可能出现的程序混乱或闩锁现 象,提高了开关电源的功率密度,降低了成本。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 部分i也/人i兌明书中变4寻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 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il明书、权利要求书、 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是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 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 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欠压锁定电路的结构原理意图;图2为相关才支术中另一种欠压锁定电i 各的结构原理图; 图3为本技术的欠压锁定电^各的结构原理图5为实施例一的电^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电^"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功能概述之间的矛盾,4是出了一种改进的欠压锁定电^各,该电i 各由分压电阻 电路、滞回控制电路和逻辑控制电路组成,其中,分压电阻电路由 三个电阻构成,滞回控制电路由一个电阻和一个三极管组成,而逻 辑控制电路也由一个电阻和一个三极管组成,该欠压锁定电路通过 滞回控制电路保证输入电压上升、下降太慢或者不单调甚至震荡的 情况下,开关电源不再出现i吴启动现象。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i青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4i可以 相互组合。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又用于i兌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 限定本技术。图3为^4居本技术的欠压锁定电^各的结构原理图,如图3 所示,才艮据本技术的欠压锁定电路包括分压电阻电路31、滞 回控制电路33、逻辑控制电路35。具体地,如图3所示,分压电阻电^各31包4舌第一电阻R1、 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其中,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连4妻于 直流IIT入源(VIN),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三电阻R3 的第一端连4妄;滞回控制电路33包括第四电阻R4和第一三级管Ql,其中, 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发射极与第 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基极与第四电阻R4的第 一端连接;逻辑控制电路35包括第五电阻R5和第二三级管Q2,其中, 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4妄于电源电压固定电平,第二端与第二三 极管Q2的集电^及和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4妄,第二三才及管Q2的 基才及与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三电阻 R3的第一端连接,发射极接地,第五电阻R5与第四电阻R4和第 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用于输出控制信号(CON)。在图3中,PWM控制器的最低工作电压值必须低于开关电源的 输入欠压保护点,且VCC必须在PWM控制器上电之前上电,在直 流电压源下降到输入欠压保护点以下时仍存在。如图3所示的防止开关电源-i吴启动的欠压锁定电^^的工作原理 为在直流电压源(VIN)达到输入启动电压值以前,由于VCC的 存在,CON为高电平,此高电平控制PWM控制器,关闭输出脉冲; 同时,由于此时Q1也导通,因此,输入启动电压值为输入启动电压^i^Q2be才及压降^l+Rl ( R2+R3 ) /R2*R3];当直流电压源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欠压锁定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压电阻电路、逻辑控制电路、滞回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分压电阻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于直流输入源(VIN),第二端与 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滞回控制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和第一三级管(Q1),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 二端连接后接地,基极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和第二三级管(Q2),其中,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于电源电压固定电平,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 电极和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五电阻(R5)与所述第四电阻(R4)和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用于输出控制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玉叶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