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脱开的包覆式转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6494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防脱开的包覆式转轴结构,其包括:一包覆件,其轴向具有一中空包覆端,该包覆端内壁设有一环凹槽,且包覆端径向一体延伸一连接部;以及一枢轴,其一端具有一衔接部,另端则轴向延伸一轴杆,该轴杆对应该环凹槽位置突设凸环;由轴杆套设于包覆端内,使轴杆的凸环卡扣于该包覆端内的环凹槽。此举,可使枢轴不致与包覆件轴向脱出,且具有开轻关重的功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转轴,尤指一种防脱开的包覆式转轴结构,其 可避免转轴结构的包覆件与枢轴的轴向脱开。
技术介绍
按具掀盖的消费性电子产品,诸如可携式计算机、电子辞典、便携式 影音播放装置及掀盖式手机…等,基本上,是将主体置于下半部,并由转 轴与上半部的盖体相连结,使盖体相对于本体可为的开合。因此,转轴亦为决定上述产品好坏的一大要因。即以包覆式转轴为例,其是由一轴柱套设于一包覆件,该包覆件径向 一端径向延伸一连接部,以便与电子产品的盖体相连接,且该包覆件与连 接部间形成一横亘的开口,使该转轴具有开轻关重功能。固然该轴柱 外端嵌插一挡榫,以便与包覆件端部突伸的弧形止挡部,形成开合角度的 限制。同时,由该挡榫抵住包覆件端部,以作为防脱开功能。惟该转轴在 进行出厂前,通常会进行开合寿命测试,而在该测试阶段中,挡榫尚未嵌 插于轴柱,因此,若包覆件与轴柱间的具有较大的公差,以致两者仍有脱 开的可能,而亟待改善。有鉴于此,如本创作申请人所拥有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15479号 的转轴的防脱出结构所示,其是由一轴套件及一轴杆件所组成。该轴 套件底部中空筒体经由至少一剖沟分隔成至少二束紧环,各束紧环一端径 向延伸一架片,另端则与架片形成一开口;而轴杆件一端具有一衔接部, 另端则轴向延伸一轴柱,该轴柱表面对应于剖沟位置突设至少一凸环,其 两侧分别邻接一摩擦段;以便由轴柱与各束紧环套接后,各摩擦段分别位 于对应的束紧环内,且凸环容置于剖沟内,以提供转轴的防脱出结构。固4然该案可获致所预期的转轴防脱出功能,惟套接(包覆)式转轴的包覆件结 构不尽全然相同,例如无法开设剖沟供凸环的卡扣,故对于不同结构,则 需另辟蹊径,此乃业者必须共同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覆式转轴结构,其由于包覆件及 轴杆的套接部位设有一卡扣机构,使两者不致轴向脱开,且具有幵轻关重 的功能。本技术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覆式转轴结构,其由该包覆件的 包覆端侧边结合一定位件,且该定位件为轴杆所穿设,而具有防止晃动的 功能。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防脱开 的包覆式转轴结构,其包括一包覆件,其轴向具有一中空包覆端,该包覆端内壁设有一环凹槽, 且包覆端径向一体延伸一连接部;以及一枢轴,其一端具有一衔接部,另端则轴向延伸一轴杆,该轴杆对应 该环凹槽位置突设凸环;由轴杆套设于包覆端内,使轴杆的凸环卡扣于该包覆端内的环凹槽, 使枢轴不致与包覆件轴向脱出。本技术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防脱开的包覆式转轴 结构,其包括一包覆件,其轴向具有一中空包覆端,该包覆端内壁设有一环凹槽,且包覆端径向一体延伸一连接部,另于该包覆件一侧边突设一凸榫;一枢轴,其一端具有一衔接部,另端则轴向延伸一轴杆,该轴杆对应 该环凹槽位置突设凸环;以及一定位件,其轴向具有一穿孔,且对应凸榫位置开设一榫槽,该榫槽 供该凸榫的扣接,使该穿孔邻接于该包覆端的一侧边,并为轴杆所穿设;由轴杆套设于包覆端内,使轴杆的凸环卡扣于该包覆端内的环凹槽, 使枢轴不致与包覆件轴向脱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包覆式转轴结构,其由于包覆件及轴杆的套接部位设有 一卡扣机构,使两者不致轴向脱开,且具有开轻关重的功能。且由该包覆 件的包覆端侧边结合一定位件,且该定位件为轴杆所穿设,而具有防止晃 动的功能。附图说明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 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为本技术包覆式转轴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技术组立后的立体图3为图2沿着线A-A所截取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基本上,本技术的包覆式转轴结构是由一包 覆件l, 一枢轴2,及一定位件3所组合而成。包覆件1为一架体,其轴向具有一中空包覆端11,该包覆件1的一侧 边突设一凸榫12,以利该定位件3的嵌插与定位。再者,该包覆件l的另 一侧边突设一止挡部13,以作为该枢轴2旋转时角度限制之用。而为使该 包覆件1得以连接于电子产品的盖体,因此,该包覆端ll径向伸出一连 接部14,例如经折弯的片体,该连接部14开设多个接合孔141,以便利用已知的结合组件,例如螺丝或铆钉穿越后,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与盖体相 结合,使该包覆件l可随着盖体转动。