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瑞腾专利>正文

自动调整式钳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74740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调整式钳子,包含相互交叉连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一带棘齿的棘齿块通过一轴连接在第一钳体颈部,第二钳体设有收容该棘齿块的棘齿槽,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腰部均设有一凹槽,一扭力弹簧的环圈和第一延伸段固定于该第一钳体凹槽内,该扭力弹簧的第二延伸段伸入该第二钳体凹槽内。通过上述结构,用一根扭力弹簧即可简化传统自动调整式钳子的结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钳式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调整式钳子
技术介绍
自动调整式钳子为一般工作者所常用的工具之一,其不仅在锁固水管方 面具有特别的功效,也可以用来锁固螺丝或夹持工件等其他功能,尤其在变 化工件尺寸方面可说是相当地便利,而比一般老虎钳,扳手更加方便,所以 使用自动调整式钳子可说是相当普遍。在现有技术中,如美国专利5,351,584,如图l所示,将一拉力弹簧和一 推力弹簧分别安装在两钳体内部凹槽内,拉力弹簧和推力弹簧之间通过金属 片相连接。通过拉力弹簧的拉力以及推力弹簧的推力推动金属片的转动,并 最终使得钳口张开及闭合;美国专利4,893,530,如图2所示,安装在钳体内 部的弹簧提供一弹力,该弹力作用于金属片,该金属片转动以推动钳子张开, 并且能够粗调钳口的大小,夹住物体后再细调夹紧的力度。但上述两项专利 具有结构复杂,装配工序繁琐的问题,使得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钳子结构复杂,装配工序繁琐,生 产成本过高等缺陷,提供一种新型自动调整式钳子,该钳子具有结构简单, 装配工序简便,生产成本低,易实现的优点。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调整式钳子,包含相互交叉连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 一带 棘齿的棘齿块通过一轴连接在所述第一钳体颈部,所述第二钳体设有收容该棘齿块的棘齿槽,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腰部均设有一凹槽,其特征 在于, 一扭力弹簧的环圈和第一延伸段固定于该第一钳体凹槽内,该扭力弹 簧的第二延伸段伸入该第二钳体凹槽内。上述自动调整式钳子,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扭力弹簧的第二延伸段为倒T型或L型。为保证第二延伸段一直在凹槽内滑动,将一嵌块嵌于所述第二钳体的凹槽内。所述嵌块底部与所述第二钳体凹槽之间有一滑道,所述嵌块的俯视截面为U型。一固定块放置在所述第二钳体的外侧,该固定块与轴相连。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使用一根扭力 弹簧即可代替现有技术中放置在钳体内部的拉力和推力弹簧以及起传动作 用的金属片组成的结构,通过扭力弹簧的扭力促使钳体上棘齿块在棘齿槽内 上下活动以快速调整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间的钳口大小。该结构非常简单实 用,使原本需若干个部件才能达到的效果通过一根扭力弹簧即可达到。而且 在加工工艺上做到了很大程度的简化,使装配简单,效率高,成本降低,达 到了现有技术所难以达到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自动调整式钳子;图2为另- 现有技术的自动调整式钳子;图3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图4为该实施例沿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5为本该实施例沿图3中B-B方向的俯视第一钳体 1、第二钳体 2、棘齿块 10、棘齿槽 20、棘齿槽棘齿边201、 棘齿槽光滑边202、第一钳体凹槽 11、第二钳体凹槽 21、扭力弹簧12、弹 簧环圈 120、弹簧第-一延伸段 121、弹簧第二延伸段 122、第二延伸段T 型末端 1220、滑道 22、嵌块 23、嵌块槽口 230、轴3、物体4、固定块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3所示,轴3固定于第一钳体之上。 一固定块5(表示为虚线圆)通 过轴3固定在第二钳体2的颈部外侧,并且其宽度比棘齿槽20宽,可以起 到固定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以使它们不会相互脱离的作用,同时也可以 保护棘齿块10。在自动调整式钳子的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腰部内侧均设 有凹槽ll、 21, 一扭力弹簧12的环圈120和第一延伸段121固定在该凹槽 11内。