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触控模组及其光学触控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32031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学触控模组及其光学触控显示模组。该光学触控模组包含一框体、一透明板及一光学感测模组。该框体包含复数个框边,连接形成一中空部分。该透明板固定于该框体上以遮盖该中空部分并具有一触控指示区域,正对该中空部分。该光学感测模组设置于该框体上以感测实施于该触控指示区域上的一触控操作。当该框体与一显示模组的框体衔接时,该透明板遮盖该显示模组的显示面板,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学触控显示模组即形成。藉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公知技术中将光学触控模组的零组件仅黏着于显示模组上而造成制程稳定性、产品良率不佳的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光学触控模组及其光学触控显示模组,尤指一种具有能与显 示模组衔接的独立框体的光学触控模组及其光学触控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光学触控技术发展纯熟,其产品造价相对传统电容式或电子式触控模组来得 低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式触控显示产品。目前光学触控模组通常结合于液晶显示模组 上,为保护液晶面板不被使用者因触控而不慎损伤,通常使用黏着的方式于液晶面板上方 固定透明的保护板件,再于此保护板件的四周,同样使用胶黏的方式固定光学触控模组其 它的零组件。由于使用者于操作触控时,仍需经由液晶显示模组的提示,因此光学触控模组与 液晶显示模组间的相对位置则显得重要。明显地,黏着组装的方式并无法提供精确的定位 功能,使得前述相对位置变得更难控制。虽然光学触控模组在组装后会进行触控操作的调 校程序,但过大的制程变异仍无法由此调校程序克服,例如光传感器黏着不良,致使无法撷 取所需方向的影像,又或反光板黏着歪斜,致使触控点解析程序判断误差过大、甚至失效。另外,无论是制程中的重工,或是使用一段时间后的修复,黏着的光学触控模组均 不易拆离显示模组,纵使可使用加热、化学药剂或是机械力冲击以拆解光学触控模组,对此 拆解后的光学触控模组、甚至是液晶显示模组,或多或少均会造成损伤。因此,目前惯用的 光学触控模组与液晶显示模组间的组装有着制程上及维修上的问题,对产品良率及质量均 有严重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触控模组,其具有能与显示模组衔接的 独立框体,避免黏着制程带来的不稳定性,且能增加产品可靠度,亦有利于提升产品事后的 维修质量。本技术的光学触控模组用以与一显示模组衔接,该显示模组包含一第一框体 及一显示面板,该光学触控模组包含一第二框体、一透明板及一光学感测模组。该第二框体 用以与该第一框体衔接,该第二框体包含复数个框边,连接形成一中空部分。该透明板固定 于该第二框体上以遮盖该中空部分,该透明板具有一触控指示区域,正对该中空部分。该光 学感测模组设置于该第二框体上,用以感测实施于该触控指示区域上的一触控操作。当该 第二框体与该第一框体衔接时,该透明板遮盖该显示面板。藉此,该光学触控模组可轻易地与该显示模组衔接,故有助于制程稳定性的提升 及产品的可靠度。若进一步利用可分离的卡合结构作为衔接机构,该光学触控模组亦可轻 易地自该显示模组拆卸,有利于产品事后的维修质量。此外,该透明板藉由该第二框体与该 第一框体衔接所产生的定位效果,亦能达到有效保护该显示面板的功效。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触控显示模组,其采用本技术的光学触控模组,故同样能避免黏着制程所带来的不稳定性,且能增加产品可靠度,亦有利于提 升产品事后的维修质量。本技术的光学触控显示模组包含一显示模组及一光学触控模组。该显示模组 包含一第一框体及设置于该第一框体上的一显示面板。该光学触控模组包含与该第一框体 衔接的一第二框体、一透明板及一光学感测模组。该第二框体包含复数个框边,连接形成一 中空部分。该透明板固定于该第二框体上以遮盖该中空部分及该显示面板,该透明板具有 一触控指示区域,正对该中空部分。该光学感测模组设置于该第二框体上,用以感测实施于 该触控指示区域上的一触控操作。藉此,该光学触控显示模组同样地具有本技术的光 学触控模组的优点,不再赘述。因此,本技术的光学触控模组及其光学触控显示模组采用独立框体衔接的结 构,解决了公知技术中制程变异大、产品良率不佳、维修困难等问题,且能提供更好的固定 结构,增加产品稳定性及可靠度。