而该包覆件1的创作特点在于,该包覆端11内部设有一环凹槽111, 以便供枢轴2的凸环231相扣接,从而获致防脱开的目的。枢轴2为一杆体,其一侧的衔接部21是结合于电子产品的主体,该 衔接部21开具至少一接合孔211,以便利用己知的结合组件,例如螺丝或 铆钉穿越后,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与主体相结合。而该衔接部21实施时, 不以前述实施例为限,其可为几何造形的柱体,以可嵌插及定位于主体。该衔接部21另侧设有一轴环22,其是与一包覆端11套接时作为顶抵 的用,且该轴环22轴向延伸一轴杆23,惟此倶为已知技术,在此不拟赘6述。而该轴杆23的特点在于,其对应于环凹槽111位置突设至少一外径最大的凸环231,且该轴杆23表面得形成一曲线状的油沟232,供润滑油 的容置,以提供润滑的效果。此外,该轴杆23前端缘径向开设一榫孔233, 其是供一挡榫24的嵌插,使该挡榫24以该包覆端11外侧突伸的止挡部 13作为开合角度的限制。如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于实际组立时,首先将该枢轴2的轴 杆23套设于包覆件1的包覆端11内,使轴杆23的凸环231卡扣于该包 覆端11内的环凹槽111,使两者形成扣接,使枢轴2的轴杆23不致由包 覆件l的包覆端ll轴向脱出;此时,该轴杆23前端外露出于包覆端11, 然后将挡榫24嵌插于榫孔233,即完成本技术的组装。尤其是,为避免包覆件1相对于枢轴2旋转时,所产生的晃动,是以, 请再参阅图1,本技术包覆式转轴结构进一步包括一定位件3,其是 为一片体,该定位件3轴向开设一穿孔31,其是供枢轴2的轴杆23穿设, 以达成该枢轴2旋转时防止晃动的目的。而为使该定位件3能固定于该包 覆端11的一侧边,其对应于前述凸榫12位置设有一榫槽32,并由该榫槽 32嵌插于凸榫12而固定,使该定位件3邻接于包覆端11的内侧。所以,经由本技术的实施,其所增益的功效在于,该枢轴与包覆 件经套接及组立后,除提供应有的径向摩擦的功能外,另由枢轴的凸环及 包覆端的环凹槽的卡扣,使两不致脱出或分离。再者,该包覆件可结合一 定位件,使其穿孔邻接于包覆端的侧边,以利轴杆的穿设,从而获得防止 晃动的效果。本技术所揭示的,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凡是局部的变更或修饰 而源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术的人所易于推知的,俱不 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脱开的包覆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包覆件,其轴向具有一中空包覆端,该包覆端内壁设有一环凹槽,且包覆端径向一体延伸一连接部;以及 一枢轴,其一端具有一衔接部,另端则轴向延伸一轴杆,该轴杆对应该环凹槽位置突设凸环;  由轴杆套设于包覆端内,使轴杆的凸环卡扣于该包覆端内的环凹槽,使枢轴不致与包覆件轴向脱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开的包覆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包覆件,其轴向具有一中空包覆端,该包覆端内壁设有一环凹槽,且包覆端径向一体延伸一连接部;以及一枢轴,其一端具有一衔接部,另端则轴向延伸一轴杆,该轴杆对应该环凹槽位置突设凸环;由轴杆套设于包覆端内,使轴杆的凸环卡扣于该包覆端内的环凹槽,使枢轴不致与包覆件轴向脱出。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开的包覆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枢轴的轴杆与衔接部之间具有一轴环,其是抵顶该包覆端的内侧缘。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开的包覆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轴杆套设于包覆端,使轴杆前端外露出于该包覆端,该轴杆前端进一步 包括一径向开设的榫孔,其是供一挡榫的嵌插定位;而该包覆端外侧边突 设一止挡部。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开的包覆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轴杆表面具有曲线状的油沟。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开的包覆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包覆件的连接部与枢轴的衔接部具有至少一接合孔。6. —种防脱开的包覆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包覆件,其轴向具有一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荣志
申请(专利权)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