呈倒T型的第二延伸段122伸入凹槽21内,其T型末端1220可于 凹槽21内沿图中水平方向前后滑动,将一俯视截面为U型的嵌块23嵌于凹 槽21内。为更清楚地表示凹槽21内部结构,沿A-A方向将图3中第二钳体2截 开,如图4所示;沿B-B方向俯视第二钳体2,如图5所示。如图5所示,该嵌块23为U型, 一侧设有槽口 230,使该倒T型的第 二延伸段122置于槽口 230内。如图4所示,槽口的宽度为足够使该倒T型 的第二延伸段122在槽口 230内移动,并保证其T型末端1220在滑道22内 滑动而不会离开滑道22。将弹簧的第二延伸段末端1220设置成比第二延伸 段122宽即可,因此其第二延伸段末端1220也可以为一 L型或球型等。下面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工作方式,如图3所示,为钳口刚开始夹到物 体,但未用力夹紧物体时的状态。若钳子在放松状态时,棘齿块10与棘齿槽20为未啮合状态,则因扭力 弹簧12外张,促使第一钳体l向上提,钳口张大,棘齿块10沿棘齿槽光滑 边202滑动至棘齿槽20的下方部位。当欲夹持物体时,第一钳体1和第二 钳体2的把手受到使用者的外力作用,第一钳体1的把手向下运动,此时扭 力弹簧12的第二延伸段122因自身的外张力而固定于滑道内保持不动,因 此使得第一钳体1以弹簧环圈120为辅助支点顺时针旋转,带动棘齿块10 迅速在棘齿槽20内沿棘齿槽光滑边202上滑,则钳口自然向物体4靠拢接如图3,当夹紧力继续作用而使第一钳体1的把手再向下夹紧时,因钳 口已先夹住了物体,因而此时的支点转为物体4,棘齿块10被下压而与棘齿 槽棘齿边201啮合,同时扭力弹簧12也必须下降而使其第二延伸段122及 其末端1220在滑道22内向右滑动以完成重力夹持的效果。此时重力夹持的 支点则转为第一钳体1上的轴3。当放松被夹持物体时,第一钳体1的把手即向上松开,此时棘齿块10 即脱离啮合状态,扭力弹簧12向上提升其第二延伸段122,其末端1220则 滑回如图3位置。若第一钳体1把手继续松开向上,则扭力弹簧12的第一 延伸段121对第一钳体1提供向上的推力,使得第一钳体1以环圈120为辅 助支点逆时针旋转,棘齿块10沿棘齿槽光滑边202向下滑回棘齿槽20的下 方部位,回到自然原位。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装配简单、实用的特点,使原本需若干个部 件才能达到的效果通过一根扭力弹簧即可达到。达到了现有技术所难以达到 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调整式钳子,包含相互交叉连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一带棘齿的棘齿块通过一轴连接在所述第一钳体颈部,所述第二钳体设有收容该棘齿块的棘齿槽,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腰部均设有一凹槽,其特征在于,一扭力弹簧的环圈和第一延伸段固定于该第一钳体凹槽内,该扭力弹簧的第二延伸段伸入该第二钳体凹槽内。2、 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调整式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弹簧的 第二延伸段为倒T型。3、 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调整式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弹簧的 第二延伸段为L型。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自动调整式钳子,其特征在于, 一嵌块嵌于 所述第一钳体的凹槽内。5、 如权利要求4所述自动调整式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块底部与 所述第一钳体凹槽之间有一滑道。6、 如权利要求5所述自动调整式钳子,其特征在于, 一固定块放置在 所述第二钳体的外侧,该固定块与轴相连。专利摘要一种自动调整式钳子,包含相互交叉连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一带棘齿的棘齿块通过一轴连接在第一钳体颈部,第二钳体设有收容该棘齿块的棘齿槽,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腰部均设有一凹槽,一扭力弹簧的环圈和第一延伸段固定于该第一钳体凹槽内,该扭力弹簧的第二延伸段伸入该第二钳体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调整式钳子,包含相互交叉连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一带棘齿的棘齿块通过一轴连接在所述第一钳体颈部,所述第二钳体设有收容该棘齿块的棘齿槽,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腰部均设有一凹槽,其特征在于,一扭力弹簧的环圈和第一延伸段固定于该第一钳体凹槽内,该扭力弹簧的第二延伸段伸入该第二钳体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腾
申请(专利权)人:陈瑞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