关于本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创作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 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光学触控显示模组。图2为图1中光学触控显示模组的爆炸图。图3为图2中光学触控模组的局部爆炸图。图4为图2中光学触控模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中光学触控模组另一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光学触控显示模组 1,图2为图1中光学触控显示模组1的爆炸图。光学触控显示模组1包含一显示模组12 及与其衔接的一光学触控模组14。显示模组12包含一第一框体122、一显示面板124、一背 板1 及一背光模组128。第一框体122上大致呈一矩形框,显示面板IM设置于第一框 体122上。背板1 大致由一平板构成,于其四周弯折出侧壁1沈2,形成浅碟结构,背光模 组1 设置其中。背板1 经由其侧壁1262与第一框体122衔接,其中背板1 与第一框 体122衔接形成一容置空间(未标示于图中),容置显示面板124、背光模组1 及其它相 关组件。请并参阅图3,其为图2中光学触控模组14的局部爆炸图,其中图3的视角为将图 2中光学触控模组14左右翻转180度后的视角。光学触控模组14包含一第二框体142、一 透明板144及一光学感测模组146。第二框体142包含复数个框边1422,连接形成一中空 部分1424,其中三个框边1422上形成复数个卡勾1426,另一个框边1422形成一挡壁1428。 透明板144的一侧边紧抵此挡壁14 ,透明板144的另三侧边则为卡勾1似6卡持,藉此固 定透明板144于第二框体142上以遮盖中空部分1424,如图4所示,其视角仍大致维持图 3的视角。于实作上,透明板144的四周亦得均以卡勾卡持,或仅于透明板144与第二框体 142的框边1422间涂以黏胶或贴上双面胶带,藉由黏胶或双面胶带以黏着透明板144于第二框体142上,甚或是兼以卡勾结构及黏胶共同固定透明板144。此外,透明板144于显示模组12与光学触控模组14衔接后提供保护显示面板IM 功能外,亦提供使用者支撑触压的结构,故于实际应用中,透明板144具有一触控指示区域 1442 (以虚线表示),定义于其一表面上,通常与显示面板124的显示区域相当;换言之,于 显示模组12与光学触控模组14衔接后,透明板144遮盖显示面板124以达到保护功效, 并且触控指示区域1442正对中空部分1似4。于本实施例中,透明板144是一强化玻璃,但 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光学感测模组146(详细一点)包含二光学感应器1462、二光源 1463(例如LED)及复数个反射片1464,设置于第二框体142上且围绕触控指示区域1442。 此二光源1463分别对应设置于光学感应器1462旁并朝向触控指示区域1442发射光线,反 射片1464则反射该光线。第二框体142包含二固定结构1430,对应触控指示区域1442的 相邻的两个角落,光学感应器1462固定于固定结构1430上,如图5所示,其中图5的绘示 范围及视角如图2中圆圈A所示,光学感应器1462及光源1463均以虚线绘示。光学感应 器1462用以感测由反射片1464反射的光线以判断出实施于触控指示区域1442上的一触 控操作。请参阅图1及图2。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框体122包含复数个第一卡合部1222,第 二框体142对应地包含复数个第二卡合部1432,分别与第一卡合部1222卡合,其中第一卡 合部1222是一卡勾,则对应的第二卡合部1432则为一卡槽。于实际产品设计上,第一卡合 部可为卡勾或卡槽,第二卡合部则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光学触控模组,用以与一显示模组衔接,其特征在于,该显示模组包含一第一框体及一显示面板,该光学触控模组包含:一第二框体,用以与该第一框体衔接,该第二框体包含复数个框边,连接形成一中空部分;一透明板,固定于该第二框体上以遮盖该中空部分,该透明板具有一触控指示区域,正对该中空部分;以及一光学感测模组,设置于该第二框体上,用以感测实施于该触控指示区域上的一触控操作;其中,当该第二框体与该第一框体衔接时,该透明板遮盖该显示面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琪升欧阳弘毅黄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